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稍小的烧火树枝。
也基本找不到多少。
闽广地区经过两宋以及前元的发展。
到了明代中期也算是人口较多的省份了。
小的山林都被开垦成了横田。
不适合种植的地方。
在洪武年间,也都被朱元璋下令种上桑树。
桑树是福建重要的资源物。
不能随意去砍伐使用的。
幸运的是,福建的冬天算不得寒冷。
不需要过多的取暖物资。
这也是自宋朝后,南方经济逐渐强于北方的主要原因。
中原地区在经过多朝的砍伐消耗后。
冬天取暖的成本逐渐膨胀。
在南方粮食补充上来后。
北方地区便更加难生存了。
张洛内心思绪了一阵。
西方的近代工业革命不光是提高了机器的作用。
重点是高效的机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煤炭,石头,还有天然气的发现。
让隐藏在地底的能源代替了传统的树木。
从而使生产力急速发展。
故而使得工业机器拥有了,强于肉体几百倍的作用。
想回到闷炉制盐法。
明朝的闷炉法最大的缺陷就是耗料大。
这也是盐场里的盐匠又被称为炉户的原因。
盐匠的主要工作就是烧炉。
从洪武年间设计灶炉户籍开始。
就允许炉户使用附近的农田和芦苇地。
小部分盐场还允许炉户上山开采树木。
但到了嘉靖年间。
盐场周边的山林都出现了开采过甚的情况。
一些芦苇田也因为过度的开采,慢慢枯竭了。
到了这种地步,炉户们需要向周边官府请求材料支援。
有了烧火的燃料才能产出盐来。
装好了精盐之后。
张洛又想起了晒盐法的一个缺陷。
东南沿海地区再过几个月会进入台风多发时。
到了那个时候,经常看不见太阳就晒不了盐了。
张洛还是得抓紧时间多制点盐。
将石盘多凿些出来。
趁着春季好好的大赚一笔。
忙活了几天后,到了月末。
张洛叫来小愣子张旺生说道:
“今天鬼市应该开着吧?”
张旺生看到张洛这几日。
上午在海边忙活。
下午在厢房里张罗。
也不明白,张洛为了一斤十几文的粗盐在搞些什么。
十几天繁忙下来。
制出的粗盐不过七八十斤。
加起来才七八百文。
离县衙要交的三十多两罚银可差远了。
福建的粗盐本就难卖。
县里盐场产出来的官盐。
也就十文钱一斤。
很有可能根本卖不完。
鬼市本来就有几家卖粗盐的。
已经有人卖了。
为什么非要买张洛的呢?
可是看到张洛一个书生都这么上心。
张旺生自己也没有挣钱的本事。
小愣子也只能带着孩子们跟着张洛奔波。
听到张洛又打算去鬼市。
张旺生揉了揉眼睛说道:
“今天鬼市开着的,张洛哥打算去卖盐吗?”
“打算上手试试,这里鬼市有哪些规矩?”
“卫所里有鬼市买卖经验的人吗?”
张旺生一脸不解的说道:
“在鬼市卖东西,只要和当日的市吏交代好就行。”
“等到结束收摊的时候会有人来收税。”
“如果咱们在后阴街摆个摊。”
“一夜交几十文固税就行。”
“张阿公以前是这么说的。”
“有经验的人,我们直接去摆摊不就行了吗?”
张洛解释道:
“你一个小娃娃,我的身材过于招摇。”
“不适合直接在鬼市摆摊。”
“卫所里有平常点的人吗?”
“越普通越好。”
张旺生不明白为什么张洛那么小心。
但他还是说道:
“张阿公的大孙子并哥哥去过鬼市。”
“咱们要不试试找他帮忙?”
张洛点头同意。
立马让张旺生找来张并。
请他和张洛一同前往。
现在张洛在镇海卫的声望很高。
众人都晓得张洛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
张并自然是当场答应下来。
张洛带上几斤精盐。
和张旺生,张并一起前往鬼市。
一路上,张并没有问过一句话。
老实巴交的在边上走着。
张洛听三爷提起过张阿公家的长孙。
张并今年有二十出头了。
但依然没有成亲。
在封建时代二十岁没有成家。
算的上大龄剩男了。
镇海卫上像张并这样的光棍。
基本每家都有一个。
军户成亲难。
这种情况到明朝中期算是一种常态了。
明朝开国建立的军户制度。
算的上是一把无形的锁链。
这把枷锁不仅存在军卒身上。
也锁在了军卒的家庭上。
张阿公家是军户。
现在当兵的是张阿公的大儿子。
也是张并的叔叔。
但这并不代表张并就安枕而卧了。
如果张阿公的大儿子出了事故。
那张并就有从军的风险。
当了军户的媳妇。
就代表生出来的儿子会有拉去参军的可能。
自家的孙子,曾孙摆脱不了军户的身份。
随时可能会被拉去当兵。
敢问那一家的平常女子。
会冒着绝嗣的风险去嫁给军户?
有人提出可以娶军户家的女儿,内部消化。
福建古时候长期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男女比列极度失调。
军户家的女子如果有机会。
不会愿意去嫁给同卫所的军户。
而是更想去外嫁,脱离军户的枷锁。
这是镇海卫大量光棍存在的重要缘故。
成亲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没有妻子,张并的性格越来越孤僻。
除了跟爷爷学种田。
几乎不会走出家门。
等到三人来到鬼市。
张洛将身后的六盒精盐交给张并说道:
“并哥,这是六斤精盐。”
“到了后阴街摆个摊下来。”
“你就按八十文一斤的价格卖好了。”
什么?精盐!
听到精盐二字。
张旺生和张并都吃了一惊。
张洛在滩涂上制盐。
这事全卫所都清楚。
不过卫里的人都说张洛制的是粗盐。
怎么粗盐成精盐了?
张旺生连忙打开一个木盒。
用手沾了一点尝了尝。
嘴里一丁点苦味都没有。
真的是精盐!
天哪,张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明明自己在海边看到成盐都是苦的呀。
张旺生这才反应过来。
张洛这些天下午都在厢房里做事。
果真,张洛熟读百书。
有能将粗盐变精盐的秘方!
六盒精盐就是五百多文钱。
一天就挣五百文。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