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八十六章更好的制度<b>最新网址:</b>在苏澈所知道的历史中。
朱元璋的人生有两大遗憾,第一是马皇后的死亡,第二就是自己大儿子朱标的死亡。
这两个他最重视的亲人,都死在了他的前面,这让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从而让他在晚年彻底暴走疯狂。
当然,这也和那些文臣集团喜欢作死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在朱元璋的晚年,所发生的南北榜案,这就是纯粹是文人集团喜欢作死才导致的结果。
或者说他们认为朱元璋真的已经彻底老了,忘记了他曾经挥下的屠刀,才敢在老朱的底线上反复横跳。
一个杀了那么多官员的开国君王,还能被文官集团如此轻视,不杀他们简直是对不起他们的作死了。
南北榜案件的本质,事关北方稳定的大问题,是国家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录取一些才子当官的事情。
在南北榜案发生之前,前几次南北方都有人上榜,可南北榜一个不录,这事情本身就很离谱了。
说白了就是看皇帝已经垂垂老矣,试图挑战一下皇帝的权威。
朱元璋在得知了这个事情之后,第一时间并没有举起屠刀,而是要求复查,给了一个机会。
朱元璋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他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十二人成立专案小组,进行复查。
朱元璋的意思很直白:增录几个北方举子平息事态就行。
可结果,
这些文人集团,当真是又蠢又坏,硬生生的把自己作死了,还连累南方中榜的举子。
朱元璋从一开始的态度,就是平衡一下,处理掉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结果这些官员说什么“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菲”、“以考生水平判断,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这些官员难道就不知道,这事情的本质已经和真才实学,文采如何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吗?
不,他们当然知道。
当官这么多年,如果连这点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的话,那就真算是白干了。
但他们偏偏选择去挑衅皇帝的权威。
所以很多时候,还真不怪老朱磨刀霍霍向官员。
实在是怪这些官员太喜欢作死了。
等到了建文帝时期,这群文官集团就更狂野了。
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
即便是朱棣时期,也是如此。
永乐二年,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虽然有很多人说,这些科举并没有舞弊,是正常的结果,所以应该正常对待,可问题是——南北榜案的本质和科举舞弊并没有任何关系。
这事情事关南北两地的地域歧视,是国家大一统层面的本质问题。
或许在后人看来,南边和北边,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华夏。
可这是大一统的固定思维。
事实上,在明朝这个时间点来说,却完全不是什么这么一回事情。
明以前,是元朝。
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国民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所谓汉人,并非全是汉族之人,而是泛指淮河以北地区,原金国所属的汉族、契丹族、女真族,还有南方的大理人,以及东北地区的高丽人,被蒙古人都冠以“汉人”的称呼。
换个说法,就是“北人”。
而南人,则指南宋统治区域里的百姓。
自唐以后,宋元都是割裂的,汉人王朝没有大一统已经太久了,所以汉人这个群体已经彻底的割裂了,南方和北方的人互相歧视和针对,视彼此为仇寇。
明朝这个王朝的皇帝虽说个个奇葩,但明朝对于“光复华夏”这件事情上而言,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
对华夏文明而言,这一次非常重要的挽救,虽然不是特别成功,可也相当不错了。
如果没有明朝的话,华夏文明很大可能会继续割裂。
总而言之,在明初这个时间点,华夏文明又一次大一统后,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朱元璋去做。
那些挡在老朱面前的阻碍,都被他统统摧毁。
可惜的是,朱元璋完成得并不算好。
这一次,这个机会出现在苏澈的面前,他要尝试完成这些老朱没有完成的事情!
不多时。
太子朱标来到大殿之中。
这时的朱标非常年轻,身体也没有出现问题,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性格更是沉重稳重,一副不怒自威的姿态,当真有些帝王之相了,很有曾经朱元璋年轻时的风采,怪不得老朱这么喜欢。
“儿臣拜见父皇!”朱标认真的行了个礼。
“来,标儿,快过来。”苏澈招了招手,和往常的朱元璋一样,并没有任何反常动作。
每次模拟,进行亲自干涉之后,苏澈都能继承原主的一切记忆和习惯,所以并不会被发现不对劲。
有些习惯甚至是苏澈本人都没有的,可做起来却十分自然,根本没有任何违和。
如果不是如此,恐怕干涉还没多久,就会被身边熟悉的人发现不对劲了。
所幸,模拟的干涉并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而等到模拟结束后,这些习惯又会消失不见。
可以说非常神奇了。
看着走过来的朱标,苏澈不由得思量着。
这个时间点上,马皇后已经死了,人死不可能复生,可太子朱标还没有死。
如果能挽救太子朱标的死亡,让他继位成功,将历史彻底改个方向……
到时候,那朱棣可就万万不敢造反了,如果还遇到了那蛊惑人心的黑衣和尚,恐怕直接就是一刀砍过去——你让俺造大哥的反?开什么玩笑??哪里来的妖僧!还不受死!
想到这一幕,苏澈忍不住露出淡淡的微笑。
如果能改变这些。
虽说不能凭借这点,完全得到朱元璋的认可,但至少算是一个加分项了!
此刻朱标走了过来,苏澈一把将朱标拉到了自己的身边坐下,给他把了个脉。
“父皇?这……”朱标有些蒙圈,父皇怎么会给自己把脉?父皇什么时候学的医术?他怎么不知道??
“别急,这是咱最新学的把脉,比太医院那些庸医厉害多了!”苏澈笑着说道。
苏澈是有医术这个技能点的。
虽然他不经常使用。
甚至已经放下很久了……
但,他没有遗忘,也不可能遗忘,有过目不忘这个天赋在呢!
早在第一次模拟的时候,苏澈模拟张角,就稍微会一些医术了。
一开始张角用符水治病,本质就是用药治病,和什么符箓没关系。
此后第二次模拟,苏澈模拟的目标是张仲景,更是学习了很久的医术。
虽说并没有特别厉害,成为什么神医,但至少比朱元璋太医院的那些太医,要靠谱很多了!
明朝的太医,是出了名的不靠谱。
在苏澈所知的历史中。
最奇葩的一个太医,甚至医死了两个皇帝!
这人叫刘文泰。
此人身为御医,居然连本草都不大精通!
弘治皇帝令他校对本草,他竟请求改让翰林院负责。
这气得阁老刘健上疏力争:“岂有词臣为医士校书之理!”
可他善于钻营,拉了不少关系,一直官运亨通,从普通御医升到太医院院判,又从院判升到院使。
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朱见深病重,刘文泰参与了抢救工作,当然,没成功。
史书记载刘文泰:投剂乖方致殒宪宗。
也就是说朱见深之所以去世,都是因为刘文泰开错药了,这妥妥地就是谋杀皇帝,大逆不道。
礼科给事中韩重上疏弹劾刘文泰,说他是“以庸医滥叨重用”,害死了宪宗皇帝,应斩首示众。
然而朱见深被刘文泰治死后,他儿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按理说老爹被庸医害死了朱祐樘应该严惩刘文泰。
可也不知道是心慈手软,性格仁弱,还是他打心眼里觉得刘文泰这事儿干的好干的妙。
他并没有杀刘文泰,而是将他贬为五品太医院判,这样的处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医死了皇帝,别说杀头了,居然连坐牢都不需要坐,甚至还能吃皇家的铁饭碗,只是降了官。
这事的奇葩程度,可想而知。
朱祐樘放了刘文泰一马后,做梦也想不到,不久之后,自己的命也会折在他的手上。
刘文泰被贬之后,积极活动关系,只用五年,又成了四品太医院使,然后朱祐樘的身体问题,又落到了他手上。
一日,太监昭告文武官员,大概意思是:朱祐樘感冒了要休息几天,大家该干嘛干嘛不要担心。
这话一出,那些老臣们的心就开始打鼓!
无他,当年朱祐樘的爹,朱见深病逝前……也是这么说的!
好耳熟的话!
但老臣们心里怀疑,也不敢说,说了就是诅咒龙体,这是大罪。
可事情总是惊人地相似。
没过几日,又传来噩耗——朱祐樘已到了弥留之际!
还没等大臣们反应过来,朱祐樘立刻驾崩了!
皇帝又死了!
大臣全都懵了,一个个都惊呆了,赶紧追责。
这一查可了不得,又是御医刘文泰开错药了!
他又杀了一个皇帝!
先后医死了两个皇帝!!
这战绩,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等到了明武宗朱厚照上位后,当即就要处理了这个害死他爷爷、爸爸的庸医,将其投入死牢,绝对不能让他再害死了自己!
结果。
内阁的谢迁、李东阳据理力争保下了刘文泰。
因为谢迁与李东阳是明孝宗生前最为看重的大臣,话语权极重,凭着这两个人的关系,刘文泰流放广西,得以善终。
每次看到明朝这些奇葩事情的时候,苏澈都忍不住脑壳疼。
所幸的是,苏澈自己就会医术,并不用求教这些离谱的太医。
此刻把脉一番后,苏澈大概了解了朱标的身体问题。
“寸关尺三部举、按均感觉无力,这是虚脉之象,多为气血不足或脏腑虚证。”苏澈缓缓说着,随后盯着朱标,语重心长的说:
“标儿,你这身子有点虚啊!”
“啊???”朱标听了这话,不免有些懵圈,父皇还真的给他把脉把出问题了?
“父皇,我是为变法改革之事而来。”朱标连忙说道,这才是正事。
“那些都是小事,标儿,你最近很劳累吗?”苏澈开口问着。
在原本的历史上。
太子朱标为什么离奇死亡,死在了朱元璋之前?
这算是一个未解之谜。
朱标到底怎么死的,明史和明实录没有记载。
按照现存史料分析,主流的观点朱标是累死的!
从洪武十年开始,朱标就开始代理朝政,帮忙处理大小事务。
而洪武元年立太子时他刚十三岁。
朱标的体格是远不如经历过造反的朱元璋。
朱标代理朝政之后才过了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废除宰相。
此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标就成了半个皇帝兼半个宰相。
过度加班劳累,压力和疲劳拉满,为了排解压力,偶尔还要放纵一下自己,更是透支了身体,难免大病小病缠身,本质上和那些996加班挂掉的社畜们差不多。
老朱对自己太狠了,对待后代的皇帝也狠,为了集权,皇帝的工作量太多,太大了,老朱能抗得下来,其他人可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朱标也不行,根本抗不下来。
朱棣同样如此,为了打仗,直接把自己的肥儿子累得够呛!
“最近的确诸事繁忙,但儿臣能忙得过来。”朱标笑着说道,要说累那肯定累,可作为太子,在如此强势的父亲面前,怎能轻易说累?
“标儿啊,咱最近想通了一件事情。”苏澈摇了摇头,缓缓说着。
“什么事?”朱标下意识的问着。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极限的,哪怕咱拥有改天换地的伟力,可如果只是一个人的话,是不可能治理好这个天下的。”苏澈认真的说道。
“咱废除宰相是为了集权,更是为了打压那些文人集团,让他们知道这天下到底是谁在当家做主。”
“但如果因此而损失掉一些东西,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咱思考了很久,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废除掉宰相制度之后,不应该将诸多事情全部揽在身上。”
“如果全部包揽在身上,以后的皇帝多半没咱们这个本事,所以宰相还是会出现,哪怕到时候不叫宰相这个名字,但多半仍会名亡实存!”
“所以与其彻底废掉宰相,让其名亡实存。”
“还不如创建一个更好的制度!彻底取代原本的宰相制!”
<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