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GIT终于被看重了
作者:吃酒不吃菜   工科生的华娱最新章节     
    第399章 GIt终于被看重了

    静悄悄地开始,热闹闹地结束,这是王旭对这次拍片的总结,当然这只是拍摄过程。其实,从宣传的角度来看,一直都是热热闹闹的。

    很少有电影能像这部片子一样,如此惹人注目,可以说,从开始就没消停过,之后罗伯特时不时地就在披露一些进展,甚至还在Gitee上公布了每日简报,那简直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片子拍到哪里了。

    王旭从没想到过,Gitee居然还能用于网络宣传,虽然对于他而言,网络宣传或许只能算是基操,但在放到开源社区GIt上,那种错位的落差,简直让他有种异样的便秘感觉。

    传统媒体现在也都开始关注新型媒体,大部分的传统媒体也都赶时髦开设了自己的网站,这让各种媒体的信息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融合。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对版权什么的多少有些顾忌,转载什么的不敢太过于明目张胆,但没过两年,大家就发现,官司都打不过来。

    因为有太多的小公司,小门户出现了,他们就是直接转载,等到这边准备好打官司的时候,你很可能发现那个公司早就倒闭了。

    网络时代,似乎把信息传播的速度骤然提升了十倍,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用古老小说的话说,命运的齿轮开始了旋转。

    九十年代初期,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是任何一个极客都无法拒绝的诱惑,但昂贵的带宽费用,服务器费用加上软件费用,就不是普通人能够负担的了。

    这个时候,GIt出现了,人们突然发现,这tm不就是一个免费的网页服务器嘛,只要你能申请通过一个项目,你就会有一个空间让伱放项目的说明,这是GIt最初的规定。

    这是给项目的优待,实现这个功能也是用了一个叫做虚拟主机的技术,哦,王旭搞出来的,GIt上面有开源项目。

    大部分的开源项目,其实根本没什么人去关注,一天都不见得有一个人去访问,这种项目也会被称为死项目。

    所以,即便留给他们一些空间,最多占据一些硬盘空间,只要之前安排好,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

    但后来就被人发现了漏洞,那就是用这个东西当免费的网页空间来用,申请个半真不假的项目,然后搞个人网站。

    这就很让人头疼了,有些网站确实很私人,那就和死项目差不多,没什么人访问,影响几乎没有。

    但有些所谓的个人网站,其实是有公共用途的,这种网站一旦被熟知,被推广,那就会成为大众的访问的平台了。

    你真不知道啥时候,这东西就会引来无穷无尽的访问,把带宽和服务资源都占了。

    即便是丑国,即便是高校网络,那带宽和服务器也是要花钱的。钱也就算了,这不是什么大钱,但问题是,这些访问影响了GIt本身的应用,这才惊动了GIt的管理委员会。

    但自己定的规矩又不好改,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干脆分家,真的弄个免费个人网页空间算了,程序啥的都是现成的,虽然还要花些钱,但总比把GIt都影响了好。

    于是,GIt下的第三个官方子站就这么诞生了,这东西并不会像GIt一样随着镜像站一起被复制,而是你只能选一个作为主站,如果需要高阶服务,那就得花钱了。

    所以,这是一个商业化运营的项目,也是GIt管委会进行的一种尝试。

    这个免费的个人网站空间,上线后非常受欢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巨大的流量,除了从GIt上迁出的那些个人主页之外,还聚集了大量的爱好者建立自己的网页,形成庞大的用户群体。

    访问量在短短时间内爆发性地飙升,为了获得继续运作的资金,仅仅三个月就进行了第一次融资,引入商业资本。

    半年后,就是第二次,现在正在和AoL,也就是丑国在线谈收购的事情,估值据说已经达到了一亿美元。

    这并不是GIt里的内容第一次成功应用,倒是GIt这一公共平台自身的第一次商业扩展,结果令人惊讶地成功。

    王旭倒是一点都不意外,这个年代,互联网上弄点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可能暴富。

    《大腕》里说,加个零直接就卖给下家了,真不是什么开玩笑的事情,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那就是真实事件。

    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全新变革,在大家谁都看不清楚的时候,其实资本也是一片茫然,但大家又都怕错过了新的机会,所以才会有无数毫无理智的投资行为。

    从此开始的几十年里,这样的事情还会无数次重复,这就是为啥重生者都可以很容易地赚大钱,因为真的没多复杂。

    王旭要做的当然不是赚点钱,他其实是在给上面做新时代的一个预演,没有什么比上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更能让上面知道,自己手上握着的究竟是怎样一个金矿。

    因为他明显地感觉到,上面对专利池,资金池都非常重视,而对这个其实含金量远大于其他两个的开源池却一直兴趣缺缺,虽然各大院校科研部位都开始使用上面的软件产品。

    但和国外的那种热情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国内是缺钱,但是可不缺人啊,同样的钱,在国内能干出比国外多十倍的产出来。

    他其实和姜主任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但推广的速度依旧缓慢,这可就让王旭有些着急了,他毕竟只有一个人,如果不能集结更多的力量,GIt的自主权,其实是无法长期握持在自己人手里的。

    更何况,GIt上的项目别看是开源的,但绝大部分的门槛都是很高的,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东西,让高校更深入地介入,对于提升整个华夏的科研实力,能起到的作用绝不是一点半点。

    果然,说千遍,不如干一遍,那个名为GitSpace的网站收购事宜还没结束呢,王旭就被通知需要参加一个关于国内开源社区建设的高层会议,许多关键领导都会参加,并要求王旭在会议上做一个一小时的报告。

    详细报告关于GIt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展望,特别要求王旭要讲这东西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王旭满意了,虽然他给自己找了个麻烦事,但达成的效果还是颇为令人满意的。

    GIt的事情其实是王旭大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个东西真的是第一次尝试,前世可没有一个在九十年代就如此放肆发展的开源社区。

    前世,开源社区的发展与建设经历了差不多三十多年的时间,才逐渐成熟起来,一方面是有各种商业公司的各种打压,另一方面商业模式不清晰,让开源成了完全的付出,根本不知道盈利模式。

    单纯地提供服务,似乎根本不能覆盖开发所占据的巨大成本,还会培养数不清楚的竞争对手,很多基于单纯服务的企业都最终黯然退场。

    一直到后世安卓的成功,才真正为开源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谷歌免费的提供安卓,却为安卓需要使用的一些关键性服务进行独立的研发。

    这些服务慢慢成了安卓生态的一分子,变得不可或缺,例如他的广告服务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嵌入了全世界数不清的手机之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的展示窗口。

    搜索服务,地图服务同样是如此,此外还有消息服务,应用市场服务等等,如果不是华夏的很多限制,华夏移动端早就被谷歌一统江湖了。

    大型公司可以靠着开源产品,如此巧妙地实行垄断,小型公司也可以靠着开源产品寻找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不是简单地提供服务那么简单。

    后世国内开源社区内最多的盈利模式是区分企业版和开源版。分成多个版本,需要全面的服务就必须进行购买,这其实是一种另类的广告销售方式罢了。

    一些个人用还可以,但一旦是企业这么玩,其实效果很一般。

    因为能玩开源社区的,大多是些极客,他们并没有在公司采购中的话语权,大部分甚至连建议权都不多。他们就算是觉得你的免费版做得还不错,但需要购买的时候,依旧很难影响老板的决策。

    这是一种相当急功切利的模式,还很败坏在这些极客心中的口碑,后来大部分程序员只要一看还分版本的,这个开源社区就可以不看了,因为开源的部分,这些企业根本不会用心维护。

    他们的精力都在收费版本上,那么这个开源的版本即便弄下来也得自己改,那还不如直接买商业产品呢。

    这也是国内开源社区越混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好的开源社区,变成了广告社区,谁还会有兴趣呢。

    所以王旭弄的GIt上,对这些打广告的项目就进行了分流,开源就是开源,里面的东西就是按照协议来的。

    如果你打广告,大家可以投诉,被查实了,管理员就会标明这是商业产品的广告,然后什么用户评星啊,排名啊什么的,那就没你什么事情了。

    严重的,还可以删除项目。

    王旭并不排斥商业运作,不然他就不给个那么宽松的协议,允许这些开源内容进行商业化运作了,学习以前的协议必须全开源不好吗。

    王旭讨厌的只是挂着仰头卖狗肉罢了,那其实是一种欺诈,至少在王旭看来是这个样子的。

    就好像那些封装版,只有全开源的封装版,才会按照开源软件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而那些部分开源的,或者干脆就是个安装包的那种,GIt虽然允许上传,但是却不会按照开源产品给予评星的。

    他们一般也都会去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站,去专门运作这个事情。

    王旭希望能够劝说上面,把开源社区作为培养华夏下一代计算机人才的基地,让这些学生利用为开源社区做贡献的方式进行实践训练。

    要知道,即便在后世,九成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公司,是无法直接上手开发项目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实践经验,而在课堂所做的那些作业什么的,根本就连企业要求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一般毕业三个月到半年之内,基本上都是啥都干不了的,这只能说明我们的高校和市场的距离太遥远了,他们根本不知道现在的企业到底需要些什么。

    九十年代初期,水木的工科学生都需要实习一年,这种实习还是必须真地上班的那种,弄得水木比任何其他高校的学生都要多学一年才能毕业。

    这样却也让水木毕业的学生颇为受欢迎,进入企业之后的适应能力大幅度提升,基本上具备了一名合格社会人的能力。

    也不知道哦为啥,后来这个制度取消了。

    (这部分涉政,被屏蔽了,就不写了)

    就算王旭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或者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有所偏颇,但总要把可能的情况分析出来供领导们参考才是。

    后世,我们在工程领域,科技领域真心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科学领域也在后半段开始发力,大有赶超之势,自然可喜可贺。

    但这不意味着就真的没毛病了,甚至毛病还不少,趁着现在还早,能稍微改点也是好的。

    王旭真心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在这份报告上,比他写论文还认真,嗯,好吧,论文好多是抄的,自然不用花什么精力,但这东西,可真是得自己写。

    王旭在这边忙忙叨叨,丑国那边则是热热闹闹。

    由于传统媒体会时不时地转载一下新媒体上的消息,而新媒体又和Gitee联动紧密,所以,《黑客帝国》还没上映,似乎就已经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

    从开源的系统设定聊起,无数专家学者粉墨登场,分析计算机未来会不会成为人类的威胁,机器人三原则是不是真的就万无一失。

    机器人,在丑国一直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刚刚放翻了大敌,正在拔剑四顾心茫然的丑国人,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外星人身上。

    地球已经容不下他们了,是男人就去打外星人,这是这个年代丑国人的普遍认知,也许再过20年他们才突然醒悟,打什么外星人啊,打几个劫机的都得花十多年。

    虽然并不是九十年代才有的,但这会儿确实是又一个高潮,以后连续几年都会有类似的电影大热,就是一个例证。

    除了外星人,另一个科幻主题就是机器人了,这会儿的机器人指的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和后世大众普遍认知的工业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之类的东西并不一致。

    而《矩阵》就是这种对人工智能的幻想的一种极致化体现,这种思想其实是从苏格拉底就开始了,别管这人是不是真的,他的思想可确实是很多现代思想的根基。

    在《理想国》第七卷中,苏格拉底正在与柏拉图的弟弟格劳孔谈话,有一段被操控的洞穴人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这里就不抄了,挺长的,其实那个就是《矩阵》这个构想的前身。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旭一点都不担心《黑客帝国》在西方会水土不服的原因,因为那本身就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深沉的恐惧之一。

    所以,当《黑客帝国》成为了新闻中的热点后,激起了非常热烈的讨论,然后就是更多的媒体卷入。

    新闻上时不时就会冒出几张新的效果图之类的拍摄进度,让人们有一种养成的快感,都快追成连续剧了。

    最逗的是,GItee上真的有好事者收集各种简报,然后都快把故事梗概分析出来了。

    还好,这片子不是烧脑电影,只是一部动作电影,有没有故事都关系不大的那种,否则,这片子真的还就没啥期待感了。

    但这种热闹确实有效,新线那边都快乐疯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电影还没上映呢,热度就快赶上大爆的电影了。

    ——

    (明天见,解释一下:那个限免不是我申请的,据说是AI自动搞的,其实是推广的一种,编辑都没权利去推荐限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