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虽然历史悠久,最远能追溯到夏商时期,但因为地靠长安,所以这么多年也没发展起来。
说得好听点儿,也就剩下一个历史悠久的噱头。
自打贞观改元以来,崔明远上任泾阳县令,到今天,足足五个年头。
倒不是说他没有升迁的机会,相反,朝堂几次想给他升迁,最终都被他拒绝了。
用他的话来说,这几年治下天灾频频,民不聊生,作为当地父母官,他属实没有什么脸面加官进爵。
这倒不是他的托词,而是他真的这般认为。
一大早,还没上衙,崔浩就急急忙忙地找上门来。
崔明远很是无奈的在正厅会见了自己这位族兄。
两人虽然同年,但一个是年尾,一个是年头。
“明远啊,我们这位太子殿下可不好对付啊!”崔浩摇着头说道。
昨天,李承乾离开后,他一个人在竹林外细细琢磨了大半個时辰,都没琢磨明白李承乾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不,一大早,他就来找崔明远了。
他两人,一个是崔家在泾阳官面上的代表,一个是崔家在泾阳私产的代表。
这些年,两人合作谈不上愉快,但也算得上融洽。
“昨日长安就来信了,但我尚有一事不解,还望兄长解惑。”崔明远说道。
崔浩闻言,愣了一下,这语气,过于正式了啊,搞得他都端坐了几分,这才说道:“明远请问,愚兄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辈读书人,自幼习圣人之言,立匡扶社稷、造福黎民之志,缘何今日,兄长却告知,太子殿下不好对付?”崔明远是一点儿不客气地问道,“是小弟愚钝,还是小弟听差了,什么时候,我们竟然要对付太子殿下了?
是太子殿下荒淫无道,还是太子殿下祸国殃民?还请兄长告知!”
听完崔明远近乎质问般的语气,崔浩顿时就愣住了,一时间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心里头却是狂骂,这个书呆子,读书读傻了不是?
但崔明远却不管他,继续说道:“如今,大唐初立,天下百废俱兴,老百姓尚有食不果腹,衣无寸缕之惨状,兄长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却陷入朝堂斗争之中,何其不智啊!”
对于崔浩,崔明远是又爱又恨。
每当灾年的时候,崔浩都会带着大量的粮食来帮泾阳度过难关。
但同时,崔浩也从老百姓手里用粮食换走了大量的良田。
就他出任泾阳知县的五年,泾阳老百姓手里已经有超过两成的良田都落到了崔家的名下。
但就算是这样,你都找不到任何的理由来指责他们,因为一应文书都有据可查,就算你去问那些卖了地的老百姓,他也只会说,崔家给的价格公道!
读书人干起这种恶心事儿来,真叫一个滴水不漏。
崔明远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他也没办法改变这一切。
因为这就是士族。
自他出任泾阳知县以来,崔家借着便利便不停的在泾阳置办产业。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