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不想当房东的王旭
作者:吃酒不吃菜   工科生的华娱最新章节     
    第412章 不想当房东的王旭

    建立小影厅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而且这东西最终管理权恐怕还是得给王晶花,这种买卖和实验室的气质实在不符。

    玉卓师兄也没有真的经营院线的打算,这东西说到底是文娱下面的,他只管卖设备就好。

    如何建,怎么建,这种特别小的影厅如何运营,王旭也没经验,只能大家商量着来。王旭唯一能保证的就是,哪怕影厅不挣钱,过几年房价上涨也能收回成本还有得赚,就是时间可能会很久。

    但这做成房地产生意就没意思了,他是真的不喜欢玩房产,除非是他和王霏的养老钱,比如他要在昌平那边盖的楼。

    电影城最近吸引了不少人来考察,主要是香江人,《黑客帝国》在香江掀起观影狂潮,一路奔着破纪录去的,如果不是香江影院各种暗戳戳的抵制,可能早就破纪录了。

    但这一切都不影响香江电影人跟风的打算,第一件事情就是立项,然后就是很多导演北上考察,科幻片大家都没拍过,香江的电脑特效最多能弄两道激光,既然大陆能弄,那就先去看看怎么弄。

    徐科的电话最近就没停过,不仅仅是他,但凡是《黑客帝国》项目组的香江成员,最近都成了香饽饽,哪怕只是一个在内地当替身和拉威亚的普通武术指导,这会儿的各种宴请都需要预约了。

    没法子,香江知名的电影公司就那几家,但事实上,在九十年代中期,香江有上百家注册的电影公司,虽然有很多公司并不是每年都拍片,还有不少其实是拍三级片之类的。

    但真正能开工的电影公司也有二三十家,其中甚至有不少电影公司是专门拍给东南亚国家定制片子的,这种片子是港片,但成本极低,很多都是劣质的跟风制作。

    演员都是瞎找的,尺度很宽,主要是用来填充东南亚院线的垃圾时段的。不能不说,香江电影最鼎盛的时期就是这会儿了,真的是到了随便拍点啥都能卖的地步。

    《黑客帝国》的成功无疑是打开了又一个类型片的大门,香江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科幻土壤,那边的科幻走到最后基本上都是玄学,比如着名的《卫斯理》系列,说好的科幻类,结果最后更像是探险类,结果草草地推给外星人了事。

    当然这类科幻片,在丑国也不罕见,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科幻素养,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诠释很多事情,那么最终推给外星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大厂也是这么拍的,外星人存在,我用一下又不是什么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幻电影并没有真正的严格划分,很多时候,它都会和奇幻类电影放到一起来进行评比,比如着名的土星奖,就是科幻玄幻一起评的,唯一的划分就是在最佳影片的评选中,分开了科幻和奇幻。

    不过,这两类影片很多时候,真的很难划分,毕竟很多脑洞真的很难说是科学还是玄学。

    所以,一般都是用物理特性来简单描述,如果有超越现代的科技设备,那就是科幻电影,如果没有,那就是奇幻电影。

    至于香江的,那就更无所谓,他们是这段时间流行科幻,那我拍的就是科幻,手里发出的光线就是激光。如果这段时间流行奇幻,那我发出的就是内气,没毛病。

    香江电影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们的行动能力,头天看过了《黑客帝国》,当天晚上就找关系请剧组成员吃饭,打听细节,第二天就能联系王潮工作室,联系合作,参观之类的,然后马上买机票飞帝都。

    甚至直接飞过来上门找人的也不是没有,只要能挣钱,他们真的卷得很夸张。

    王晶花虽然没料到上映第三天就有香江客人上门了,但她还是马上安排了业务部门的人接待,参观,推广一条龙服务。

    这里有现成的科幻街,有现成的绿幕摄影棚,有高科技的威亚,有全数字式的后期,有完整的实体特效和电脑特效制作机构,你想做什么我这里都有,价格比香江还便宜。

    什么服装化妆道具,什么群演小特大特,什么模特美女花瓶,咱这里一站式服务,全都给你找齐了。

    甚至摄影师、演员不够,我也能够帮你找来,只要伱来拍,你说缺什么吧,我都给你解决。

    主打就是一个拍电影的全方位服务,如果你真的投资几百万,想拍个大投资,那就更没问题了,我们连剧组管理都可以给你包了。

    说实话,香江导演的一切都是作坊式的,找朋友,找关系的模式,开工就是一个师傅带两个徒弟就来了,除了几大电影公司还有些自己的幕后团队,其他的都是临时组的班子。

    而王旭这里,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工业化去的,现在内地工资又低。别的不说,就现在这一部电影挣的钱,养这个团队十年,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所以,王晶花就非常稳妥和按部就班地维护着《黑客帝国》时期的团队,有事就开工,没事就琢磨技术去,就这么简单,不仅仅不会在电影结束后解散队伍,还在不断地吸收和招揽人才。

    香江的跟风片,大部分投资都很小,百十来万的样子,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万,但王晶花无所谓,反正这里都是明码标价的,不打折也比香江便宜不少的。

    香江的导演考察一番,看起来颇为心动,王晶花估计,不等《黑客帝国》下画,这里就能有好几个剧组开工了。

    在《黑客帝国》拍摄完成之后,王晶花又开始折腾起风情街了,起因还是王旭抱怨想拍个外国风情还得出国的事情。

    于是,反正这边地方还大着呢,咱们英伦风,丑国风,高卢风,古典风,都整一条街就是了,多大点事。

    所以,风情街的建设那边一直没有停止过,实体特效和建筑部门一起正在规划不同国家的街景街道,都是现代场景,想拍点异域风情,那么就可以来这里拍。

    至于远景,那就更好办了,不是有电脑特效部门吗,王旭已经安排一些拍摄高清素材的工作了,需要的换上就行。

    王晶花甚至找了一个老外当群头,专门开了个工作室,就做外国人的兼职演员的业务,你需要我就帮你找来,白人黑人其他人种都没问题。

    反正,只要你把导演、演员拉过来,资金到位,这边直接就能开工,主打就是一个全方位服务。

    附近政府已经开始在招商了,什么配套餐饮、宾馆服务之类的都已经安排上了,昌平县政府甚至组织的电影包场观摩《黑客帝国》,就是让大家看看在自家地盘拍出来的东西咋样。

    然后自然是大受震撼,别管懂不懂,这东西以后能换钱,这就是大家的朴素认知,这种片子能拍一个,就能拍第二个。怀柔那边主打怀旧,咱们这边就照着现代和未来整,时装剧在数量上可比历史剧多多了。

    昌平现在还不是区,是个县,这就意味着这里其实是帝都的边缘,这里还有大量的农业人口的,给王旭选地方的时候,就特意选了没什么耕地的山脚下。

    这一片主要是以前挖山取石的地方,挖了好多年,可能从明朝就开始了,大部分石料都是当年供应建设皇城和城墙的。

    后来石头都挖得差不多,但采石留下坑坑洼洼太多,而且地里到处都是碎石头,并不适合耕种,所以一直撂荒了好些年,除了些杂草,连树木都很少。

    部队靶场设立在这一片,和这里的荒芜可以说不无关系,以后这里热闹了,估计靶场也得搬家,还是有些危险的。

    现在的人们没人能够都想到,以后这附近房价能到一种什么样的夸张水平,大家都是忙着当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按照王旭的指示,王晶花和区政府沟通的时候,特意在附近规划了一片小区,作为廉价的出租房存在,王旭可是知道,那些怀揣梦想到这里寻找机会的年轻人会有多穷,至少要给他们留一个生存下去的土壤。

    王旭从不怀疑年轻人的梦想,虽然后来绝大部分人的理想都败给了现实,但理想依旧美好,那一段虽然贫穷,但是斗志昂扬追求梦想的时光,可能就是某个中年大叔午夜梦回的热泪。

    而他,也愿意为守护这一份理想而做点什么,就好像现在他都盖了新楼了,却还保留着收留各种流浪艺术家的传统。

    在原来的小院旁边重新购买了一块地,打算建一个宿舍楼,公共厕所,公共厨房,公共浴室的那种,房间都很小,还是上下铺的那种。

    这不是为已经有收入的人准备的,而是为那些真的一无所有,却还在寻找梦想的人准备的。

    当你有了收入,在帝都站稳脚跟了,自然会追寻更美好的生活,那这里自然也就不适合你了,这里是一个青年旅社,是一个艺术之家,却不是收容所。

    现在这里都是王晶花负责的,王旭已经很久没有直接和那些流浪者打交道了,连冷峻,黄渤都搬走了,他们现在也没离开太远,而是租住在附近的居民楼里。

    很是自觉地把地方腾给新来的,邹讯现在和李玉、罗琦他们关系特别好,年龄相仿,性格也都很好相处,经常和罗琦挤在一起睡。

    这也是个小姑娘,跟着罗琦到处叫干妈,姜婶和王旭妈妈也喜欢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长得又漂亮,眼睛像会说话似的。

    所以,王旭妈妈就把老房子腾出来给她住了,哦,就是王旭妈妈原来的房间。

    现在老两口已经习惯了在小楼居住了,这边也确实方便得多,一旦习惯,真就住不回大杂院。

    李玉家很快也要搬家了,他们家最近收入不菲,无论是姜婶的汤还是李玉的演出,都让他们有了搬出去的能力。

    之前李叔还整天唉声叹气的,他虽然是曲艺团的小领导,但现在曲艺团可不景气,新建宿舍楼的事情又推迟了,搬家还得靠一辈子当家庭妇女的老婆,身为男人他自然很是憋屈。

    王旭于是也就帮他找了个活儿,就是王旭出面在东四旁边买了个老院子,开了个有点特殊的铺子。

    白天就是茶馆,顺带卖点老帝都的点心小吃什么的。小舞台上演一些三弦啊,说书啊,大鼓啊,相声啊之类的比较清静的节目。

    晚上过了六点就是老帝都酒馆,门口旗子一换,改卖帝都老酒,烫着喝的一种白酒,然后台上就是一些相对热闹的节目。

    这东西开始是和曲艺团合办的,王旭也就是想顺手拉一下曲艺团,也没指望它挣钱,现在来往的客人那么多,有个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招待也挺好。

    但其实,这个茶馆也好,酒馆也罢,并不是帝都老传统样式的,特别是桌椅板凳都不是,反而是尽可能都弄了舒适一些的椅子。

    样式虽然还是晚清的老样子,但都是带靠背的太师椅,而且还按照现在人的习惯增加了软垫和靠背,

    讲究来说,这东西就不是放到茶馆里的东西,而是正房里摆的。老帝都的茶馆,用的都是凳子,没靠背的那种,更低档次的那干脆就是条凳,两个人坐一个的那种。

    但现代人哪受得了那个,没有个椅子背,真就没客人会坐下听曲的,所以说,即便是讲传统,也得讲变革,该改的还是得改。

    那边领导也明白王旭的意思,说是合作经营,其实都是王旭出的钱,挂他们曲艺团的名头而已,他们派人演出还都给钱的,所以,经营上就彻底交给了李叔,职务是经理。

    如果按照行政级别来说,这是曲艺团的直属单位,又是能挣钱的单位,自然要高配副处。

    这样就把李叔的级别还稍稍提了半级,正式跨过了处级的门槛,和王旭其实已经平级了。

    这个铺子在李叔手上经营得还可以,反正不至于亏本,现在来这边的海外人士特别多,有这么个地方看看本土特色,拍几张特色照片,回去都是可以吹嘘的。

    李叔这人为人和善,又很善于察言观色的,其实很适合做这种买卖,比以前管后勤强多了。

    经营了个一段时间以后,王旭眼瞅着这玩意上正轨了,李叔也经营得很顺利,营收都还可以,就直接把这铺子彻底捐给曲艺团,自己抽身而退了。

    里外没多少钱,对于现在的王旭而言,简直就是毛毛雨。

    王旭从小在那里玩大的,里面的叔叔伯伯婶婶大妈的认识一大堆,这也算是一种回报吧。

    这个铺子盈利虽然不多,但总比曲艺团都是义务演出要强,能多养活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能拿点外快,算是个营生。

    这年月,谁都不容易,特别是那些老单位,越发过的不如意。

    曲艺团肯定不会散,但现在已经很少有新人加入了,那种日渐衰败的情况还是很让人忧心,但即便王旭也没什么好办法,这东西真的是不讨年轻人喜欢,没有市场,哪来的发展。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着就是,虽然这会儿还没有文化遗产这个词儿,但都被保护了,其实就是意味着这东西是真不行了。

    靠挽救,靠情怀,真的是没可能发展的,先这么保护着,多少能有个传承,别彻底断了根也就是了。

    没准哪天,年轻人又有兴趣了也说不定,你没看后世那个帝都小曲不也火过一阵子吗。

    王旭管不了太多的人,但街坊邻居的,老单位什么的,能搭把手的,他也绝不会吝啬,相识都是缘分,更何况认识了二十多年。

    至于王旭的父母,还真不用王旭操心,且不说他们手里还有一点三家公司的股份,他们自己的级别也都不低的。

    王旭妈妈虽然整天被骆老先生说不成器,但那也是曲艺团台柱子之一,国家二级演员,在团里那是很有牌面的。

    王旭老爸就更不用王旭愁了,人家一个超大型国企重点车间的总工,早就是正高级的技术职称了,到现在王旭都还没评上呢。

    王旭老爸结婚较晚,媳妇又年轻,所以他二十七岁才有的王旭,现在已经眼瞅着奔着五十去了,很快就可以数着日子退休了。

    王旭妈妈倒是年轻,他比王旭老爸小七岁,今年才四十出头,而且天生丽质,一直保养得也很是不错,这两年,王旭更是各种调理,看起来还有点花容月貌的感觉呢。

    王霏妈妈那边也是差不多,最近调理得很不错,和亲家,特别是王旭妈妈的关系处得挺不错的,和姜婶一家也挺熟悉,所以时不时地还过来串串门。

    不管你王旭王霏在外面多么的风风光光,热热闹闹,两家的中年父母们却依旧过着岁月静好的日子,两家互相走动的比王旭都勤。

    时不时地相伴出去逛个街,两个中年妇女仿佛找到了闺蜜一般的感觉,这也真是一种有意思的变化。

    ——

    (还有,可能是最后两天万字了,估计很快就要恢复随缘更新的日子,且看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