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贼 二十八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国色芬芳最新章节     
    孙宝琦(1867-1931年),字慕韩,晚年署名孟晋老人。浙江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臣、外交家。

    自幼好学。以父荫任户部主事,后改任候补直隶道员。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随光绪帝至西安。1901年任驻德、澳、法等国使馆随员。1902年7月,升任出使法国大臣。1905年回国,署顺天府尹。1907年4月,出使德意志,筹措讨还青岛事宜。1908年回国,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1911年任山东巡抚。当年爆发辛亥革命,在山东宣布独立,后又取消独立。1913年9月,任袁世凯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14年2月兼代国务总理。1914年5月辞去国务总理,专任外交总长(次长曹汝霖)。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支持袁世凯中立政策。1915年1月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辞去外交总长(陆征祥接任),任审计院长。1916年4月任财务总长,6月兼汉冶萍公司董事长。1919年任招商局董事会会长。1920年春任经济调查局总裁(税务督办)。1922年1月任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同年4月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

    1924年1月15日经总统曹锟提名,国会通过,任国务总理兼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提出“奉行宪法”、“和平统一”的施政方针。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向德国索赔成功。当年7月2日,因与曹锟嫡系财政总长王克敏不和,提出辞职。由外交总长顾维钧代理国务总理。1925年2月被段祺瑞任命淞沪商埠督办;同年8月,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未就。1926年任中法大学董事长。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履历

    清末大臣,晚清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四任代理国务总理。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随光绪帝至西安。翌年任驻德、澳、法等国使馆随员。1902年,升任出使法国大臣。

    1905年回国,代理顺天府尹。1907年,任出使德国大臣。1908年回国,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1911年初,任山东巡抚。

    辛亥革命时,于驻法公使任上与庆亲王联姻成为清王朝的红人(事起孙中山赴法开展革命活动,机密文件被叛徒盗取送到孙宝琦处,孙施展手腕,一面送还原件给孙中山向革命党示好,一面又与庆亲王联络向朝廷表忠)。时值山东革命党人纷纷集会,要求山东独立,并推举他为交涉长,但他竭力阻挠和反对。

    武昌起义之后,在山东独立实现、并被推为总统(大都督)后,他不久就宣布此系误会,变化无常。他大肆破坏独立,镇压群众,在短短10多天内山东独立即被取消。

    1913年9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14年2月,代国务总理。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辞职。1916年,任审计院长。

    1916年4月,任财务总长兼盐署督办。6月兼汉冶萍公司及招商局董事长职务。1920年春,任经济调查局总裁。1922年1月,任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同年4月,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

    1924年1月,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向德国索赔成功。1925年2月,任淞沪商埠督办。1926年任中法大学董事长。

    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人物事迹

    第一个提出立宪的清朝大臣

    1902年至1905年,孙宝琦出任驻法公使,后还兼任驻西班牙公使。在欧期间,他用心考察列强政情,参观兵工厂、机器厂,思想日趋维新。1904年,他上书清廷,倡言立宪,成为清朝大臣中第一个明确提出“立宪”的人。

    暗中帮助孙中山

    其时,有一湖北籍留德学生王发科,因参加兴中会被另一满族留学生以言语威胁。王发科胆小怕事,遂与汤芗铭合谋盗取了孙中山的文件包,内有机密文件和兴中会会员名单。二人如获至宝,交至驻法公使馆以求“戴罪立功”。不料,孙宝琦不仅没有严查,反而叱令二人将文件包送还,还派人密函孙中山“危险速逃”。孙宝琦思想之进步,由此可见一斑。

    倡导收回青岛主权

    1905年年底孙宝琦归国,即署理顺天府尹。1907年任驻德公使。当时德国正欲交好中美,共抗英日,孙宝琦即奏请清廷借机收回青岛主权,后知收回青岛无望,于1908年辞职回国。

    主政山东,响应辛亥革命

    孙宝琦与奕劻是姻亲,1909年10月,受奕劻推荐,孙宝琦得任山东巡抚。上任不久,他即大展身手,开始立宪活动,还向德国收回了部分铁路路权,为时人所称颂。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宝琦顺应民意,于1911年11月13日宣告山东独立,任山东都督。同时他又向朝廷解释是“奏请独立”,目的是应付时局,伺机恢复。11天后,袁世凯以强硬手段迫使孙宝琦宣布取消独立。经此大变,孙宝琦心力交瘁,告病辞职。

    外交总长到国务总理

    1912年冬,袁世凯委任孙宝琦为考察日本实业专使,出使日本,以示友善。第二年,又起用孙宝琦为外交总长,取代陆征祥处理中俄外蒙问题。1913年11月5日,两国签署《中俄声明文件》,埋下了外蒙古脱离中国的恶果。

    1914年,孙宝琦连任徐世昌内阁外交总长,并兼代国务总理。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机抛出“二十一条”,孙宝琦拒绝接受日本要求,遭到反对后,主动辞去总理职务。之后,孙宝琦先后担任过财政总长、税务督办等职务,周旋于北京官场。一战结束后,他联合各界人士,发起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收回租界运动。

    1923年,曹锟贿选成为总统,为收买人心,他在1924年1月授意众议院推举孙宝琦为内阁总理。7月,因孙宝琦反对金佛郎案与财政总长王克敏发生冲突,被迫辞职下台。孙宝琦此次担任国务总理,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民国第一位驻外大使

    1925年8月,北京政府任命孙宝琦为驻苏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成为民国外交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后因经费问题迟迟不得到任及中苏关系发生动荡,孙宝琦在1927年3月辞职,正式退出政坛。

    晚年生活

    1927年,孙宝琦赴天津静养,并从事慈善文教活动,1928年,定居于上海。晚年的孙宝琦为人清廉,乐善好施,但他举债投资失败,生活终究拮据起来。

    1931年2月3日,孙宝琦胃病发作,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享年65岁。

    山东巡抚

    1909年孙宝琦回国述职,他就在庆亲王的极力保荐下当上了山东巡抚。但两年之后,孙宝琦却尝到了当巡抚的另一番滋味。

    被迫参与山东独立

    1911年11月13日,在山东联合会大院里布置了“山东独立大会”会场,上午8时已是人山人海,实现独立如同盛大节日的来临,山东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如联合会的各界人士、同盟会的革命派、第五镇的官兵,以及商界、学界都派代表出席了大会,与会者近万人,孙宝琦也应邀参加会议。

    时任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的夏溥斋宣布大会开始,与会者情绪热烈,众口一词认定:以山东所处的环境而论,正在危急存亡、千钧一发之际,非立即宣布独立,否则决不能挽救当前的局势。

    但是,任凭群情激昂,孙宝琦仍然保持着那副顽固的面孔。夏溥斋力劝孙宝琦认清形势,顾全大局。而孙宝琦却说:“吾为朝廷守土,土不能守,惟有死耳。即不死,亦不能率领诸君独立。”

    立宪派丁世峄等人要孙宝琦尽快表态,免得惹起众怒,局面不好收拾。孙宝琦却说:“我是清朝官吏,清政府只要存在一天,我须尽一日之责任。”同盟会会员纷纷厉声谴责孙宝琦的顽固态度,而他依然放言:“政府一日不倒,则山东一日不得与清政府断绝关系。”孙宝琦的这种顽固嘴脸与独立派形成水火之势,局面就这样僵持着。

    时针已经整整转了一圈,持续了一天的大会依然没有走出僵局。晚上8点,同盟会与军队商议,不能再这样拖延下去,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同盟会负责人丁惟汾派人将会场的各个门口守住,严禁人员出入,一些军人则掏出手枪,进一步鼓动示威,赢得会场上群众的高声附和,局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身穿黄咔叽军服、腰系棕色宽皮带、佩着肩章、斜挎红色值日带的五镇参谋黄治坤一个箭步登上台来,他拽着夏溥斋的胳膊厉声喝道:“夏会长,今天如果孙巡抚不答应独立,这个会就要继续开下去。我告诉你,我们五镇官兵在会场里有200多支手枪,他要是顽固拒绝,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也许会出人命。”

    孙宝琦一看这阵势,顿时失去了温文尔雅的常态,脸色由黄变红,由红变白,浸出一层冷汗。看到大势已去,人心难违,再这样磨蹭下去,局面将更加不堪收拾。他思考了片刻之后,便装腔作势地将头上的顶戴花翎摘下来,往桌子上一放,带着颓丧的腔调说:“大家既都认为独立相益,与山东有利,我也不坚持己见!”夏溥斋立即宣布:“孙抚台已经承认全省宣告独立了!”顿时,全场一片欢腾。同盟会会员将已经印好的《山东独立宣言》张贴在会场的四周,会场响起了一阵阵的口号声:“山东独立万岁!中国革命万岁!”

    只当了13天的都督

    “山东独立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是选举山东都督,各派议论纷纷,意见统一不起来,还是夏溥斋从中斡旋:“正是孙抚台的顾全大局,山东独立才得以实现,况且他提出的4个条件我们也都已接受,我看就选孙抚台为山东都督吧。”大家沉默不语,夏溥斋接着说:“既然大家都不说话,就算默认了,下面请孙都督宣誓就职。”孙宝琦也不推脱,慨然允诺,大摇大摆走到台上宣起誓来。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