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试飞与准备
作者:吃酒不吃菜   工科生的华娱最新章节     
    出来试飞无人机是必须上报批准的,无论在哪里,而负责审批这东西的,其实是军方。

    所以,帝都航院直接就和这边的军区联系了,兰州那边有个空军基地,但那里离敦煌还有一千公里呢。就约好了在这里见面。

    他们是开着卡车过来的,除了向导和空指,还一并来了不少人,估计也有考察这种新型飞行器的意思在里面。

    四轴飞行器在这个年代还是个挺稀罕的物件,虽然大部分的空军对这种航模式的东西并没什么兴趣,但上面还是强调了这东西在未来的重要性。

    前几年,丑国在中东大打出手,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叫现代化战争,这一仗可以说彻底把华夏的军方给打醒了,很多理念开始改变,更加开始拥抱新事物。

    而四轴这个东西可是连丑国都没听说过的东西,突然说要在这里试飞,无论是航院还是上峰都极其重视,你没看来的人呼呼啦啦,怎么着都得有十来人。

    王旭他们要往xJ那边去,那里有非常漂亮的地质地貌,适合航拍,那边现在连公路都没通,只能靠吉普在野地里跑,所以,来的人可不只是几个人,他们还带了不少的车辆和补给。

    王旭可以大剌剌的带着媳妇自己跑出来,上面的人可不会这么没溜,提前就给安排好了,只是车队的速度比火车还是慢了点,才晚了一天才到。

    带队的叫李国庆,两缸两星,上绿下蓝,这是这个年代空军的军官制服,这是87年开始施行的新军服,现在已经基本发放到部队了。

    只是这些年军队大幅缩减经费,所以衣服的质地真心不咋地,远没有后世那种挺括的质感,总有种皱皱巴巴的感觉,这是毛料加工水平的问题。

    看得王旭有点手痒痒,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真的有点看不过去。

    但他也知道,这才是这个年代的日常,王旭那些服装的用料大部分都是进口的,甚至连丝绸都是进口的质量更好,除了少数几个传统手工制作的高档丝绢之外,华夏这会儿的普通面料真就是一言难尽。

    庆幸的是,化学系和化工系最近搞出了不少的化纤材料,其中有不少是适合做服装面料的,只是等到上市还有不少的时间。

    两队人马会合,帝都航院和军方本来就联系频繁,这一次同行的都有帝都军区空军部队的战士,无人机的飞行基本上都是由他们操作的。

    虽然让正经的飞行员飞这个很是搞笑,但上峰的重视还是让这种有些玩笑的情况变成了现实。

    八九十年代,华夏的主要军事压力都来自于东南方向,新装备什么的也尽量往那边放,比如去年历尽千辛万苦才飞来的侧卫战机,现在就部署在东南沿海。

    而西北这边就是大后方了,红色巨人倒下后,华夏其实有不少好处的,至少整个北方的边境安全了很多,这让华夏军方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要知道,以前但凡有点什么新设备,都得先部署北方,防着北极熊的白天鹅直接打击帝都。

    所以,这会儿的西北方向并没有太紧张的氛围,反而十分的活跃,士兵们开始在王旭宿营地的旁边也开始搭帐篷,还要挖些防风洞。

    这是西北所特有的,在冬季需要挖一些半人深的坑,把帐篷布置在坑里,避免大风大雪的侵袭。

    王旭这帮子人没经验,长年驻扎在这边,还经常拉练的军人怎么可能不了解,虽然天气预报并没有说会有恶劣天气,但他们还是严格按照最高等级重新帮王旭他们也安置了帐篷。

    王旭看他们忙活,自己也帮不上忙,就把自己的新装备工兵铲贡献了出来,给战士们去挖沟。西北军区这会儿用的还是六几年的老式工兵锹。

    就是木头把,像个小铁锹的那种,并不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多功能工兵铲。

    “王哥,你这个小铲子真好使,又轻又快,哪弄的?”问话的是部队的一个排长,他掂了掂分量,又试着挖了几下,脸上很是惊喜。

    他们对这小东西感兴趣倒也正常,王旭这个工兵铲,是户外民用的工兵铲,弱化了格斗功能,主要强调一个多功能。

    材质都是最近水木新研究出来的各种新材料,什么高强度钢,碳纤维之类的,说又轻又快那是必须的,谁让这东西无论从材料到工艺都是一等一的呢。

    和他们手中那种木把的六十年代工兵锹比起来,那简直不要太潮了好吧。

    “诶,这个啊,自己找人做的,还没上市呢,这个是多功能的,主要是户外旅行用的。你要喜欢,回头给你们做几把军用的。”王旭随口答道,人家来帮忙,回头送点礼物也算是交情了。

    “呦呵,这东西你还有军用版的?”旁边的中校李国庆眼睛一亮,立刻接口问道。

    “当然了,你手上这个就是民间用的,讲究个轻便和多功能。

    把手用的都是轻材料,强度是足够的,但硬度却是不足。

    真要军用还得是用钢,碳纤维和铝材都太娇贵,表面容易被硬物划伤,碳纤维脆性还大,都不如钢铁皮实耐用,打起仗来还能当砍刀用。”王旭拿过铲子,一边解释,一边折叠,展示着这把工兵铲的功能。

    “好啊,王哥,我可记住了,回头给我们弄几把呗,这边拉练都得挖坑躲雪,有这东西就方便了。”中校李国庆眼睛更亮了,和李云龙似的,老李家都这德行?哦,对了,这会儿还没《亮剑》呢。

    不过,这个年代的部队真心缺东西,你就看这么多年了,87式军服都没完全普及,好多军官都是只有常服没有礼服的。

    所以,这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军官都有捡破烂的习惯,玩笑话,王旭这可是上级叮嘱过的,说话好使的主,必须接待到位。

    “你们不是空军吗?还拉练?”王旭有些不解,陆军拉练是正常的,空军拉练不是扯吗。

    “经费不足,飞行训练不足,我们也没啥活干,就只能多练体能了。”李国庆有些唏嘘,王旭和他聊过,他是飞行员出身,受了伤又不想退役,才转的地勤。

    “确实艰苦,现在国家缺钱啊。”王旭只能跟着感慨,这种大局的东西,他真的毫无办法,这会儿好多军队连伙食都无法完全保障,别说是训练了。

    王旭那里搞出来不少新技术,上面大多只是试验一下,做一下技术储备,根本没钱铺开了搞研究。

    除了几个重点型号以外,剩下的几乎是能停的都差不多停了,王旭能影响到的地方依旧非常有限。当然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比如某个数字研究所正在搞的那个雷达进度就蛮快的。

    这会儿国家的改革重点还是民生和经济,这会儿的国有经济改革牵扯了国家大量的精力,要等这些事情理顺之后,才能真正腾出手来重新疏理复杂的军事科研体系。

    这是急也急不来的,好多事情欲速则不达,王旭不在其位,也绝不会乱建议,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你们今天打算飞一飞吗?”李国庆把工兵铲交还给那个排长,让他继续挖坑去了,自己则拉着王旭往无人机那边走。

    虽然大小只是个大航模的水准,但到底还是飞机,李国庆还是非常有兴趣的。

    “嗯,这次主要是来测试四轴和八轴两种,不过我们统一叫四轴,飞控差别不是很大,只是劲更大一些而已,来,我带你参观一下。”

    “你们这飞机够轻的啊。”李国庆看王旭一只手轻飘飘地拿起一架四轴无人机向他展示,很是惊讶地说。

    “嗯,主要是电池重,现在的电机还不是很过关,有点费电,另外主控电路和传感器也非常费电,所以不得不多上电池。

    即便结构上已经用上了碳纤维,还去掉了各种活动机构,结果整体还是有些重。

    再过些年,那个大家伙都不会超过二十斤。”王旭掂了掂手上的无人机,和他印象中未来无人机比还是重多了。

    “这就够轻的了,虽然个头算不上大,但你毕竟要扛着个摄像机飞的,那个摄像机也得十多斤吧。”李国庆接过无人机,仔细地体会重量,还研究了一下大概的结构。

    “差不多,还要重些,这是胶片的,里面的胶片就很重,加上镜头,电池什么的,都是死重的东西,现在集成度不够,暂时只能凑合用,一点点提升集成度。”王旭一说起这个就来兴趣,一肚子意见。

    没法子,各种加工能力、继承能力的限制下,用了太多的妥协方案,实时图像的传送用的是模拟电路的电视方案你敢信?

    没法子,数字化传输对芯片要求太高,能有个看大致样子的图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要什么自行车,这可不是二十年后。

    能用就行,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超乎寻常的小型化了,总比人手工抱着个巨大摄影机,挂在直升机上拍省事多了不是。

    别的不说,仅仅360度旋转这一技能,就不是现在所有的空中平台能够比拟的,更别说什么自稳定的空中云台了。

    云台加摄影机的方案已经被上面看上了,据说是打算弄在“空中美男子”的改型上面,王旭弄出来的镜头同样很不错,某数字编号的光学研究所特意派了两个技工师傅跟着做学徒呢,和海鸥厂的一起。

    王旭时不时就会过去一趟,指点一二,当然他们也会顺便帮着王旭制造新的镜头。

    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很多专利已经和海鸥厂商量好了,他们现在日子过得还行,所以干脆合资成立了一家生产新型单反双反相机的高端子品牌。

    王旭这边用全套技术入股占两成,他们提供资金和场地人员,王旭他们委托事务所监管就行了。

    玉卓师兄的工厂以后应该也会出一些纯手工的产品,主要是特别高端的镜头,手工打磨的那种,这种师傅需要很长时间来培养,倒也不是很着急。

    现在的产品都是王旭自己手搓的,能够让目前拍电影有得用就行了。

    “今天飞吗?”李国庆还是对飞行更感兴趣,在他眼中,云台什么的都是配件。

    “当然飞啊,航院的团队主要是来收集数据的,昨天就开始飞了。

    这是四轴,又不是你们那些喷气式,只要有电,能飞很长时间不用维护的。”王旭放下四轴,四处转转,看着所有的人都在忙碌,自己却有些无所事事。

    他们会在这里休整一天,和航院的团队进行配合,如果顺利,明天才会启去向隔壁滩那边。

    戈壁滩看着平常,在各种设备不是很到位的今天,还是非常危险的。时不时就会有人进去找不到方向,然后就永远留在里面。

    即便是有着卡车车队,也需要认真准备才行,王旭那种驴友式的方式,在这个年代虽然也能实现,但危险性就大多了,他自己无所谓,但领导们可不想为了这么个无厘头的原因,让他有所损伤。

    这种关爱在帝都本是隐形的,但放到地方上,那阵仗就大了去了,看看来的那好几辆大卡车,几十人的后勤队伍,就知道这边对他有多重视了。

    “听说你还进口了两架直升机?”李国庆安排了一下工作后,又回到王旭身边,探听新打听来的信息。

    “嗯,他闲的,一共三个镜头,还专门买了两架,有钱烧的。”王霏吐槽着,这事情她知道,本来很多直升机镜头,后来因为都需要在虚拟都市飞,还不如用绿幕道具呢,结果这两架直升机真就没啥用。

    “没事,剧组给报了,十来万美元的装备而已,那就不算事。

    不过你是见不着了,捐给帝都市了,以后是警用的,买的时候就说明了不能军用。”王旭嘿嘿直乐,这都是他算在自己那五百万投资里面的。

    其实,哪用得了那么多,这会儿正是美元最坚挺的时代,一百万美元都能够在帝都建一座小楼了,更何况是五百万。

    基地在昌平郊区那里,土地是国家的,队伍是自己的,还都建的是表面光的道具建筑,能花几个钱。

    道具,建筑,软硬件研发,反正各种费用凑了半天,才编出500万的投资额度。

    丑国人见多了这种操作,还觉得他的报价都挺便宜的。

    王霏和王旭的片酬并没有折算进投资,这主要是不希望其他演员也这么干,这片子虽然没什么演员大咖,但里面的演员也都不是什么小角色。

    其实片子的经费还是有些紧张的,但经费这东西嘛,回头慢慢继续要,继续追加就是,1500万美元投资,哪里对得起那么多歌后歌王出演的阵仗啊。

    最后宣传说出去,那就是4000万美元的大投资,妥妥的。

    这可不是王旭的主意,而是新线和嘉禾一致同意的,王旭这边自然没意见,特效价格都是他这里报的,多报点就是,怎么着都比好莱坞便宜一半。

    保证都轮不着上映,特效工作室就能赚钱,这就是工作室独立核算的好处了。

    ——

    (又一次失业,心态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