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化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南七公里超化街内,一处位于山东省鱼台县,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于河南新密市超化镇之中心,西依嵩山,南傍马鬼山,北望青屏,东瞰大隗,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超化寺,素有北方江南之称,是著名的佛教胜地。
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之中心,西依嵩山,南傍马鬼山,北望青屏,东瞰大隗,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素有北方江南之称,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寺院拥有阿育王所供奉十九座佛陀真身舍利塔之一,列“名刹拾伍”。
超化寺位于超化村,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之中心,建于东汉桓帝年间(公元147年),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有“超化古寺,名刹十五”之说,是佛教“净土祖庭”。它共分上、中、下三寺。上寺在超化二层寨,中寺位于超化塔坡,下寺位于超化街北,以下寺最大。其中下寺,又名“金钟寺”,现有房屋14所。
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门二道门,“超化古寺”,“名刹拾伍”八个砖刻大字,分别嵌存在二道门的前后横额上,和二道门相对的是一座佛陀大殿。大殿长16米,宽12米,高约10米。殿内有8根大圆木柱,以青石为基,屋檐全以斗拱构成,每组斗拱宽78厘米,高88厘米,伸长1.05米,斗间距1.15米。
超化寺,虽经历代修整,但仍保持着清代早期的建筑风格。寺内有古桧柏两棵,均位于佛陀殿门前5米宽的月台上。东边一棵较大,周长5米,高约15米,群众称“李际遇拴马柏”或“刀痕柏”。超化寺在武则天和唐中宗时,南到三门沟,北到石羊岗,周围达10余公里。僧侣在2000人以上。历代不少名人履履相接,题咏甚多。
寺院兴于北魏,盛于唐朝。据“北齐造像碑”记载,净土宗祖师昙鸾法师曾经在此担任维那,著名的超化吹歌本是宫庭音乐,也是在这时走进佛教,成为佛教法乐的。
明朝时又流入民间,现今仍保留有六百多年前的笙、管、工尺谱等演奏、记乐遗物。寺院在唐朝时达到鼎盛,僧众有二千多人,寺院面积方圆二十里地,这里曾是净土祖庭,也是接纳十方衲子的一大道场。沧海桑田,几经兴衰寺院面目被毁,明清两代虽屡有修复却难见当年雄风。民国年间倭寇入侵,战乱不断,僧人为护民众,寺院惨遭浩劫,院墙坍塌,庙宇被毁。
超化阿育王寺,俗称超化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南七公里超化街内,西依嵩山,南傍马鬼山,北望青屏,东眺大隗,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素有北方江南之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该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五八一年),唐代达鼎盛时期,僧众两千余人,全国寺院名列第十五。超化阿育王寺始于东汉,兴于北魏,大盛于唐,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因供奉佛骨舍利,“名刹十五”。
据传释迦牟尼灭度百年后,阿育王将佛祖的真身舍利分为8万4千份,造塔8万4千座,中国得十九份,造19塔,其中大家熟知的发现真身舍利的陕西法门寺阿育王塔位列第五,超化寺佛祖真身舍利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传说超化寺原分为上中下三个寺院。有僧众2000余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