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的无银三百两》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俩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那里都不方便。
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
〔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
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福建宁德市两条鲤鱼溪的故事
在福建东北部的宁德市有两条鲤鱼溪.一条是闻名八百年的周宁县浦源鲤鱼溪,另一条是柘荣县城护城河鲤鱼溪.
民间传说,在八百多年前,京城一郑姓官遇难携带全家人跑到了周宁浦源.天色黑了,官兵紧追在后,全家人无路可走.只有一架廊桥横在前面.廊桥一端神龛上供有一尊观音,全家人只好向观音求救.真的是佛法无边.追上来的官兵只在溪两岸跑动却没有一个官兵走进廊桥.官兵走后,全家人没有再跑,就在这廊桥上休息.夜里,这遇难的郑姓京官在梦中见到了一只鲤鱼从溪流中跃身而上化为观音形象,告诉他,别再跑了这浦源就是他全家人以后的憩身之处.
阿弥陀佛,这郑姓京官就听鲤鱼的话,在浦源安居下来了.为了报答鲤鱼的救命之恩,这郑姓京官就下令族人从此保护这浦源溪里的鲤鱼,谁都不可捕杀.从此以后,溪里的鲤鱼若病死了,郑家后人就会把死鱼从溪里捞出来,为它安葬,此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鲤鱼经过八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与人的感情特别深厚,形成全世界独特的人鱼共乐的文化.
而紧邻周宁县的柘荣县,为了建设美丽的山城,县政府在护城河改建时放生了几万条鲤鱼.也出了告示,不准人们捕杀护城河里的鲤鱼.但是政府的告示没有什么作用.不听话的人还很多,河里的鲤鱼没有周宁浦源鲤鱼溪里的幸运,常常成了人们的桌上餐.政府官员们不理解,我这是为民办好事,可是怎么不守法呢后来民间传说,不知是谁向政府官员提出了建议,请和尚\道士来念经做法,然后全城告示:这护城河里的鲤鱼不能吃了.政府官员听了这建议,请来了和尚和道士来做法念经,百姓也来观看盛事,果然这一招灵.从此以后这护城河里的鲤鱼也没有人敢再捕杀了.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