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凝视对方,四目间露出浓浓的欣赏之情。
这份欣赏化作更为凶猛的战意,片刻后风云再起。
这次陈识不愿陷入文搏主攻的节奏,同时不用防备文搏近身时出其不意的摔跤和擒拿本事,终于能放手施为。
他第一时间踏步沉肩前进,接连利用身体灵活的特点闪躲开文搏几招试探,两人几乎是默契的再次进入了内围缠斗当中。
甫一交手,文搏就察觉到不同,这次陈识故意近身短打不但快攻迅猛,而且十分“黏”。
只说文搏一拳打来,陈识不退反近,每每堵在文搏发力不及的时刻就或推或挡消去力道,实在难以消力之时就尽力躲避后试图留住文搏攻来的手臂,两人交手片刻文搏就觉得十分难受。
这般交手倒是贴合了咏春拳“来留去送”的真谛,也是陈识故意营造出有利于他的对战环境。然而文搏也不是好拿捏的,两人来往几招后意识到再这样打下去就会陷入对方节奏,而实力相近的比武最重要就是以自己的节奏压过对方的节奏,利用自己对节奏的把握击败对方。
所以看到陈识一时得势,文搏马上做出改变,一拳打出后不再试图后退闪躲,别看陈识年纪比他大了许多,但是短时间内速度依然迅捷,估计是南洋跑船的经历让陈识对于步法有独到的见解,结合咏春拳本来就独树一帜的桩功,文搏没见过这种脚步,一时间难以应对。
他心中暗道自己站立格斗技巧果然差了些意思,面对陈识这等宗师根本占不到优势。
转念一想,既然拳理上难以占得便宜,不如发挥自己的特长,你想近身缠斗?那我奉陪到底!
一拳轰出,十成力气只打出去五成,这种变化落在听桥功力深厚的陈识眼中自然轻易就被发觉。可陈识也想不到文搏为何会如此选择,他不会放过这种契机,双手一推卸去本就不多的力道,趁机拳收腰眼,扭肩发力,就要发挥咏春拳攻守同期的特点趁文搏拳头力尽时打出反击。
巧的是文搏这招也是虚的,本就不是为了打中陈识,顺着陈识推开方向把手一扬,膝撞再次间不容发而来。
势大力沉的膝撞陈识早就领教过,也一直防备文搏此招,于是顺势抬脚相撞,两人上身不动还在你来我往,下头双腿却是兔起鹘落般攻势连连。
“砰!砰!”两人膝盖顶膝盖,小腿踢小腿,都是硬要着牙发狠轰击彼此下盘。
一个是多年锻炼散打泰拳把自己两腿骨头打磨的浑如铁棍,一个是多年行船走海靠着稳固桩功纵横四海。
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拳头上的变化少了很多,两人下盘竞争凶险无比。
正在陈识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下盘功夫对轰之际,文搏招式陡然一变,化拳为肘,再次拉近两人距离的同时每一拳打出只要不中立马前冲换肘。
陈识一时不察,连中两肘,所谓三拳不如一肘,两人交手间换了不少拳,但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不是完全发力的拳头很难击倒彼此,但这一肘冲撞打中了闪躲未及的陈识效果就截然不同。
第一肘,陈识咏春摊傍伏的架势被打散,身形动摇失去守势。
第二肘,文搏弓步前冲顶肘,正中陈识侧脸!
中招的陈识脑袋像是拨浪鼓一样剧烈摇晃,头上汗水如同雾气在空中弥漫出一片残影。
文搏见此场景其实有点不满意,他这招用得隐秘又强劲,本该一下子打开陈识架势后击中对方下巴或者耳根,这样两人间争斗就结束了。
可惜陈识把功夫练到了骨子里,在架势被破的瞬间受招的姿势就已经自然成型,于是文搏的肘击打错了位置,只打中了陈识侧面。
见到未竟全功,文搏正要乘胜追击,本来都打出大半的上勾拳行到半路突然变招,硬生生回防后撤护住面门。
并指如刀,一只铁手狠狠击中文搏回防的手臂尺骨之上,若不是文搏及时挡住,这一招看架势不论打中咽喉还是眼睛,文搏都要立马战斗力大减。
趁此机会本来都已经眼冒金星的陈识回过神来,强忍脑中嗡嗡作响之声借助本能与两人近在咫尺的距离,咏春中的标指功夫掺杂其中接连使出。
这下大出文搏意外,他不是怕了这等凶险功夫,而是他的格斗体系当中对于戳眼等暗算手段多是以擒拿应对。可之前他跟陈识约好了只比拳脚,于是这下子文搏格斗体系中拳脚略弱一筹的劣势便显现出来。
陈识也趁此机会回过神,缓解了脑袋里的晕眩感之后重整旗鼓。经验丰富的他马上就意识到了文搏站立格斗功夫中的弱点,接连用标指攻击文搏各处软肋。
耳根,眼睛,檀中,腋下等等位置都在陈识的攻击之下不断中招。
终于在陈识第三次击中文搏腋下之际,文搏把胳膊一夹,随后反手按住陈识肘弯,一拉一带扯进两人距离后就要形成锁扣。
陈识也不以为意,侧身旋转用十分熟练的动作逃脱桎梏。
两人手拿着彼此腕子,相视一笑。
“陈师傅拳脚功夫果然惊人,在下甘拜下风。”文搏面无表情的脸上带着些许笑意,这是遇到高手的好战之喜。
“你的体魄也着实惊人,一般武夫被我这样打早就站不住了。”陈识略微喘着粗气,心里头实在想不通对手怎么打熬的体魄,怎么耐性如此惊人。
两人言语交锋不过片刻功夫,文搏再次开口:“现在,我要全力以赴了。”
话音一落,文搏把手一松,高大的身子像是没了骨头一样往地上一软,居然用一个形似恶狗扑食的动作朝着陈识双腿扑了过去。
这种招数,陈识还真有些发憷,他一个咏春宗师,多少年没见过别人与他做街头小混混的招数。但是下一刻陈识就意识到不对,眼前对手可是说过他摔跤擒拿才是压箱底功夫,这样出招只怕事出有因。
也不怪陈识第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这会儿常见的蒙古跤中国跤一般不会抱腿摔,一方面是规则所限,一方面还是因为抱腿太容易被人用踢击或者膝撞化解。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