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票房盘点和纷至沓来的客人
当《黑客帝国》在华夏创下单日单市2000万的神奇纪录的时候,这部片子,也在嘉禾与新线的运作下正式在小日子和东南亚全面开画了。
这件事,嘉禾可以说出了大力,东南亚和小日子棒国都是香江电影的传统票仓,这些年,各地都开始陆续开始支持本土影片,紧缩了从香江的进口。
其实这也是香江电影衰落的一个原因,外部市场缩小了,光凭香江市场本身是撑不起香江电影的繁荣的。
只不过,东南亚很大,即便调整政策,能出成果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效果,所以,香江目前依旧还视东南亚票仓为自己的大本营。
邹老大自然也不例外,嘉禾出品的好片多多,所以在东南亚本来就享有盛名,新片在东南亚的发行自然水到渠成。
而小日子对香江电影颇为挑剔,多半也是买断放映,很少会给予分成。
这一次,嘉禾宣称《黑客帝国》投资额高达3500万美元,组织了四大巨星阵容,王旭、王霏、张国榕加上惠特尼都是在小日子颇具影响力的歌星。
张国榕今年在小日子可以说是风光无二,嗯,堪比王旭了,原因当然是二月份上映的《霸王别姬》,那里面张国榕是最受追捧的角色。
众所周知,小日子喜欢这个,你没看王旭的女装写真集的合同,那边恨不得一天一个报价,王旭没着急,这才哪到哪啊,等《黑客帝国》上映了,直接得天价。
得加钱,不是只是说说的,王旭是真的得加钱。
王霏是亚洲唯一在公告牌上登顶的亚洲人,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国籍,这个年代的小日子是把自己看做整个亚洲的领袖的,对于其他国家在西方能够出人头地,那也是同样与有荣焉。
而惠特尼,那就更不用说了,丑国爸爸家的顶级歌手,一部电影也是卖爆全球的国际巨星。小日子整天亚洲领袖的喊着,小日子可以说不的宣传着,买下整个美利坚的执行着。
但真遇到爸爸家的人,却依然是顶礼膜拜的,慕强这个属性,在小日子身上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黑客帝国》这阵容,说实话,还真没有哪部电影能够比得上的,更何况一部华语电影,能够在丑国爆卖四天4200万美元的成绩,甚至没等新线他们动手,小日子这边自己就已经宣传上了。
有这样的铺垫,加上邹大佬让出了一点自己的利益给小日子的发行方,最终,这部电影在小日子将以分账的形式,全国放映。
首映就达到1000块银幕,这是在小日子能够获得的最大发行力度了,即便小日子自己的电影,也没有多少能够做到。
大家都看着他呢,知道他其实最看重亚洲市场,因为无论多少钱,都能从股市上弄回来,所以,如果需要让渡利益,自然他得出大力。
邹大佬也很光棍,直接让渡了一些自己的利益给小日子的发行方,这才让上映规模如此巨大。
能到1000块银幕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因为小日子的全部银幕也就1776块出头,占比接近六成,作为引进片,在这个年代好像还没发生过。
小日子看电影很杂,这个年代每年差不多都会上映五六百部电影,其中差不多有四成以上是进口的,当然不都是大片,他们各种类型的都会引进。
这些年小日子的汇率年年升高,已经从广场协议前的160日元换一美元,到了今年的100日元换一美元,而在小日子市场的票价可是按照日元收的,这就导致了小日子的电影票价比起丑国还高,平均差不多能到12美元多的情况。
像这种顶级巨星加盟的大投资电影,一般票价更是会加个码,达到14甚至18美元一张,比平均值高出50%。
当然,这还不是极限,毕竟《黑客帝国》的投资并不算特别大。历史上有一部电影叫《宾虚》,在小日子上映的时候票价是平均价格的三倍。
你就想吧,这钱赚的,那叫一个爽利。
三家都盯着小日子市场是有原因的。
然后,当然就是爆炸般的收益啦,首周票房报收惊人的35亿日元,约合3500万美元,差一点就追上了丑国的首周票房,这是一个堪比炸弹般的数字,直接荣登当年小日子的电影榜首。
嗯,其实也是历史上的第一,这会儿的小日子的历史排名冠军是《南极物语》,1983年高仓健演的一部讲述南极探险队和12条狗故事片,挺残酷的一部片子。
不过那可是十年前,那会儿的小日子票价还不到现在的一半,大概只有《黑客帝国》的三分之一弱的样子。
于是在规定的8周上映时间结束的时候,电影下画,综合报收138.6亿日元,折合美元1.4亿,接近丑国的1.9亿总票房的四分之三,但你要知道,小日子只有丑国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
所以从人均来看,小日子的票房远高于丑国,是这部片子的第一大票仓。
此外,这片子还打破了由《南极物语》保持了11年之久的小日子票房纪录,成为小日子历史上首部破百亿日元的电影,更是第一部占据历史第一宝座的外语片。
这个票房成绩自然是让三家都喜出望外,这是实打实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嘉禾和新线的预想。
至于王旭,他开始甚至都没打算挣钱来着。
《黑客帝国》的全球票房则是在首映三个月后才终于尘埃落定,姗姗来迟,毕竟国家多,还不是同步上映的,这会儿的统计更是一大难题。
但历尽千辛外苦,最后数字出来了,全球5.8亿美元,很遗憾的没有达到6亿美元,这是一个挺重要的关口,不知道为啥,5亿多就是比6亿听着少了很多似的。
其中丑国和小日子的贡献就占了其中的一半还多,欧洲差不多一亿,发达国家依旧还是看电影的主力,其他地区都还差点。
华夏在其中贡献了2000多万美元的总成绩,虽然在全球并不算突出,但单片2000万美元的市场,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争取的市场了。
随着跟着上映的《亡命天涯》收获7000万人民币,接近1000万美元收益传回丑国,就再没人会完全无视华夏的市场了。
在商业领域,没什么比钱更能说明问题,一部片子是好是坏,很多时候真的就是简单地看它能卖多少钱。
至少绝大部分民众就是这么认为的,当然纯粹靠宣传的骗钱那种不算,那种算诈骗。
《黑客帝国》提前了几年问世,虽然是华人主演的,但却依旧超越了前世的成绩。毕竟这几年正好是好莱坞开始大规模制作特效片的起势阶段。
自从恐龙肆虐全球电影市场之后,特效制作已经成为了好莱坞的金手指,这几年特效大片频出,把观众的胃口一次次吊高。
而王旭版的《黑客帝国》正好顺应这一大势,这也使得他用更加华美的特效加上更加犀利酷炫的战斗成功吸引了无数还没被吊高胃口的观众们。
虽然,丑国票房止步两亿之前,但海外市场的给力,特别是小日子市场的爆发,让这一次的《黑客帝国》风暴来的更加猛烈了无数倍。
3500万美金换接近6个亿的票房,这不是黑马,什么是黑马?今年力推的《阿甘正传》,5500万投资,3000万宣传经费,也不过在全球取得了6亿多票房罢了。
不知道有没有好莱坞片商突然感觉什么什么一紧,感觉气运被夺之类的,但王旭的出现,确实是让好莱坞在全世界攻城略地的势如破竹,突然就有了那么一丝的不协调的韵味。
王旭的出现,让特效大片的道路稍稍拐了个小弯,他成功地用一部电影告诉世界,不是只有好莱坞才能制作特效大片的。
就好像原子弹爆炸本身就能够传递最重要的科学信息一样,《黑客帝国》的成功无疑让很多忧虑着好莱坞的欧洲电影人看到了一丝光亮。
现在的好莱坞,欧洲,小日子,其实都有很多电影人正在仔细地研究着这部横空出世的华语电影。
这片子宣传的时候号称是3500万美元的成本,1500万美元的宣发,但大家都是玩都知道那只是宣传,而且从这片子的开画数量上来看,1500万简直就是个笑话。
这片子连上宣发有没有3500万美元,很多电影人心中都要打个问号。
从制片人的结构就可以看出,这个片子虽然在欧洲和丑国都是新线主导的,但明显不是他们的路子,他们就没拍过科幻片,特效也都是血浆,嗯,除了《忍者神龟》。
看来,新线这家电影公司也在变化,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了,自从被华纳收购之后,他们果然换了路子。他们在朝着一条新的道路上前进,自己必须要跟上,这是很多好莱坞中型电影公司都取得的共识。
但是具体这条道路该怎么走,不同的企业肯定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的是,丑国人在这个时代颇为务实,当他们完整的研究了这部新电影之后,确定了其中华夏特效的能力,这是完全不输于丑国顶级特效工作室的技术。
价格他们还不知道,但当他们得知,这部片子完全是在摄影棚拍摄的时候,他们彻底地震惊了。
其中那个红衣女人的场景被拿出来反复研究,没错,如果伱是普通观众,你肯定会关注子弹时间,定格环绕之类的炫酷场景。
但在行家眼中,那些确实是值得赞叹的灵光一闪,是展现效果的绝佳体验,但也就是如此了,他们完全可以做得出一样的效果。
而那个红衣女郎的场景则完全不同,他们也是有人脉的,这里面的演员大多是在演员工会注册的演员,稍微一调查就知道这个场景的拍摄过程。
那就是这个场景甚至都不是同一天拍的,而是随时拍,随时补的那么拍摄出来的。
虽然大部分人都只是背景板,虽然整个场景依旧有着些许的不协调,但正是这种些微的不协调让他更切合在外部入侵后无法获取系统更多资源的这一设定。
更重要的是,这些散乱拍摄的场景,在呈现出来后,却是完整而且一体的,不同于远景式的叠加,比如《阿甘正传》中华盛顿广场的演讲画面,下面的观众大部分都是特效做出来的。
但那都是远景,而在《黑客帝国》的红衣女郎这一场景中,这些人最多只能算是中景,更有很多人都是近景拍摄的,甚至还有特写,但在这个场景中却近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光影,色彩,人物的动作,几乎看不出来任何拼接粘贴的痕迹,这可是那些导演们一帧一帧的拉片研究都看不出来破绽的那种完整。
如果不是他特意做出的那种不协调,人们甚至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长镜头直拍的效果,这才是这个片子最让人惊讶的特效。
至于爆炸啊,飞踢啊,四散的碎屑什么的,这些好莱坞自己都很有经验,他们完全做得出来,但这个红衣女郎,特效公司的回应是,可以做,但是非常慢,而且会耗费很多的钱,很多很多。
而按照这些导演们的估算,《黑客帝国》整部片子的成本最多也就是2000万美元出头,这个花费,甚至都还没有在丑国拍摄的特效部分多。
去华夏看看,成了很多导演、制片人的一个共同的决定。
当然这些人,和这些决定并不是同一天做下的,但凡是看过这部电影,认真研究过未来电影技术发展的电影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然后,就是新线公司新近引入的剧场管理系统以及电影后期处理系统开始走入电影人的视野,用软件管理剧组,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举措,用软件制作后期,虽然不是创举,但从完成成品来看,同样效果超群。
而且,根据他们对那些参与过《黑客帝国》的演员们的访谈,他们同样地得到了惊人的消息,那就是这个软件就是在这个剧组成熟起来的。
这显然又是一个创新,这么一整套系统的价格是大约200万美元,很贵,但相对于任何一部b级投资的电影来说,还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价格。
而且,这些东西又不是一次性的,就算是年年换新的,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也就是三个月左右,一年之内可以有四个剧组使用。
而且据说,这个系统甚至本身就可以支持多剧组同时使用,只不过这些人最多是个用户,纯粹的信息接收者,对系统什么的真的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
于是,去华夏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于是乎,最近王晶花很忙,玉卓师兄很忙,连同方、方正、波导、中兴、华为他们都很忙,因为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全世界打来的咨询电话,问合作的,问价格的,问服务的,什么都有。
幸亏王旭早就提醒过他们,早早地设立了国际电话接听的专人,否则,光这些电话就足够这些人忙死了。
然后,就是一波波的欧洲的,丑国的,小日子的客人纷至沓来,参观,考察,合作,采购,业务来得就像龙卷风,让之前所有的辛劳都一扫而空。
同样的,继香江客人之后,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关注到了华夏帝都昌平的电影基地,特别是亚洲的电影人。
什么什么搭台,什么什么唱戏,这本是这年月各地政府经常玩的一个招商引资的套路。
这一次不知道《黑客帝国》搭的这个台,大家唱不唱得了这出戏,王旭同样很期待。
——
(今天去做了个身体检查,结果却在医院耗了一整天,检查了一堆,最后,告诉我要开刀做手术。
得嘞,明天住院,本来今天还想着最后一天万字更来着,甚至之前还想过要保持一个月的日万拿个徽章,结果就这,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对不起了各位。
如果顺利,下周三出院,然后去魔都上班,希望不要把我的工作都搞没了。
期间看医院安排和身体情况,有时间就写点儿,但就别指望什么计划了。
之后恢复每日随缘更新,新工作可能会比较忙,又是我的老本行,架构师。
最后祝大家都身体健健康康的,腰板硬硬朗朗的,走在马路上都叮叮咣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