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启明星
作者:红酒花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最新章节     
    “老肖,嘿,马上探测器就发射了怎么这么没精神。”
    肖冈田走神的模样被沈祚舟看在眼里,关心地过来询问。
    沈祚舟是五院的空间技术专家,进行了第一批的太空进修,主要领域是深空探测。
    新远的金星计划匆忙上马以后他就赶紧带着人马冲到基地,带着航天局的钱往“太白”和“启明星一号”上塞设备。
    来的迅速、干活也迅速,没办法4月中旬是发射探测器的最晚时间,要不然就错过了发射窗口。
    “太白”是环绕卫星探测器,运行在金星轨道并且可以利用霍尔推进器不断调整轨道以方便观察;“启明星一号”是进入金星大气的探测器,甚至可以采样返回,当然,不是地面的采样返回。
    启明星一号设计的比较仓促但是却不将就,总重高达4.8吨。
    它分为两个部分:飞掠采样返回以及着陆部分。
    飞掠器重量占据了1吨质量,它将在整个启明星一号以打水漂方式进入金星大气层减速的时候分离,在金星的外层大气上极其短暂地“蹭”一下,装入约0.01立方米压缩气体样本以后启动一次性的固体发动机脱离金星引力进入环绕轨道,此时它的质量只剩下约300公斤。
    然后利用机体上的太阳能板为小型霍尔推进器供能,用约60小时的时间持续加速,脱离金星向太阳靠近借助太阳的引力加速,绕一个大圈将自己甩回地球。
    这一过程要耗时约8个月,为了达到这个高速它会极其靠近太阳,功能部分几乎会被太阳表面活动的日冕以及高能射线摧毁失效,只剩下不足10公斤的返回舱安然无恙,它将带着那0.01立方米气体被太阳加速到一个极高的速度,直接沿着预定轨道一路飞进地球大气。
    而新远唯一能捕获这个返回舱的途径只有在返回舱表面的一层特殊合金,它能数十倍放大并反射特别频段的无线电波,只要在预定的时间用卫星对可能的航线进行不断探测,就有很大概率能找到返回舱,好在它返回的时候确认落点。
    没办法,这么小的玩意从金星绕着太阳飞回来能确保落在地球上已经非常困难了,具体落在哪里就真的不能确定。
    而且就算进入大气后也不好判断,因为这个10公斤的小东西在释放降落伞后非常容易被风吹偏……
    不过哪怕是有可能落在白宫的草坪上新远还是决定发射它,这可是一个类地行星的样本——即使只是一点气体。
    剩下的3.8吨着陆器就是完全赌运气了,金星的大气厚重无比,从上到下压强逐渐升高,到地表时差不多已经是地球的90倍。
    地表部分都是火山和流动的岩浆,少部分是沙漠和荒野,充满硫酸为主的危险化学物质,最高温度甚至能超过400摄氏度。
    前联盟的金星8号穿过250公里的大气用了足足50分钟,着陆后只发回了11秒信号就“死”掉了。
    启明星一号的最大目标是落在平坦的地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对地面进行钻探,顺便用层层防护的显微镜快速拍一张照片传回来以便分析有机物和微生物是否存在,整个过程预计耗时不超过15秒,也就是要求落地后至少存活15秒……
    当然要是能侥幸多活一会儿,启明星一号就会将下降过程中收集的大气成分、自然现象等内容忠实地记录并发送回来。
    虽然对启明星一号任务充满了悲观,但沈祚舟还是很激动,因为这不仅是华国的第一次金星探测,还是第一次金星采样返回任务,意义绝对可圈可点。
    两枚探测器现在正在金星最后的检测,启明星一号用一枚加装三级的新远五号乙发射,“太白”则是用闪电号发射后再用一枚新远五号光杆型发射的7吨重推进火箭对接送到金星,一前一后奔向目的地,预计7月中旬抵达金星。
    肖冈田作为两个探测器的设计者居然在走神,让沈祚舟有些不满它们受到的重视。
    “祚舟,你知道岛国和我们的航天合作吗?”
    “啊?”沈祚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回答道:
    “有吧,天宫二号上还有个仪器是东京大学制造的,怎么了?”
    肖冈田:“我在想,会不会有一天岛国的宇航员也会在这片土地上进入太空。”
    “……”
    “如果要那样的话,恐怕得跟东盟差不多才行。”
    “东盟?”
    “是的,你平时可能没太注意这些。”
    沈祚舟所说的东盟,就是东南那一片有人口但是工业落后的地区抱团组建的组织,基本涵盖了几个重要国家。
    它们平时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实力弱小,但并非就意味着愿意过着第三世界生活。
    东盟成员在航天上还算积极,华国所承接的国外商业卫星发射订单多数来自他们,多以通讯卫星和农业、气象卫星为主,毕竟那么大人口,农业和捕渔的需求也不小。
    在第二次太空竞赛开启之后,东盟看着曙光计划和阿尔忒弥斯计划强强对抗,也看到了欧洲的塞勒涅计划雄心勃勃,不免也有几分眼热,但是摸摸钱包后马上就冷静下来了。
    毛子是有技术没钱,印度、岛国的亚洲之星是技术不足但是钱够,他们是既没技术也没钱,根本玩不起,月球是没法奢望了。
    但是近地轨道反而可以摸一摸。
    前些天安南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航天中心找上了航发委,希望能够租一次进步号或者团结号,送2到3名安南宇航员进入太空并进行出舱活动,带队的人员还很有意思,范遵。
    70岁的范遵身体尚且康健,现任安南国防科技局局长,他是第一名亚洲宇航员,搭乘前联盟的火箭进入了太空。
    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安南愿意凑一笔钱再送几个宇航员上太空,另外希望能够开展更多合作。
    这件事影响不小,外国人想坐航天飞机或者飞船上天很容易,买票就行了,只要没犯法不会有任何问题,但那是游客,而范遵代表的是安南航天中心(他们没有组建航天局)。
    涉及到官方下场,那谈论的东西就超越航天范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