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厨正文卷第四百零六章上汤娃娃菜霍去病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问一句:“杨川,你就一次把话说清楚,再这样说一句吞两句的,小心我打出你屎尿来!”
杨川只好给这憨货解释了几句。
然后,霍去病恍然大悟,乐得像个孩子,一拳便将杨川打出去七八尺,直接摔了一个狗吃屎:“哈哈哈,杨川,你就是个哈怂!”
杨川慢吞吞的从地上爬起来,看着烂成一滩木头渣子的马扎子,笑骂:“伱就是寻个机会打我一拳是吧?”
霍去病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杨川的脸色却渐渐阴冷下来,让霍光摊开一张八尺大宣,捏着一根狼毫小笔,开始在上面圈点起来。
这一次,他要给陇西李氏做一道软菜。
面对这样一个发育了几百年的庞然大物,杨川始终有点无处下口的无力感,这让他的很多计划都搁置着,就很是难受。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厨子嘛,最拿手的往往并不是那些硬菜,相反的,真正能够显露一名厨子手艺的,反而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软菜,就譬如像什么水煮白菜心儿、凉拌萝卜丝、白水炖猪肉、清蒸豆腐什么的,好吃,好做,即便是一些家庭主妇都能做出来。
可是。
这些所谓的‘软菜’,你想要做到最好,做到色香味绝佳,便很不容易。
就比如杨川给陇西李氏准备的这道‘上汤娃娃菜’,就很考验一名厨子的功夫、耐心和悟性。
上汤娃娃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若以在后世两千年的所谓‘八大菜系’来划分,应该属于粤菜系。
这一道菜的主要食材是娃娃菜,主要烹饪工艺是煮,而后以浓汤调制而成,成品香浓、味鲜、口感浓郁,可算是一道老少咸宜、清而不淡、雅而不浊的名菜,也是杨川当年的拿手好菜之一。
‘上汤娃娃菜’的烹制手法极简单,无非是将娃娃菜洗净后从中间剖开,用斜刀劈成四段备用,蒜头切成片,皮蛋切成粒状。
然后,便是给娃娃菜焯水后备用。
然后,锅里加精制油,蒜片和皮蛋爆香,加水和鸡汤,再将青红椒丝放入锅里稍煮片刻。
等到锅底浓汤发出异香,即可加入娃娃菜,略加炖煮后捞出,将汁水淋在娃娃菜上即可……
在杨川眼里,陇西郡无疑便是汉帝国不可多得一颗娃娃菜,表面看来,无非就是一颗常人眼中的‘白菜心儿’,并没有多少营养价值,无论炖煮煎炒烧烤什么的烹饪手法,总是很难做出新意。
可是,在一名合格的厨子看来,这天下啊,本就没有什么好的食材、坏的食材,只要不是那种腐烂变质的食材,一般来说,都能想办法将其烹调成饭食。
故而,这一颗娃娃菜,杨川都不用焯水,便能直接烹制。
难就难在那一锅浓汤如何煎熬。
思之再三,杨川传令下去,让人开始悄咪咪的铸造钱币:大汉债币。
因为有南宫钱庄的存在,所以,杨川便能放开手脚的私铸钱币,让这种金灿灿、明晃晃、比大汉五铢钱漂亮几千倍的钱币在汉帝国迅速流通起来,目前已然成为百姓人最为认可的‘钱币’。
谁也不知道这种钱币里到底有没有金子。
众所周知,只要有朝廷的背书,就算是一张废纸都可以作为钱币来流通,更何况这种看上去金光闪闪的钱币,弹一指头,能发出一声悠长而清脆的嗡鸣,就更是令人爱不释手。
“给陇西郡所有属官吏员涨俸禄。”
“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三倍。”
“今后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增长,另外,将属官吏员的考评方式略加改变,减少一些德行、民声、上官举荐和身份背景的加分项,增加一些新垦荒地、亩产增收、人丁增长、城池修葺、修桥补路等内容,每一项都要定下一个硬杠杠,是他们必须要做到的,做不到就让滚蛋。”
“至于那些超额完成的,太守府单列一笔钱粮,对那些成绩特别突出者要奖励。”
“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每一年年底,都要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成绩不达标者,给三次机会,若真的完不成任务,不仅要削职为民,还要追究其失职失责的责任。”
“对于优异者,重奖之!”
手里有了铸币权,腰杆子自然就硬朗起来,他总体计算了一下陇西郡的民生状况,先行铸造了五百万枚金币……
当陇西郡的属官吏员听说俸禄增长三倍,并在今后每一个月、每一年都会增长时,几乎所有人都快乐疯了,人人称赞新任太守杨川是个人物,大手子。
故而,当他们再听了杨川制定的‘奖罚机制’时,自然而然的,一个反对的人都没有,只是憋了一股子劲儿,打算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也不枉太守增发的那一笔钱粮。
与此同时。
杨川的第二道‘太守令’发布了——
均田令。
这道政令很简单,寥寥数言而已,在陇西郡却登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为什么呢?
杨川的这一道‘均田令’里规定,太守府将要对陇西郡十一个县的实有良田进行统计,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土地重新分配,田产多的,要均出来一部分充作‘公田’,田地少的,朝廷将会酌情补充一些土地给他们。
‘均田令’里规定的很是明白,那些在朝廷有爵位有官阶的,要带头做出表率,必须要据实上报,然后,太守府根军实际情况,多退少补,或用新垦良田作为补偿,或用金币作为补偿。
总而言之,就是绝对不能让田地多者吃亏,但也不能让一部分人无田可耕。
这一套在后世某王朝被称为‘打土豪’的政令很是高明,杨川不过是将其借鉴过来,略加修改,便直接应用在了陇西郡。
那些田地少于三百亩的,一般都是百姓人,占了绝大多数,听到此政令后,自然举双手赞成,恨不得跑到临洮县来给新任太守杨川磕几个响头。
反观那些田地多的,自然就十分的抗拒。
因为,这一道‘均田令’里根本就没有具体的补偿数字好吧,根据汉帝国朝廷与官府一贯的无耻下流作风,任凭哪一个狗大户都觉得新任太守杨川不是个东西,这刚刚上任两三个月,就这般开始‘刮地皮’了?
于是乎,一些所谓的狗大户便开始闹腾。
他们先是在自己本县地方上闹,一哭二闹三上吊,让各县的官吏苦不堪言,好说歹说,终于哄得那些人赶往临洮,就聚集在新修的太守府门前闹腾。
“请通禀一声,就说陇西郡的父老拜见太守大人。”
“请府君收回成命,饶过我们一回吧。”
“是啊,请收回成命,不要均出我们的土地田亩……”
听着外面闹哄哄的吵成一团,却也没有几句恶言恶语,倒让杨川感慨不已,笑着对张汤、司马迁、东方朔几人道:“陇西郡的良家子素质不错,即便如此,你们听听,他们闹到咱们太守府来,也没有几句恶言恶语。”
那几人却是一脸沮丧,委实不知道杨川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谁都清楚,汉帝国的人对土地的忠诚,远胜对皇帝、对朝廷、对圣贤文章的忠诚,你可以肆意的欺负凌辱他们,也可以随意的压榨、欺骗他们,面对天下的不公平之事,那些百姓人往往都会自怨自艾,自认倒霉。
可是。
若是有人想要动一下他们手里的土地,绝对跟你拼命。
“长宁侯,你的这一道均田令委实有些不妥,”司马迁颇为担忧的劝说道:“也就是在陇西郡,你的太守政令别人还当一回事儿,若是在长安城或三辅之地,就是这均田二字,可能就会给你招惹来一场天大的麻烦。”
杨川点头,笑道:“本侯本来就是想要惹麻烦啊。”
“你出去看看,老李家的人来了多少?”
司马迁迟疑几个呼吸后,终于还是快步出门。
杨川则像没事人似的,躺平在马扎子上,给刘满几人继续讲课教学,无非是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听得张汤、东方朔一头雾水,好不烦恼。
一盏茶工夫。
司马迁回来了,拱手禀告:“长宁侯,我问过一遍闹事的百姓人,他们里头并没有几家真正的大户人家,田地最多者,也不过一千二百亩左右。”
杨川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松松垮垮的走到居中的一把老榆木椅子上,吩咐一声:“让他们进来吧。”
司马迁只好拱手领命,快步走出太守府,将那一百多名不大不小的‘狗大户’请进太守府。
“见过府君!”
“见过太守!”
一眼看去,这些人身上衣衫倒也干净齐整,脸色也颇为红润,一看就知道平日间的生活水平还不错,不过,再仔细看他们的手脚、走姿和站姿,杨川一下便能判断出,这些人啊,都是一些老实巴交的百姓人,或继承了祖上的田亩钱粮,或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成了汉帝国的‘有田者’。
对于这些人,杨川打心眼里觉得敬佩。
于是,他站起身来,对那百十人躬身施礼,满面歉意的温言笑道:“诸位乡亲父老,本侯那几日醉酒,对下发政令文书没有仔细斟酌,致使政令不清,数字不详,此为本侯之过,在此致歉了。”
言毕,也不等那些百姓人反应过来,他便大手一挥:“来啊,开席。”
然后,便有几十名兵卒搬来桌椅板凳,摆上碗筷,不由分说的将那些百姓人给摁到椅子上。
紧接着,便是二十几只金灿灿、香喷喷、油腻腻的烤全羊被抬出来,另外还有十几坛好酒,也是流水般的送上来,给每一个人斟满一大碗,清亮亮的,散发着迷人的酒香之气,简直就!
令人垂涎三尺也。
“诸位,本侯这几日还想着要另外下一份政令文书,将其中的缺漏之处补充完全,不料诸位提前赶来,本侯想想就很是歉疚,故而,摆下这一桌酒席,算是本侯给各位父老道歉了。”
杨川端起一碗酒,满面歉疚的说了一番话,便一饮而尽:“本侯先干为敬!”
“诸位父老,开席!”
那百十名百姓人迷迷瞪瞪的捏起筷子,晕晕乎乎的喝着酒,几乎每一个人都觉得眼前一幕不可思议,甚至有人还在自己的大腿根儿上使劲掐一把,疼的龇牙咧嘴,引来一片哄笑之声。
随着烤全羊、十粮液的吞咽下肚,百姓人胸中的怒气早就不知撂到哪里去了,一个个的甩开腮帮子,猛吃猛喝,就连平常的那一点斯文和讲究都给忘记了。
杨川居中而坐,笑眯眯的瞅着大吃大喝的百姓人,眼角蕴含的那一抹微笑就很是温暖祥和。
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
大家伙眼巴巴的跑到这太守府,可不是为了吃肉喝酒,而是要寻新任太守理论一番,不要让把自家的田地给‘均出去’……
“府君,小老儿此番前来,是有一事不明,还请府君大人指点迷津。”一名花白须发的老者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拱手说道。
杨川微微点头,笑道:“你想问的事情,本侯早已知晓,这样吧,既然大家都来了,咱们也不用浪费口舌,本侯便将均田令的一些细节给大家交代一下。
诸位可以自行思量,若是觉得本侯的法子不好,诸位大可当场提出来,咱们还可以商量着来嘛。
既然是均田令,名为太守府政令,实则与咱陇西郡的每一位父老乡亲都有关系,理应与诸位商量着来……”
杨川接过霍光重新拟定的一道‘均田令’,开始逐条逐字的宣读。
“……均田标准,以人丁百亩为准,无论男女老幼,皆须拥有可耕可种之田;田分六等,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中、下、下下,彼此之间可一比二兑换……”
“一亩上上水浇地,可兑换二亩上等水田,一亩上等水田,可兑换二亩中上之田,其他等阶,以此类推……”
“田亩多余部分被均分后,官府可拿出一定数额的钱粮进行补偿。”
“具体补偿数额,以各个等阶田地的三十年收成为标准,第一年拨付十之二,第二年拨付十之二,以此类推,保证五年内付清所有钱粮款项。”
“若有多出田亩者不愿接受官府补偿,亦可根据情况,酌情上报朝廷,给予其一定爵位之补偿……”
“……”
‘嗡’的一声。
这百余名拥有一些田产的百姓人炸锅了。
按照人丁均田,无论男女老幼,皆须有可耕可种之田!
多余出来的田地,官府均田后,分五次补偿二十年的收成……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
关键是最后那一句。
田亩多余者,若不接受官府钱粮补偿,还可以上报朝廷,以爵位作为补偿?
这不、就是妥妥的卖官鬻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