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的始皇帝灭掉六国之后,又花费了七年时间,终于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形成了一个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的大帝国。
始皇帝还取消了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在全国共设立了四十八个郡进行管理。
此时此刻的秦王朝达到统治巅峰时期,而就在之后,历史上的那件著名事件发生在始皇帝三十四年。
始皇帝三十四年,匈奴被逐到漠北,百越之地也被平靖,纳入大秦的版图,始皇帝非常高兴,自此天下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秦军对抗。
于是,始皇帝在生日的时候在咸阳王宫大摆筵席,庆祝伟大的胜利!
筵席开始后,三公九卿轮流向始皇帝敬酒,恭祝大秦国运长久,皇帝福寿无边;之后是在坐的七十个博士一起上前敬酒祝寿,场面宏大,始皇帝非常高兴。
仆射周青臣上前道:“在陛下之前,秦国的地域不超过一千里,强敌环伺,天下纷争不断;陛下即位之后,依靠陛下的英明神武,二十年之内便灭六国,北逐匈奴,南并百越,天下俯首称臣,太阳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都仰慕陛下的仁德!”
博士刘文和接着道:“陛下把各国诸侯的领土置为郡县,天下兵戈平息,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之忧,可谓开千古之功业,足以流传万世,从古至今没有人能赶得上陛下的威德。”
博士齐人淳于越一直记得王绾临走之时的嘱托,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如今又听到有人赞扬郡县制,非常气愤,忍不住起身进谏,道:“陛下,我听说商朝、周朝称王天下一千多年都是因为采用分封来治理天下,把自己的子弟和信任的功臣封王,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辅助势力,一旦天子受到威胁,便有诸侯相助。
如今现在陛下拥有天下,而子弟却是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爵位,以后如果出现像田常、六卿一样的臣属,便无人辅佐,靠什么来挽救呢?事情不效法古代而能长久不败的,我没有听到过。如今他们当面阿谀,来加深陛下的过错,实在不是忠臣。请陛下明鉴!”
始皇帝闻此,好心情被破坏殆尽,脸上顿时如同裹了一层冰霜,但始皇帝自从郑国事件之后,就非常看重自己虚心纳谏的声望,不希望因此破坏自己的形象,便冷冷的问道:“众卿对此有何看法?”
统一天下之初,丞相王绾就曾建议采用分封来巩固天下,朝中支持者也非常多,但始皇帝崇尚法家,坚定的站在了廷尉李斯这边,郡县制才得以推行。如今淳于越再次把这个问题摆上台面,很多私下里支持分封的大臣都暗自高兴,不愿出来反驳。
此前始皇帝贬斥王绾,而将李斯提拔为丞相,就是因为李斯主张郡县制,而王绾主张分封制。面对这种情况,李斯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于是李斯起身说道:“古代五帝制定的制度都不相同,三代以来的制度也各有差异,然而天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时代不同,治理社会的背景也都出现了差异,相应的制度也要有所改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治理好国家,因循守旧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如今陛下开创了伟大的事业,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勋,这是三代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治理天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按照三代以前的方法,这本来就不是愚蠢的读书人所能理解的。而现在淳于越所说的都是三代以前的事情,有什么可效法的呢?
现在天下统一,四海归顺,国家依靠统一的法令进行治理。百姓在家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手工业,士人则在朝学习法律禁令,天下可垂拱而治!”
淳于越更加气愤,争辩道:“丞相之言差异,商周的制度经过了千年的检验,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如今全部设置郡县,短短几年时间,根本不能说明这就是符合当下的制度。一旦朝中有变,外无诸侯策应,天子以一人之力如何治理天下?这不是在鸡蛋之上砌墙吗?”
李斯意识到这些儒生对分封制抱有根深蒂固的崇拜,内心都轻视郡县制,短时间内难以说服他们,使他们认同郡县制。不以强制的手段警告这些书呆子,他们以后还会不断出来抨击的,于是道:“我大秦就是凭借置郡县才使得国力增强,一统天下的!如何能说没有经历过检验?
此前天下分崩离析,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权,诸侯们同时兴起,互相攻伐,人们才不知如何适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言论混乱,各种私学才得以兴起。
现在皇帝兼并了天下,明确了是非,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有一些读书人仍然不识时务,不向现实学习,仍然坚持要去模仿古代,用以前的事情来指责现行的社会制度,四处造谣,惑乱百姓。
他们私自传授学问,一起批评国家的法令教化,听到法令下达,就各用自己的学说去议论,回家时在心里非难,出来时街谈巷议,在君主面前自我吹嘘,以此来沽名钓誉,标新立异,自认为超人一等,带着下面的一群信徒编造诽言谤语。这种情况不加以禁止,上则君主的权威下降,下则形成党徒互相勾结。所以臣认为必须禁止现在的这种情况。
臣建议,除了秦国史官写的书以外,其他
各国的历史书一律销毁;不是博士官自己需要的藏书以外,民间所有藏的像《诗》,《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书,一律销毁。谁要聚众谈论诗书要杀头,以古非今要灭族,限定三十日,集中到郡县销毁。如果官员知情不报,按照同样的罪名处罚。令下三十日内,如果不执行,要罚做城旦。医药类的,农书,还有占卜用的书不算在内,除此之外,诸子百家的书全部毁掉,如果想要学法令,就到官吏那里学习。”
自大秦统一天下已经有九年之久,关于是否恢复分封制的辩论也持续了九年,到如今仍然没有停止的意思,始皇帝的忍耐也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各种思想便会泛滥,官府每推行一次政令都会受到抨击,难以施行,于是始皇帝也决定采用严厉的手段停止目前这种无休止的争论。
始皇帝此刻也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严厉斥责道:“朕统一天下已经九年,你们这些迂腐的儒生竟然到现在还想着分封,是要把大秦江山再次搞得四分五裂吗?
丞相的建议是对的!朕要将天下之杂书烧尽,从此统一政令,使大秦天下永固!传朕诏令,即日起三十日以内销毁所有杂书,自此之后禁止私人讲学!违令者依法严惩!”
淳于越以头叩地,哭诉道:“陛下三思啊!大秦江山不能就这么毁了啊!”
始皇帝怒道:“朕念在你多年来忠心耿耿,一再忍让,如今竟如此不识时务,中伤国之大计,来人,将其打入大牢,处以宫刑!”
焚书令一出,天下读书人尽皆哗然,然而迫于朝廷的威严,都莫敢不从。
儒生刘庆私下对孔林说道:“焚书令一旦实施,恐怕诸子百家的典籍都要散逸了!我想私下收藏一些书籍,把儒学传下去。”刘庆和孔林二人都在朝中担任博士,因为都是齐人,平时非常要好。
孔林道:“如今皇帝下令,如果不焚书,就要伐作城旦,四年的刑期,白天站岗放哨,晚上修长城。这是你我这种读书人能忍受的吗?”
刘庆正色道:“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今只是被罚做城旦就如此恐惧,我儒家真的就没有讲道义之人了吗?”
孔林非常惭愧,再拜道:“刘兄有何打算?我当尽力完成。”
刘庆道:“今日到焚书尚有数日时间,你我二人将《诗》、《书》重新抄录一遍,藏在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人告发就将原本交出,我去罚做城旦,请孔兄务必保全抄本!”
孔林非常佩服刘庆的义气之举,道:“一切都听从刘兄安排!”
于是二人通宵达旦,重新抄录一份,藏于墙壁之间。
不久,焚书令限止日期到,有人告发刘庆藏书,刘庆无奈将原本交出,其人被罚做城旦,一月后死于长城脚下。
孔林感念刘庆的遭遇,将《诗》、《书》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焚书令实行之后,无论朝堂还是民间,都再也没有人敢公然议论朝政,特别是对于分封制,在表面上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时。
始皇帝非常得意,对赵高说道:“如今大秦不仅在物质上统一了天下,思想上天下人也都认同我大秦!此乃千秋功业之始啊!”
赵高道:“陛下英明神武,实为万世之楷模!以后定能流芳百世,为后人所膜拜!”
始皇帝听到赵高说后人,忽然想到自己虽然建立了不世之功业,然而终究逃不过一死,脸色阴沉下来。赵高看出始皇帝不悦,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叩头,道:“臣失言,请陛下恕罪,陛下定能得到长生不老药,长命百岁!哪用后人膜拜。”
始皇帝道:“你起来吧,朕恕你无罪,你去把卢生叫来!”
赵高不敢怠慢,连忙去宣卢生觐见。
卢生赶来后,始皇帝问道:“如今朕已命蒙恬驱逐了匈奴,仙人的要求也都已经达到,应该可以赐朕长生不老药了吧?”
卢生道:“陛下有所不知,真人既然肯托我给陛下带书信,就说明陛下有仙缘,是可以见到真人的。但是我这几日做法请求仙人来见陛下时,却总是感觉有什么东西在阻隔。我同其他交流,都说有这种感觉。”
始皇帝问道:“先生可知是什么原因?”
“仙方中说,恶鬼会伤害真人,而恶鬼有经常跟随在君主左右,我想这可能就是真人不现身的原因了。”
“那如何才能赶走恶鬼?”
“陛下要时时隐蔽自己的行藏才能躲避恶鬼!只有躲开了恶鬼,真人才会降临。君主居住的地方若被臣属知道了,也会妨碍神仙。”
始皇帝越来越感兴趣,有问道:“那真人有何本领?”
“真人没入水中不会被水浸湿,进入火中不感到热,能够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与天地一样长寿。现在陛下治理天下,接见的人太多,处理的事太杂,不能做到恬静无欲。希望您居住的宫
殿不要让人知道,然后长生不死的仙药大概可以找到。”
“真人有如此本领,我非常羡慕,以后我自称‘真人’,不称‘联’。”
于是,始皇帝为隐匿行踪,下令将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殿,用空中架设的道路和地面上的甬道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美人安置在里面,各种布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之处都要严格保密,如果有人把地点说出去,一律死罪。
一日,始皇帝临幸梁山宫,从山上看见山下道路上走着一队人马,车骑众多,在大街上行走声势浩大,不及时躲开的人都被鞭打。始皇帝问左右:“山下这队车骑是谁家的?”
有随从答道:“回禀陛下,这是丞相李斯的车驾。”
始皇帝冷哼一声,道:“李斯现在是丞相了,派头也这么大!”
李斯做事向来谨小慎微,他为了能及时的了解到始皇帝的动向,便贿赂了很多始皇帝身边的随从。有个随从接受过李斯的好处,看出始皇帝对李斯不满,立刻暗中将此事报告给了李斯。
李斯听完后惊恐万分,连忙将车驾减少,并命令家人此后不准在外面招摇。
始皇帝自从上次看到李斯出行声势如此浩大,心中便非常气恼,欲到丞相府门口抓个现行,进而进行警告。
这日,始皇帝知道李斯要入朝奏事,便提前换好便装与蒙毅等随从一起守在丞相府门前。不料,李斯此番出行仅一架马车,四个随从。
始皇帝见此情况,知道是有人告密,生气道:“这是宫内有人泄漏了我的话,蒙毅,朕命你查问所有随从,找出泄露秘密的人!”
蒙毅道:“臣遵命!”蒙毅此时已经被任命为廷尉,接替李斯,负责宫中刑法之事。
蒙毅随后将那日始皇帝身边的随从全部逮捕,挨个进行审问。泄露机密的侍从知道如果交待了便会被处死,因此咬紧牙关不承认。
审问的结果是无一人承认泄露机密。始皇帝大怒,下令把那日的所有随从处死。从此之后,随从们再也不敢泄露始皇帝的行踪和言论。
始皇帝即已隐匿了行踪,但真人却迟迟没有出现。
卢生觉得仙药找了好几年都没有找到,始皇帝一旦发现一切都是虚无,肯定要严厉处罚他。于是在跟其他术士一起讨论如何寻仙时,说道:“始皇帝为人天生的刚愎暴戾,自以为是,本为一方诸侯,后来依靠杀戮统一了天下,便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赶上自己,性情乖张,为所欲为。”
众术士听到卢生诽谤始皇帝,都不敢接话。面面相觑。在坐术士之中有个侯生,他本是儒生出身,见始皇帝沉迷于寻仙之道,便投其所好,希望以此讨得始皇帝欢心,成为进身之阶,得到重用。
不曾想,始皇帝虽然亲近术士,但从来不将国家大事与他们讨论,更不要说给他们加官进爵了!一日,侯生忍不住对始皇帝的严苛法令提出意见,希望能够与民休息,然而始皇帝却当场就训斥了他,道:“国家大事岂是你们这些术士该讨论吗?你只管为朕练好仙丹便是,其他无需多言!”
侯生见无法加官进爵便日益懈怠下来。时间一长,也没有炼制出仙丹,因此常常遭到了始皇帝的训斥,而此前交往的博士儒生都瞧不起他,认为他是投机取巧之徒,亵渎了儒家教义,不屑于跟他交往。因此侯生将不得志的原因归咎于始皇帝,心中非常怨恨。
此时听闻卢生贬低始皇帝,便忍不住附和道:“岂止于此,始皇帝治理天下专门任用擅长治罪的官吏,偏信他们的话,宫中虽然有博士七十人,但只是充数的人员,并不信用。”
卢生见有人附和,说的更加起劲:“是啊,始皇帝贪恋权力,把所有的大权都紧紧抓住自己手中,丞相和大臣都没有真正的权力,凡事只是接受已经决断的公事,一切依赖皇帝处理。皇帝还喜欢采用刑罚杀戮来确立自己的威严,天下人都害怕获罪,只想保持禄位,没有人敢讲真话。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听到卢生这么说,侯生忽然意识到如此诽谤皇帝乃是大罪!但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挽回了,此刻便决定逃亡,这样一想,说话便更加无所顾忌,道:“卢兄说的太对了,皇帝不能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过失,如被发现就会被治罪。长此以往臣下因为恐惧而屈服,都昧着良心用欺骗的话来取得皇帝的欢心。皇帝也因此更加骄纵!”
卢生道:“始皇帝还制定法律,规定一人不能兼有两种方伎,方伎不灵验,就被处以死刑。简直荒谬,神仙的旨意其实他能揣摩的?”
侯生道:“听说观察星象云气预测吉凶的人就多达三百人,虽然他们全都博学多识,但因为畏惧皇帝,只能阿谀奉承,不敢正面指出他的过错。天下之事不论大小都取决于皇帝,皇帝甚至用秤来称量文书,一天有一定的额数,不达到额数不能休息。贪恋权势竟至于这种地步,我们不能再给他寻找仙药了。”
侯生、卢生两人一唱一和的将始皇帝抨击了一番,他们二人知道,如果这话被始皇帝知道了肯定要被治罪,于是连夜带着始皇帝给他们的赏赐逃走了。
/104/10450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