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从VCD到SVCD
作者:吃酒不吃菜   工科生的华娱最新章节     
    第432章 从Vcd到SVcd

    798那边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持续性的,无论是oLEd的生产线还是精密加工精密检测都是如此,所以王旭也会时不时地跑过来和工程人员进行讨论。

    这边现在负责的是一个丑国mIt毕业的博士,王旭的师兄,这个年代,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步有一些在海外进修过的人员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这一批人大多是改开初期出去的,在海外连上学带工作的折腾了十来年,有些人就在海外扎根,有些人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了回国。

    这一时期回国创业的人不少,很多人都是带着海外的投资回来的,比如着名的百度李,搜狐张都是如此,但最多的,其实还是很多海外企业派回华夏的。

    他们拿着国际标准的工资,九十年代初期就能拿到几万一个月的月薪,后来他们有些成了创业者,有些则一直活跃在华夏的各大外企之中,算是高教阶层中比较早的一批富裕的人。

    后来很多的什么红酒啊,咖啡啊,骑行啊之类的流行趋势,大多是由这些人带起来的,他们和八十年代的个体户暴发户形成了华夏早期的一批富裕人群,形成了异常复杂和特别的九十年代文化。

    《繁花》是个很有意思的电影,它描绘了九十年代的一批富裕阶层的生活,让很多后世的人得以看到那个有些梦幻的九十年代。

    但说到底,那就是个片子,描绘的世界还是比较窄,真实的九十年代,只会更加纷乱迷离。这是一个流行与保守共存,善良与邪恶同在的时代,或许每一个变革期都是如此,但身在其中的人,却很难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什么。

    富裕与贫穷的巨大鸿沟,在这个年代又一次广泛地出现在了华夏的土地上。王旭也不知道这样是否真的就好,但这就是时代的力量。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有自身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而言,时代的一粒沙,个人的一座山,那可不是说说而已。

    王旭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身边的人过得好一点,但事实上,他乱入造成的变化早就影响到了全国了,远远不是几个企业,几个员工能够解释的了。

    东四日渐繁华的街道诉说着王潮带来的商业成就,水木帝大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同样讲述着王旭带来的学术影响。

    没错,王旭现在的论文数量已经泯然众人,甚至已经日益局限在人工智能和凝聚态物理这两个范畴之内。

    但今日,魔都高亮度光源项目的正式立项,宣告着,王旭又一次把手伸进了高能物理领域。这东西本来只是凝聚态研究所需要的一种基础设施,但架不住这玩意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是非常非常有用的。

    就比如说,可调制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在未来的凝聚态物理,生物医药,化学研究等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玩意就是一种可以看清微观世界的高亮度光源,可以让很多的微观研究更加具体和准确。

    但这还不算晚,如果这东西发展完善,按照王旭的设想攻克下包括稳定性差,辐射时间短,能耗高等一系列难题的话,几乎可以说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了光刻机的光源问题。

    廉价而稳定的可调制光源,可不是未来替代EUV,建立光刻工厂那么简单,这玩意是一种可以从现在一直用到三十年后的光源技术,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建立光刻工厂的雏形,按需提供不同波长的稳定光源。

    然后根据这个光源,进行各种半导体光刻设备、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可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了,相当于在一条可以看到三十年后的道路上前进,研究不要太有方向性了好吧。

    今天是立项大会,规模很小,就在水木的主楼后厅举行的,全国十几所高校和华科院都有参与,水木由于王旭的一篇内部论文获得成功地获得了主导权。

    这篇论文就是大约二十年后水木发表的那篇,只是没有实验验证部分,但是有详细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案,作为立项和开题已经足够了。

    这其实和前世王旭知道的魔都同步光源的技术已经有所偏离了,但这种技术更先进,未来应用前景更好,更关键的是,这东西是王旭提出来的。

    然后,就连魔都方面都认可了王旭提出的往往可行性更高这一带着些玄学的结论,于是,水木的理学院,顺理成章地成了这次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主要是理论和实验验证阶段。

    什么?水木还没有理学院,没关系的,什么材料系,化学系,核物理专业,以及新成立的数学系,物理系,生物系,一并打包成立理学院已经获得批准了,以后那就是一家人了。

    而工学院,则有机械系,精仪系,自动化系,汽车系,热能系,为主体进行了整合,再加上计算机系扩张形成的计算机学院,预计中恢复的文学院,还在预期中的医学院,嗯,很明显,水木已经向着后世那种综合性大学前进了。

    王旭倒是没啥意见,只要没有美院就好,不是他歧视美院,也不是他看不上华工美院,那个美院也是有着优良传统的院校。

    而是搞艺术的人吧,真的天然就很容易惹事,这就是一群天生的自由主义分子,你让他们没了个性,还玩个屁的艺术啊。

    而且美院的风格,无论哪一所,其实都和水木这种工科务实的风格非常不搭,要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还就挺困难的。

    工科大学妹子太少,综合性大学就好很多了,只不过会不会出现一群男光棍和一群女光棍无法兼容的情况,咳咳,这就不是大学的问题了。

    其实水木的男光棍们并没有多可怜,大部分的水木毕业生都会很快结婚,倒是女生很容易挂单,无论前世今生,王旭都见过不少高学历的女孩,挺大岁数找不着对象的,当然这些姑娘自己过的日子并不差,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难免孤独罢了。

    坐在高高的主席台上,王旭的思路居然有些飘,两年多来,他不是第一次这样作为项目的主导者坐在主席台上,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者的情况就更多了。

    对于这样一次一般人看起来绝对是引领性的大科研工程,他都有点习以为常的感觉了,这感觉,王旭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可能就和王霏拿格莱美最佳女歌手奖的那种感觉差不多吧。

    那天,王霏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是才唱得好,x也不是才写出来这么好的歌,只是你们才看到我罢了。”

    然后王霏就在丑国的各大新闻媒体上霸了好几天的屏,让无数她的粉丝对她的崇拜瞬间拔高了一个档次。

    而就在王霏巡回演出顺便领奖的那段时间,王旭更是秘密进入位于西北的一个地区,主持开展了一款新型实验型发动机的预研工作,没错,就是他那个高空高速航拍机用的爆轰发动机的放大版。

    反正他是之前搞出了那个发动机之后就被上面给收走了,连设计图纸和计算公式一起都上交的那种,王旭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你看四轴就没有这待遇,一直都还在航院里进行发展呢。

    最近冰都那边也加入了进来,原因是他们那边的飞机厂也想搞点副业了,光靠卖面包车总觉得不靠谱。所以串联了当地的几所重点院校,到帝都这边找王旭出主意。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四轴的队伍,看看能不搞搞什么农用,警用,森林防火之类的东西。

    而那个爆轰,王旭就没再关注了,既然不能当玩具,那就算了,这东西当玩具好像也确实有点过分。虽然当时王旭还是争取了一小下,看能不能留个航模啥的,但看上面没松口也就算了,全当做贡献了,不疼不痒的,咱东四王二有风格。

    直到去年,东南那边闹危机的时候,才听姜主任说,有人拿那个东西做了个大模型飞天上去了,然后一路飙到了8倍音速,最后直接空中解体爆炸,在西北的高空中留下一个神秘的传说。

    当然,这个动静很不巧地就被太平洋那边的卫星侦测到了,然后,华夏这边又放了两个大号的二踢脚,然后丑国的大船就立刻掉头,战略转进八百海里,进入了太平洋的深处。

    王旭猜这是故意的,就是知道那个时候卫星要过境才飞的,毕竟姜主任说之前都已经测试过很多次,各种数据拿了不少,那一次,就是为了测试极限速度的。

    结果却是机体结构加工的缺陷导致最终的极速没有测试出来极限就解体了,这还导致了某数字厂的一次大检讨,不过这些都是传闻,王旭也没去真的去打听,他连他老爹去干什么了都不打听,更何况这个。

    反正他自从知道那玩意能飞多快之后,就没指望能再见到它了,也算彻底息了做航模的打算,这种玩意,用来当普通人的玩具,好像是还早了点哈。

    其实,王旭还挺替那个数字号工厂叫屈的,王旭绘制的图纸那就是个民用的航拍模型机,本来就没有飞那么快的能力,一个民用航拍飞机能飞四倍音速已经很夸张了好吧。

    王旭的分析是旋转爆轰发动机虽然设计起来很困难,但一旦成型后,无论是制造成本还是维护成本甚至相对燃油成本都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它远远超越涡喷涡扇的重要原因。

    所以,估计未来的什么时候,这种发动机就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发动机模式,然后就在民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就好像王旭从那些小设备中获得的远超必要的高科技产物,其实很可能并不是系统的堆料,而是到了未来,那本来就是随处可见的玩意。

    但那个系统包含的东西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黑科技,至少在目前看来,甚至连贯穿始终的生长法都没有摆脱现代科技的范畴。

    王旭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天能够解锁更加科幻的东西,但仅仅是现在的东西,就已经足够他乃至整个华夏折腾好久了。

    而且,王旭现在也不是很担心这个系统没了会咋样了,因为现在的很多的研究已经不再是系统提供的那些玩意了,系统真的已经成了一种锦上添花的玩意。

    华夏即便再没钱没人,也不是一王旭一个小小的穿越者能够比拟的,王旭要说现在最成功的案例,绝对不是写了几首歌,捧了几个人,建立了几家赚钱的公司,甚至都不是研发了几种高科技,带动了几个系的科研啥的。

    而是他建立了一种信任,那就是,他提出来的东西是可行的,而且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就可以实现的。

    这种信任,在这两年已经显现得更加突出,王旭现在甚至都不敢随便地开脑洞了,毕竟这种信任会让他提出的几乎任何研究课题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通过,并且迅速汇集几乎可以说是海量的资金。

    别的不说,仅仅oLEd项目,厂家、地方政府加上国家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十亿人民币,而其中的主体居然是几大电视机的生产企业,当然这其中已经包含了初代工厂的建设投资。

    但即便如此,这样级别的科研投入,在九十年代的华夏民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在王旭的名头之下,由科技部、电子工业部,发改委共同出面牵头协调,召集了天南海北的几大电视生产厂家共襄盛举。

    其中既有老牌国企,军转民企业,甚至也不缺少tcL这样的刚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新兴民企,就是这样的一支散兵游勇组合,偏偏在王旭的巨大声望与国家的强力背书之下完成了共同的巨额投资。

    当初代六寸小屏幕靓丽的色彩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后续的资金也好,建设也罢,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反而是如何瓜分份额反而成了各大电视厂家的难题。

    最后的结果是,这些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专门的屏幕生产企业,水木也把这一领域的科研团队独立出来,加入那家企业,进行公司化运营。

    六寸屏幕说小也小,但是作为手持设备的尺寸却也已经足够了,九十年代正是各种手持电视和SVcd播放设备大行其道的时间段,能带上飞机的SVcd播放机,足够吸引大批量的新用户。

    而这东西,似乎有能力成为打破当前格式之争的一件有力武器,这更是让电视机厂商们不由得信心大增。

    所谓格式之争,在王旭看来,是入市惹的祸,好吧,其实其他人看来,还是王旭的锅。

    由于王旭的过多介入,Vcd这小小的一亩三分地,很早就在华夏绽放出了惊人的光彩。解码算法是GIt上开源的,专用解码芯片是王旭提议,帝都数字厂研发设计的,芯片流片以及后续生产封装都是魔都那边代工的,音频解码同样出自王旭之手。

    激光头来自于水木电子系搞的新型半导体激光头,机械结构是精仪系的作品,步进电机是电机系弄出来的,而所有这一切,都在专利池里静静地躺着。

    然后,随着水木专利池的大名流传得越来越广,数不清的南方企业老板来这里淘金,这么一套完整的影视解决方案放在那里,自然引起了许多厂商的兴趣。

    然后就是群龙混战呗,什么爱多啊,步步高啊,新科啊,那打得叫一个热闹。

    一直以来,海外的片商对Vcd一直兴趣缺缺,甚至由于连芯片都是帝都公司搞的,激光头是魔都产的,开始的时候还需要进口的电机和机芯等机械部件。

    但自从去年,位于深城的一家生产机芯的公司投产后,整个Vcd中,那就真没啥西方零部件了。

    小日子,欧洲和丑国在Vcd这一领域上那几乎就没什么收益可言,专利费版权费更是少得可怜,于是很自然用版权问题直接就把Vcd的海外销售给堵死了。

    然后小日子的企业们则开始努力地推广他们的dVd概念以及相关产品,甚至比前世王旭经历过的还要早些。

    毕竟dVd可是容量大了不少,可以容纳更高清的影像,然后凭借他们的本土优势,很快获得了好莱坞以及小日子的大电影厂商,以及电视台的支持,有了广泛的影像资源。

    但这东西吧,对于水木的专利池而言,那还真就没啥难度可言,毕竟压缩格式早就被王旭公开了。

    在GIt社区里,mpEG的各种格式,再加上立体声、环绕声,现场声,模拟声场,多音轨混响的各种处理,那是早就成体系的开源在那里随便用,伱说一个还是480p的dVd格式还能有多少技术可言。

    而dVd盘片本身的技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壁垒,这种级别的加工精度,还真就不是什么克服不了的瓶颈。

    然后,就在王旭的撺掇下,几家搞光电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就弄出来了一种全新的华夏主导的盘片。

    如果非要用前世王旭的经历做一个对比的话,那么这种新出来的盘片,应该叫做蓝光。

    谁让这一世蓝光半导体诞生在华夏呢,连带着,蓝色半导体激光器也同样在华夏诞生,这才是他们敢于弄出全新的格式的底气。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华夏依旧还有不少的短板没法克服,就比如机械加工和制造的精度与稳定性的问题,电机的转速和精度问题等,这就最终形成了一种前世都没出现过的新碟片。

    这是一种比dVd的盘片稍微容量小一些的盘片,因为它虽然使用了波长更短的蓝光,但却只采用了单层盘片结构,密度也仅仅比传统cd稍稍增加。

    但即便如此,如果做成和Vcd一样的大小,就可以实现高达10G的单碟容量,这一数字其实是比王旭前世使用的蓝光碟片逊色了不少的,但对于现在的华夏而言,这可是了不得的成就与进步。

    或者说,这还是第一次,华夏主导一种全新的存储介质的规则建立,这一光盘格式,就被正式地命名为蓝光碟,英文简称bRd,简单粗暴,华夏传统。

    在国家牵头的行业协会的讨论之下,最终确立了两种不同的新光盘规格,一种是和cd大小一致的五寸光盘,这也是和dVd一样的大小,被称为bRd-1,代表单层bRd的意思,以后多一层基本上就能多10G的容量,然后再弄成双面的,那就又能翻一番,不过那都需要工业能力慢慢提升之后才能做到。

    这种五寸光盘并没有被用作影像的载体,而是单纯地作为一种可以存储10G数据的存储介质推出,比当西方新推出的dVd盘片格式略大一点。

    而用于影像存储的却是一种只有三英寸的自带外封装的三英寸格式,大小类似于三英寸软盘,却可以存储多达3G的数据信息,被称为bRd-mINI。

    这一容量足够保存一部120分钟的480p的mpEG-II格式电影了,这也是行业协会把这个尺寸定义为影像存储介质的重要原因。

    而基于这两种光盘,那个生产Vcd芯片的厂家,很快就推出了一款使用了mpEG-II压缩格式的新芯片,还带上了各种声场的解码,之后,就是然后SVcd横空出世。

    其实,按照王旭的设想,大家应该都去使用bRd-mINI格式才对,毕竟用五寸碟存电影,实在有些浪费空间。

    但后来,有些Vcd厂商,为了能够继续兼容以前的五寸碟片,设计推出了使用大bRd的机器,命名为SVcd,说到底,就是影像的存储而已,大碟片无非就是多浪费一点而已。

    然后就发现,在盗版市场上,五寸的bRd盘片,因为没有保护套,而且有些材料和以前的cd共用,价格居然和带保护套的三寸碟片的价格是一样的,量大还能便宜点儿。

    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最终选择了5寸碟片的产品,销量比三寸碟片的机器大了好几倍,不过盗版商还是很给力的,依旧为三寸碟片弄出了足够的配套支援,不然那种三寸碟机可能一台都卖不出去。

    市场,真的很神奇,他真的并不以最初的设计者的意志为考量,他会自己作出选择,让设计者瞠目结舌。

    最终竞争下来的结果就是,随着厂家的各种营销和广告,这一代影碟机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SVcd,为影碟而生的三寸bRd-mINI几乎没有了自己的名字,被称为小SVcd。

    好吧,又回到了前世的轨道之上,也行吧,王旭觉得这也许算是一种致敬也不错。

    从存储介质,到读取方法甚至于压缩格式,dVd和SVcd都有所不同,两边各自都有自己的拥趸与支持者,这就是所谓的格式之争。

    海外的dVd和华夏的bRd格式在画质本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dVd画质稍高,也仅仅是因为压缩得没那么厉害而已。

    但dVd是小日子和丑国欧洲几大厂商共同推出的标准,受到西方的主流支持,正版片源广泛,国际大厂主流都支持这一格式。

    而bRd毕竟出身寒微,算得上是纯华夏血统,自己偷摸搞的东西。

    虽然技术强悍,容量大,速度快,优点多多,而且由于在华夏生产,反而价格更低。更有着三寸版的产品,尺寸小,自带保护套都算得上是领先的优势。

    但这一标准却偏偏没得到什么正版支持,进而根本无法进入西方世界,不是不让卖,而是没片源,根本不会有人买。

    不过,好在在华夏内部,这些不是问题,甚至连东南亚都不是很大的问题。

    很快华夏就满地都是盗版了,谁让GIt上开源的就有两种格式的转换程序呢,可以说是,你那边新出一款dVd碟片,这边盗版的SVcd马上就跟着出来了,那叫一个衔接迅速。

    这是前世完全没有出现的竞争局面,毕竟前世的SVcd技术并没有那么强悍。

    而且等它出来的时候,dVd都几乎已经一统江湖了。依靠着庞大的华夏市场,Vcd和SVcd这两种真正意义上的华夏产品,可是好好养活了一大堆的国内电子厂商。

    但也就仅仅是国内而已,海外,最多带上个东南亚和还在混乱中挣扎的大熊罢了,哦,对了,还有后来的非洲,那边也没少卖这个东西。

    结果就是西方阵营那边,那几乎就成了Vcd的禁区。而dVd也对华夏几乎是施行了各种意义上的禁运,技术标准和加工设备都没有对华夏的厂商进行授权,华夏也基本上没捞着为他们代工的红利。

    dVd产品虽然因为世贸已经打开了国门,所以成品机型也在华夏有所销售,但由于没有华夏的片源,音像制品可不是无条件进入的,那门槛可比进口机器高了不知道多少的数量级。

    再加上dVd的盗版更是少得可怜,结果就是在华夏少量销售出去的dVd,彻底沦为了少数富裕家庭的装杯工具,完全走不起量。

    而且吧,两者之间的画质区别,嗯,就现在大部分家庭的电视而言,那是完全看不出区别的好吧。

    从Vcd到bRd,再到成品SVcd,可以算是华夏第一款能够说得上创新的产品。在这一世着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让华夏可是挣了不少的面子,虽然因为盗版问题也没少找官司就是了。

    特别以香江为中转站,各种水路那是走得一个顺溜,几乎整个东南亚都在出品各种语言的盗版产品。

    然后随着世贸的春风,伴随着盗版的脚步,Vcd以致SVcd的机器本身自然而然地就那么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

    你可别小看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东南亚,他们可是有着比华夏更早的发展经历的,亚洲四小龙的说法那也是实打实曾经名噪一时的经济奇迹。

    再加上那里庞大的人口基数,巨大的华人比例,都让SVcd居然比小日子控制的dVd更快地融入了东南亚人的日常生活,都是过日子,满地盗版的SVcd还是只有正版的dVd,你会怎么选,是吧。

    ——

    (还真成了周更了,年纪真心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