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正文卷第三百一十三章:窑炉熔金<b>最新网址:</b>听到赵金麦的提醒,李逸笑着劝了一句:“算了,千金难买心头好,既然你爷爷喜欢,那就戴着呗!何必让他知道自己被骗了,搞得心里不痛快呢?
如果戴着能让他心情好,说不定也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真的对他的健康产生正面影响也不一定呢?
反正琉璃又不伤身,戴着也没什么不好的影响,权当是个地摊手把串,戴着玩呗!”
“嗯…也对!”
赵金麦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冲镜头摆了摆手,问:“算了妈,就别跟爷爷说了,让他戴着玩吧!”
见状,李逸打趣:“阿姨在看直播吗?你就在这隔空对话?”
“应该在看的。”
赵金麦嘿嘿笑道:“我妈现在准时准点看咱们直播,比上班都勤快。”
说话间,叉车已经将李逸的工具都放在了靠门右侧的窑炉旁边。
李逸见状,就冲吴垒招了招手,带着他来到了窑炉前。
这家玻璃厂主要的产品都是玻璃材质的工艺品,所以并没有大型玻璃厂的流水线式玻璃生产设备。
而且因为环保的压力,这里的窑炉大多都是小型的电熔坩埚窑。
这种电熔窑炉可以将窑内温度控制在800-1500c的范围内,完全可以用来烧制景泰蓝。
于厂长热情的拉来了一个老师傅,向李逸介绍:“这位韩师傅是我们这里工龄最长,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了,你要是用窑炉的时候哪里不明白,就直接问他。”
李逸见状,就主动向老师傅伸出手来,客气的打了个招呼:“韩师傅,麻烦你了。”
“没事儿,要我帮忙你就说。”
韩师傅和他握了握手,客气说了句,随即有些好奇的问:“你是明星吗?”
“不是。”
李逸笑了:“我就是个手艺人。”
“哦。”
韩师傅似懂非懂,但还是笑着夸赞:“手艺人好啊!有一门手艺,到哪里都饿不着。
现在愿意学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都觉得辛苦,想坐办公室。
没办法,干我们吹玻璃这活儿太辛苦了,又热又累,年轻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李逸闻言,笑着说道:“那也未必,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对传统的老手艺很感兴趣,如果有机会,他们是很愿意学一门老手艺的。”
“真的吗?”
韩师傅乐了:“那敢情好,我还真怕我们这辈人死了,这手艺断了根呢!”
“断不了。”
李逸笑道:“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有道理,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韩师傅笑着连连点头。
看着李逸和韩师傅说笑,摄像机死角处,关雪眉头微皱,有点不解。
李逸在和关越吃饭的时候,表现得颇有几分傲气。
但在这么一个普通的吹玻璃师傅面前,他却很客气,这算什么?
李逸和韩师傅说笑了几句,请教了下窑炉温度的控制方法后,就从吴垒的手中拿过了手提箱,放在了一旁的操作桌案上。
手提箱打开,十块金灿灿的金条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韩师傅看到金条,不由一愣。
“这是金子?”
他迟疑询问。
“对。”
李逸笑着点了点头。
“乖乖!”
他闻言不由惊叹:“这么多金子,都能在京城买套房了啊!”
“还成,也就能做一套碗的。”
李逸说着,就将带来的万寿无疆碗的木箱也放在了案台上,从中拿出了那套万寿无疆碗来。
看着李逸拿出的万寿无疆碗,轮椅上的关越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一旁的蔡毅和耿万华也紧张了起来,一脸凝重的看着李逸放在桌案上的万寿无疆碗,神色复杂。
摄像师来到了近前,拍摄着特写镜头。
看到十块金灿灿的金条,和一旁整套的万寿无疆碗,直播间里弹幕纷飞。
“我没看错吧?那是金条吗?十根!”
“卧槽!金条上写的是1000g,那就一公斤一根咯?这一根就是四五十万啊!”
“请对公斤级单位的黄金保持尊重,请叫它金砖,谢谢。”
“一根四五十万,这十根岂不是得有四五百万?逸哥这么有钱?”
“主播真要复刻万寿无疆碗吗?我以为主播都忘了这茬呢!”
“逸哥这是不过了?上亿的碗也拿出来瞎搞?”
“有看过《挑战极限》的老观众吗?逸哥当初说过要复刻万寿无疆碗,这是真说到做到啊!”
“我记得那时候逸哥不是说要把这套碗的价格打下来吗?用几百万的大金砖来复刻,这怎么算是把价格打下来呢?”
李逸可以看到观众的弹幕,在读到质疑的弹幕后,他笑着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复刻这套碗,为了保证成功率,最好还是尽可能的用同样的材料。
这套碗本来就是金胎金丝的材质,所以我也要用纯金来制作胎体,尽量贴合原器型。
你们放心,等我用这些黄金练练手,能保证成功率了,我还会再用黄铜再复刻一次。”
听到他的话,直播间观众还说什么,摄像头死角处,关雪却在怒视着他,很是恼火。
李逸这家伙简直太嚣张了!
虽然那十块金砖对于关家不算什么,但好歹也是黄金吧?
普通人一辈子或许都挣不到那么多钱,他居然用那些黄金来练手!
但轮椅上的关越却一点也没生气,反而饶有兴趣的打量着李逸面前的万寿无疆碗。
李逸表现得越自信,他越放心。
他现在只是好奇,李逸真的舍得把这套碗毁了吗?
镜头前,李逸回答了观众的疑问后,就拿起了一块金条,放进了石磨坩埚里。
随后,他就用火钳夹着坩埚,放进了窑炉里。
韩师傅在一旁帮他调着窑炉的温度,把炉内温度设定在了1100c。
黄金的熔点是1064.43°c,温度超过熔点,它就会化为液态了。
很快,窑炉内的温度就升高了起来。
炉口是一个二十厘米高的拱形缺口,窑膛侧壁的碳化硅作为电阻发热体,被烧得通红释放着炽热的热能辐射。
片刻后,坩埚里的金条就已经被融化成了一滩金液,铺在了坩埚底部。
拿过火钳,李逸把坩埚夹了出来。
温度迅速降低,坩埚下方的金液很快就重新恢复了固态,变成了一片一厘米厚的金板。
李逸用夹子把它夹了出来,放进了一旁的水桶里。
2
<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