188、精忠报国
作者:yxy110   人生流浪最新章节     
    周邦彦(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元丰中,献《汴都赋》,自太学生一命为太学正。居五年,出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还京为国子主簿。哲宗如对,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徽宗时,仕至徽猷阁侍制,提举大晟府,出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卒。邦彦精通音律,在大晟府审古乐、制新调,对词乐的提高和发展有一定贡献。其词多写闺情、旅思,亦有感慨身世及咏物之作。词风典丽精工,形象丰满,格律严谨,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而浑然天成。著有《清真居士文集》,已佚。词有《清真集》,陈元龙为注,题作《片玉集》。代表作有《瑞龙吟》、《兰陵王》、《六丑》、《西河》等。)

    叶梦德(得)(1077~1148年,字道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罢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存词二首。)

    李清照(1084~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之女,赵明诚之妻。与夫共事金石研究。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年,夫夫卒。清照流寓越州今属浙江绍兴、杭州,晚居金华。其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离别相思之情,后期于身世悲慨中寄寓亡国之恸。词风婉约,偶尔有豪放之致,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浅近。论词崇尚典雅、情致、协律,有《词论》一篇,提倡“词别是一家”之说。代表作有《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等。她亦能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不传。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为秦松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南宋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但他已是身归那世去了好多年!真正的公理、正气还应是在他本人活着、本人健在时而充塞人心、充塞世界!等到人死了以后,又吹这吹那,又有什么用呢?有《岳武穆集》。词存三首。)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夔州通判。南宋孝宗赵胜乾道八年1172年,为四川宣抚使王炎干办公事,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居山阴。为杰出诗人,诗存九千首。亦工词,杨慎·杨升庵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人,后来这吴县被分封划作苏州几区,主要为吴中区,真是灭了古县名,不便于历史、地理研究。但为了城区发展,也只好如此。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四年1154年进士。历知处州、静江府兼广南西路安抚,权史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晚退居故里石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多关心国事和民瘼之作,尤以田园诗著称。词风似诗,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四年1154年进士。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光宗朝,如为秘书监,又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改知赣州。宋理宗赵昀绍熙中,致仕。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而又自成一家,称诚斋体。有《诚斋集》,词附集中。)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宋孝宗赵胜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南宋宁宗赵扩庆元被,为焕章阁侍制。庆元二年1196年,落职奉祠。卒谥文。生平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亦能诗文。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词有《晦庵词》。)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理宗赵昀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南宋度宗赵祺当朝,累迁直学士院,知赣州。南宋恭宗赵显、德佑年初,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使元营,被拘留,后脱逃,由海道南下。益王立,拜右丞相,以都督出江西,兵败被执,囚于燕京四年,不屈而死。能诗文,诗词抒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著有《文山集》、《文山乐府》。)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曾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二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六十八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保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即今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宋仁宗嘉祐八年即1063年进士。历任馆阁校勘、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政绩卓著。曾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后出使辽国,驳斥契丹的争地要求,并主持修订《奉元历》,改制浑仪、浮漏、影表。宋神宗元丰三年即1080年任延路经略安抚使时,整顿军备,防御西夏入侵。一生勤奋好学,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著述达35种,大多散失。《梦溪笔谈》集其一生研究和见闻的精华涉及天文、数学、历法、地理、地质、水利、物理、生物、医药、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天文方面成绩显著;历法上大胆创新,提出《十二气历》。数学方面创“隙积术”和“会圆术”。物理学方面作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地理地质方面以流水侵袭作用解释奇异地貌成因,从化石推测水陆变迁情况,制成辽北立体地形模型。编制北宋疆域地图集。还记述早期指南针装置,地球磁偏角的发现,活字印刷术,炼钢、炼铜法等。又精研药用植物与医学,著有《灵苑方》已佚、和《良方》。)

    毕升(北宋时期的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他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抓住了活字印刷的主要特征制造可移动的字模,进行排版和印刷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毕升的发明比德国人谷登堡还早了四百年。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Bi Shehe moveable tyge on the basis  the engraying type.pared with the printiv.it already had the main train of movable typing teakiers ,typesetting and printing.The moveable type is a major improvemend (改善,改革,改进。)i .About :400 years latter.Guteed the mae to tilize the moveable type.

    约960~约1127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北宋时人。其同时代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北谈》中对其发明有详细记述。活字印刷术在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庆历八年即1041~1048年间发明,方法是用泥土制成泥印,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置在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使用时两块铁板一块排字,一块印刷,轮换使用。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比德国用铅活字印刷早约400多年,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3世纪末王祯改泥活字为木活字,并发明转轮排字法。后又有铜、铅Pb等金属活字。)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作者是谁?元代戏曲家,是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请在这元末四大家里选择其一。实则是关汉卿,你可猜对?

    郭守敬(1231~1316年,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字若思,邢台今属河北省人。曾任都水监,修治过大运河大都即今北京至通州段,他经四年测算编成中国古代最精良历法《授时历》通行360年。设计创制多种观测天象仪器,主持大量测量工作,包括晷影、恒星位置、冬至点、近地点和黄白交点位置的测量。编制月亮运动表,测定全国27个测点的纬度、晷影、二分和二至昼夜时刻,取精确度较高的数据。在计算日、月、五星位置时,创用三次差内插法。在黄赤道坐标换算中创用近似球面三角法的弧矢割圆术。)

    黄道婆(约1245~?,元朝棉纺织革新家,又称黄婆,生卒年不详,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人。她在很小时被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由于不堪忍受家庭虐待,只身逃往海南岛崖州今海南省海口市。大约在元贞年间,她回到故乡,将在崖州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的棉纺织业的发展。元惠帝至元三年1337年人们为她立祠院,1957年又在上海为她建墓园并立纪念碑!)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年,作《水浒传》。)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施耐庵的学生,作品有《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平妖传》)

    祝允明(1460~1626年,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常州人,弘治举人,曾官广东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职,身历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五朝,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作品有志怪类文言小说集《志怪录》、志怪类文言小说《语怪四编》。)

    唐寅·唐伯虎(1470~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人。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画,是明代著名画家。其墓在苏州城北桃花坞,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移葬于苏州城外横塘镇东北王家村边,占地约1亩,墓丘高二米余。墓前有石坊和石碑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