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九华台昌陵侯加冠、太极殿新天子会朝
作者:av成人   情欲诱惑最新章节     
    魏帝曹叡太和四年,时值初春正月,万物始新、百草丰茂,一切都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洛阳东郊的九华台,也是数年前文皇帝亲自敕命新建的,此九华台虽不是甚高,也并无许多纷繁华丽的奇思巧构,但却气象宏阔、且湛然一新,仔细端详过后,竟还会让人看到几分邺都铜雀台的风采。

    今日的九华台,也与往日有所不同。台上,此刻众宾团座、鼓瑟齐鸣,端的一幅热闹场景。

    因为,今日此时此地举行着的,乃是夏侯氏昌陵侯一脉嫡子的加冠成人礼。

    曹氏与夏侯氏两家宗族长辈们,此时都按位次,坐南面北,坐于堂阶之下。

    昔日的两个少年,此刻正在举行着他们的冠礼。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介尔景福。……”

    两位正宾从西阶下沐手之后,从阶上有司手中,各取过一顶缁布冠,缓慢而又庄重的将之加在了夏侯玄、曹羲二人精心梳理过的的顶发上,玄、羲二人也是神情肃穆,一脸庄严的跪受着正宾的加冠仪式。

    古人之加冠大典,不仅仅象征着一个人的成年,而且还意味着从今而后,成人者将会获得许多新的权利、相应的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戴上方才这顶缁布冠以后,便代表了加冠之人,也就是夏侯玄与曹羲二人,从此拥有了参政、治人之权。

    这项仪式也没有到此而止,在肃穆典雅的大雅乐曲声中,二人缓步步入后堂,脱下了原本身穿的采衣,换上了与方才所加的缁布冠相配的玄端服。

    这身玄端服配上头顶的缁布冠后,夏侯玄与曹羲两人的少年气也似乎随之一敛,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成熟稳重的贵族士人风骨。

    二人整理好了衣冠服饰之后,这才庄重缓慢的走出了后堂,向前来观礼的族中长辈、以及亲朋宾客们答谢行礼。

    主持冠礼的两名正宾,再次沐手之后,这才取过了两顶白鹿皮所缝制编缀而成的、类似武人头胄的皮弁,继续开始了接下来的仪式:

    “吉月令辰,乃由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礼赞结束之后,两位正宾又为两个即将成年的青年公子,加上了这顶皮弁。

    这种皮弁帽,是用白鹿皮制成的,白色为五行中的西方正色,代表了肃杀之气、兵戈之意。,戴上了它,自然也就代表着加冠者有了刑杀之权、也相应的有了服兵役之责。

    夏侯玄、曹羲两人再次进入后堂,然后换好了与顶上皮弁相配的爵弁服,此爵弁服,与二人头戴的白色皮冠相配,其色也为白色,且此衣服腰间还缀有带褶皱的下裳,系有同样为白色的蔽膝服饰。

    换好爵弁服饰之后,两人再次步出后堂,继续进行接下来的加冠仪式。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耈无疆,受天之庆。……”

    此时,两名正宾将那最具尊荣的,代表着加冠者从此具有祭祀庙堂之权的爵弁,庄严而小心翼翼的加在了夏侯玄、曹羲两人的头上。

    二人再次入堂,换上了与爵弁相配的熏裳,穿上了赤黄色的蔽膝。

    黄色代表中央之土,土德最为尊崇,因而也是这三次加冠中最为神圣、最为重要的一次。

    夏侯玄与曹羲二人再次出了后堂,向众位来宾敬了礼酒。冠礼的礼仪程序也就终于完成了一大半。

    两人完成三次加冠之后,按照冠礼礼仪,各自带上了一块干肉,从西阶下了正堂,在赞者的接引下来到了东墙之畔,接着,二人又从北头的闱门走了出来,二人面朝北方,在此地拜见了各自的母亲,并完成了献干肉之礼仪。

    冠礼到了此时,就到了最为重要的时刻。

    此时也就是正宾为二人取“字”的时候了。

    加冠取字之后,原来的名就只能用于自称了,从此以后,除了自己的君父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直呼自己的大名,只能称呼自己的表字,以示对自己的尊敬。

    曹、夏二人拜见母亲回来后,则按照礼仪面朝于南,在西阶的东边肃穆站立,两位正宾脸色庄严肃穆,为眼前的两位加冠者致上了最后的祝辞:

    “泰,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泰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玄儿,我便为你取字,泰初。

    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羲儿,我便为你取字,昭叔。”[注1]

    【注1:夏侯玄字泰初,曹羲字昭叔。】

    由正宾取字之后,夏侯玄、曹羲两人,便算是真真正正的成年士人了。

    取字之仪式结束之后,二人又去拜见了前来观礼的各家本族的兄弟姑姊,最后,二人身着着一身礼服,带着各类礼品,拜见了各自的宗族长辈,两家家族的主人也向来宾敬了礼酒,赠送了礼品,以表示本族的谢意。

    经过了这繁复而又庄严的仪式之后,两人才算是真正的长大成人了。

    两家宗族长辈看着他们家族中的两个后起之秀,也尽皆是一脸欣慰之情。

    ――

    皇城内城。

    自文皇帝驾崩之后,即位的新天子曹叡再次改建了洛阳皇城,而原先作为议政朝会之用的建始殿,也被新建造的太极殿所取代。

    太极殿内,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此时按照着各自的班次,严谨有序、恭恭敬敬的肃立在各自的位置上。

    而端坐于皇位之上的魏帝曹叡,此时一脸的沉毅,威严,与数年之前相比,此时的他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更加的不可侵犯。

    经过几年时光的打磨历练,他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皇长子了。

    如今的他,眼瞳中已经充满了属于帝王的那种神秘莫测的颜色,这是一种叫人猜不透,看不穿的颜色,无论是谁,看到这样的眼神,一定会有一种想要瑟瑟发抖的冲动。

    自从三年前,曹叡登基为帝,大赦天下、进封百官之后开始,上天似乎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它对这位年轻魏帝的考验。

    年轻的天子似乎是想起了一些往事,他的嘴角依旧挂着一丝自信而又神秘莫测的微笑。

    【往事依稀】:

    黄初七年八月,这是一个无比炎热的夏天。

    这一年,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建兴四年、吴王孙权的黄武五年。

    吴主孙权听闻文皇帝曹丕驾崩,而新任天子又是个籍籍无名的弱冠少年,觉得这是一次北上逐鹿的绝佳时机,因此亲自率领数万大军急攻江夏。情势危急、军心浮动,江夏太守文聘文仲业一面坚守江夏,一面急忙向朝廷求援。

    先帝新崩、新皇初立,此时正是大魏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二十岁的天子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住,曹叡在廷议之后,果断派遣威望颇高的治书侍御史荀禹,前去江夏前线犒慰三军,并传令守军,若战事有变,皇帝陛下将亲自来江夏,与诸军并肩作战。

    江夏守军得知此消息,军心大振,吴王孙权久攻不下、进不能进,数月之后,只能撤退。

    曹叡与满朝文武这才松了一口气,可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孙权又耍了一手回马花枪。

    数日之后,辛巳日,东吴名将诸葛瑾、张霸率领数万大军,又来进犯襄阳,这一回曹叡有些坐不住了。他这才意识到,如若不给东吴一点颜色瞧瞧,只怕自己这个新天子就无法做的安心。

    再次廷议之后,他果断的做出了另一个决定,那就是调动先帝留给他的四名顾命大臣,司马懿、曹真、曹休等名将亲自上阵。曹叡明白,自己新登基不久,此次如若不能一举破敌,那么国内文臣武将、万家百姓一定会对自己这个皇帝失望,如此一来,处境将会十分不利。

    而他派遣这些顾命大臣亲自上阵,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因为自己固然是第一次做皇帝,司马懿、曹真、曹休等人也是第一次做顾命大臣,无论是谁,对自己的名声与威望都十分在意,因此,这一战,曹叡将自己与四名顾命大臣牢牢的绑在了一起。

    就这样,镇军大将军陈群负责后方的粮草调度,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则率领一军亲自前往襄阳讨伐吴贼。

    对于吴王孙权来说,此役成败意味着他自己能否真正的逐鹿中原,继而问鼎天下。

    对于魏帝曹叡来说,此役成败决定了自己皇位的稳固与否、山河的安宁与否。

    而对于两国的百姓来说,这一站的成败则意味着近十年来的安平和乐与否,如若战胜,儿郎们就会安然归来,朝廷所征缴的军费就没有白费,不仅如此,还可以得到战利品的补偿。如若战败,自然只能是雪上加霜。

    就这样,全天下的目光,皆被吸引到了荆州襄阳这座重镇。

    此一役,司马懿自然也是不敢松懈,他大展威风,不仅大破了诸葛瑾的主力,而且还阵斩了吴将张霸。

    而征东大将军曹休,则积极配合司马懿策应追击拦截吴军的溃败残部,不久,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吴军大败,只能仓皇撤退。

    经此一役之后,满朝文武、天下万民这才对他们的新天子充满了信心。

    想到此处,已然二十六七岁、早已成熟稳重过于先帝、原本不轻易展露情绪的天子,还是不禁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稍一愣神,他又想起了当年刚刚大胜之后发生的事情。

    毕竟,当年发生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而上苍的考验,也并没有就这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