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作者:晓晓松松   站奴最新章节     
    残破的军旗犹自插于城头,昏暗的天色在归鸟的叫声中显得尤为黯淡,微微下着的小雨淅淅沥沥地落下。

    此处正是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可这里完全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繁华,独留一座孤城插着一根根千疮百孔的宋旗。

    而城上隐约能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与周围疲惫的士兵融合。而这名穿着残破盔甲的中年人此时正无力地仰望着天空。

    九年了,九年了……这位坚毅的中年人竟然带着凌霄城的军民守了整整九年,忠肝义胆也不过如此了罢。

    向来只流血而不落泪的易士英脸上的泪痕却和脸上的伤疤交织着,他不怕死,怕的是没有希望。

    九年前,他听逢朝廷在临安投降的消息,却以为是元军骗他投降所耍的把戏,便没有作理会。

    后来元军前来攻城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眼瞧着是前方防线被一个个击破,大量得胜的元军向这座难缠的坚城集合。

    元军多次强攻却是终不得手,这使得连战连胜的元军也没了脾气,这位宋军将领实在是太难对付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其他办法,有尝试过送财宝许其高官厚禄,也有送美丽动人的女人,可易士英却始终不为所动。

    软硬皆施都无法动摇易士英抗元的决心,他怒斩元使,并且登上城墙大骂元军毁我汉家之江山。

    众军将士都被易士英的决心所感染,纷纷表示要跟元军誓死不休,将与大宋朝廷休戚与共同生死。

    元将皆惊,使者竟然都被杀了,看来用嘴皮子是不行了,于是每每进攻,日日进攻,还尝试过反间计,却始终拿不下这座凌霄城。

    凌霄峰孤峰耸立,深箐雄峻,山中有两口永不干涸的水井,峰顶却是一个小平原,凌霄城就建在上面。

    碧色连天的蕨类植物,覆盖了大半个山顶,军民们靠着这些蕨类植物充饥,凭借着坚强意志苦苦支持。

    而“断颈岩”处有置有吊桥,若吊桥收起敌军是休想过来的。此时一片状如城墙的山石则横亘眼前,山石的一侧如虎口。

    “虎口”下腭临万丈深渊,登顶入城之路,就被衔在“虎口”之中,此之易守难攻绝非夸大其词。

    在“虎口”前,筑有凌霄城第一座城防工事,它背后巨石壁上密布的凹坑和裂痕,是无情的箭矢火炮留下的印迹。

    如同不少隐秘且险峻的抗元山城城堡的城门一样,凌霄城的城门也是在转过一道急弯后,蓦然跃入眼帘的。

    一座高耸入云的坚城、两口永不干枯的水井、还有视死如归的守城军民,在元军强大攻势下岿然不动。

    号称战无不胜的元军也在此崴了脚,即便是叫喊着、气愤着、不甘心着,亦是不得寸进,只能失望地退军。

    好在希望总是会有的,文天祥带领着败退的宋军继续抗战,听说凌霄城军民的事迹后给易士英下诏表示嘉奖。

    这就如一抹霞光照进了幽暗的山谷,让凌霄城的众军民士气大振,看来朝廷没有忘记他们,大宋还有的救!

    可好景不长,北边的的坏消息不断传来,天子城在守将上官夔在围困中誓死不降,城破后在巷战中战死。

    接着重庆城被攻陷,绍庆、南平、夔、施、思、播等州皆下。

    过了几年后,重庆合川钓鱼城,以一炮炸死蒙哥的战绩光荣地守卫了数年之久,但最终还是油尽灯枯了,守将便以不屠一人为条件终止抵抗。

    放弃抵抗过后,虽然城内军民免遭屠戮,但32位将军却集体自刎,就在一个月后,崖山战役残宋彻底失败,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蹈海,十万军民跟随殉国。

    凌霄城俨然成为了最后一座插着宋旗的城池,也是代表着汉人气节的最后尚且最在的标志,凌霄不降则大宋不亡!

    骤然的压力负担在易士英的肩上,他毅然决然地接起了这面抗元大旗,接过了抗元牺牲的英烈们在黄泉之下的默默期许。

    九年了,九年了……大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汉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极致繁华终究毁于异族之手!

    元军在忽必烈的强烈要求下被迫发动了这次规模最大的攻城战,全国军队集结于之一角,声势浩大的元旗漂动于山脚。

    曾经阻断过无数次元军的断颈崖被云梯所覆盖,极其艰险的庞大石片也被云梯所连接,而山崖下上无数被箭射死、失足摔死的元军尸体。

    就连那道坚固无不石墙堡垒亦是被元军用火器所毁坏,元军攀爬了上来,可能够阻挡他们脚步的只剩下那座光秃秃的凌霄城城墙了。

    箭矢咻咻划过,蒙古人提着弯刀叫喊着要将城上的军民屠杀干净,易士英反手用手中的弓做出了回应。

    就在元军即将攻到城下之时,后方传来了鸣金之声,是撤退的讯号。元军将领在商议如何拿下这最后的凌霄城。

    元军勉强撤退了,但是防线已经被严重损坏,已经不是能够临时修复的程度了,而山下的元军估计用不了多久又会卷土重来。

    恰逢乌云席卷,山雨将来之际果然刮着阵阵大风,吹得那歪歪斜斜的宋旗更加歪歪斜斜,就像这座城的命运一般。

    人力难胜天,元军的凶悍无可比拟,全城军民在城门破后主动冲出与元军激战,在弓箭与弯刀的残忍屠杀下军民们战死殉国。

    易士英死了,但他的精神被后人永远铭记,世人为其立庙并且写道:

    凌霄巍巍耸天外,川南重镇有遗篇。

    四十八拐天梯立,断颈岩下一线天;

    烽火台上狼烟举,跑马场前鼓角喧。

    黑白分明浑素井,贯古通今传万年!

    而在城破一个月前,易士英趁着元军撤军间隙,托人将最小的儿子送出了城,往南边一直狂奔,最后于滇西南一个山窝里扎根。

    冒死送子的亲兵将这个孩子抚养大,并且告诉了他的身世,嘱托其日后一定要为父报仇,于是这段往事在易氏后人祖训中一代代流传。

    时光飞逝,光阴如梭。转眼间便已经来到了公元1662年、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这也是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勒死的这一年。

    就在十一月三日这天,一名男孩在村东的老易头家中降生。

    老易头摸了摸自己的那颗没有文化的脑袋,又看了看襁褓中的小婴儿,想起了当地的小清山,便给儿子取名为易清山。

    霎时天象异动,数颗星星顺序重新排列,其中间的赫然便是紫微星,亦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此时它正散发着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耀眼的光芒。

    我们把这种象叫做“被群星围绕的紫微星的人”,便是紫微下凡之命。紫微星下凡,必将有贵人降世,改朝换代。

    生在家为一家之主,生在国为一国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