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将领
上将:
朱德1937.9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中将:
郭沫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周恩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叶剑英1937.9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
贺龙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
刘伯承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
宣侠父1937.9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
彭德怀1937.9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林彪1937.9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
萧克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
少将:
左权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
聂荣臻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
周昆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
陈光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
周建屏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
徐海东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4旅旅长。
黄克诚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4旅副旅长。
周士第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参谋长。
卢冬生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张宗逊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8旅副旅长、旅长。
彭绍辉1939.4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陈伯钧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9旅旅长、129师385旅副旅长。
王震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9旅副旅长。
徐向前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副师长。
倪志亮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参谋长。
王宏坤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385旅旅长。
王维舟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385旅副旅长。
陈赓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386旅旅长。
陈锡联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386旅副旅长、385旅旅长。
各级将领军衔
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后,八路军各级将领按照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原则,先后被国民政府授予了相应的军衔: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委任状
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将领名单:
朱德(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副总司令)、叶剑英(八路军参谋长)、林彪(八路军第115师师长,一说1938年1月挂少将军衔)、贺龙(八路军120师师长)、肖克(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刘伯承(八路军129师师长)、宣侠夫(八路军总部总参议,一说少将军衔)、周恩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将领名单:
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指挥部参谋长)、聂荣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徐向前(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周昆(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后携款脱队)、周士第(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倪志亮(八路军129师参谋长)、陈光(八路军343旅旅长、后代理师长)、周建屏(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徐海东(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黄克诚(八路军344旅副旅长)、卢冬生(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八路军358旅副旅长,后旅长)、陈伯钧(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后旅长)、王宏坤(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长)、王维舟(八路军385旅副旅长)、陈赓(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再道(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
授予陆军上校军衔将领名单:
120师参谋长周士第、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张宗逊、359旅旅长陈伯均、副旅长王震、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为少将军衔;120师参谋处长彭绍辉、359旅参谋长郭鹏、385旅政治部主任谢扶民、715团团长王尚荣、716团团长贺炳炎、770团团长张才千、支队长宋时轮。
主要战斗
115师主要战役战斗: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广阳战斗、薛公岭战斗、陆房突围、梁山战斗、温塘战斗、町店战斗。
晋察冀军区主要战役战斗:
雁宿崖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冀中区“五一”反扫荡战役、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
山东纵队主要战役战斗:
孙祖战斗。
山东军区主要战役战斗:
郯城战斗。
冀鲁豫军区主要战役战斗:
晋冀鲁豫军区反攻战役。
120师主要战役战斗:
八路军的抗战海报
雁门关战斗、收复晋西北七城作战、齐会战斗、陈庄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百团大战。
129师主要战役战斗:
1938年,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合影
夜袭阳明堡、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响堂铺战斗、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
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军事、政治组织。1937年11月聂荣臻创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这些抗日根据地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由八路军115师开辟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以五台山为中心,1938年建立了正式领导机构——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实行“三三制”。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结束前占有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的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下辖108个县。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
1938年,八路军120师一部进入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这就是晋绥抗日根据地最早的雏形。由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合并而成,1
1943年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942年合并后,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为正式领导机构。公署主任续范亭。范围包括山西西北部与绥远东南部,是陕甘宁边区的前卫阵地。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1.01万余次,毙伤日伪军约10.07万人。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