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宋的体量翻了七八倍
作者:玩蛇怪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     
    大宋最初统计数据,采取的是十月和二月制。

    也即每年十二月将前面一月至十月份的数据统计上来。

    等到来年二月,再把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各项数据交上去。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大宋年底和一月份的假期与休沐实在太多。

    两个月总共六十天,光节假日就有四十多天。

    除非让各个部门放弃休假,天天加班,否则不可能完成这么多数据统计。

    毕竟统计部的数据很大部分,都来源于其它部门自己内部统计,统计部负责归纳与审核而已。

    因此最初就是十月与二月分别统筹。

    不过这样弊端也明显,越到十一月,各个部门就越忙碌,整整十个月数据,工作量非常大,往往要到十二月才能彻底搞定。

    反倒一月假期过后,到二月份各部门很快就能把数据交上来。毕竟就两月的数据,工作量非常小。

    所以为了缓解年底工作量大的问题,数据统计就改为了半年制。

    也即五月份递交去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总共六个月的数据。到年底,再递交五月到十月这半年的数据。

    如此就能平摊工作量,也不至于让各部门人员每到年底就忙得焦头烂额。

    此刻屋内,赵骏桌案上摆着诸多数据公文。

    其余宰相也都围了过来。

    后世美国在三四十年代是飞速发展时期,当时的总统罗斯福极为看重数据,甚至把数据当成治国的标准。

    虽然后来证明数据不能代表一切,然而数据依旧是重要的参照物之一。

    因此大宋现在也非常看重数据,每年数据提交上来之后,就能从中分析出今年的政策成果以及将来要发展的方向。

    赵骏自己先把最重要的钢铁数据报告拿了过来,其余宰相们也各自拿了部分数据阅览。

    很快赵骏先满意地点头道:“不错,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四月,半年时间,我们的钢铁产能就超过二百万吨了,这是个不错的成绩啊。”

    “从庆历六年制定五年内年产百万吨钢铁,到庆历十年就提前一年完成,十一年就年产二百余万吨,今年这个数字怕是又要翻翻,下半年或许可以往五百万吨冲一冲。”

    “嗯,每年稳步翻倍的增长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进步了,现在全国钢铁行业已经走上了正轨,接下来就是继续扩大产能,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建设当中。”

    “我就怕路子会不会铺得太大了?我们现在的经济模式还是依赖于内外贸易,如果内外贸易跟不上,钱少了的话,就得走毛熊的老路子。”

    晏殊提出了担忧,他毕竟以前做过三司使,也干过户部尚书,抓过钱袋子,自然明白现在钱依旧是个大问题。

    如今大宋其实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揍趴了辽国,又摁住了日本这个银乌龟,每年从海外能攫取大量的金银铜,并且还是用大宋制造的铜币去买卖。

    周边国家的货币现在都成为大宋铜钱了,就像后世的美元成为全球流通货币一样,各类原材料都只会流入到大宋来,换取国外的金银铜和其它香料、木料、药材等物品。

    但现在大宋又得面临新的情况,那就是路子铺得太开,每年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两亿贯,除开固定的军费和官吏开支以外,大部分钱都用于公共建设投入。

    比如投资教育、修建道路、科学研究、兴办福利院、发展工业,甚至为了防止粮价过低,每年还得花钱在市面上购买粮食,以此来平抑粮价。

    可以说现在大宋是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问题在于每年都把钱花干净,甚至偶尔还得财政赤字,朝廷举国债来继续花钱,经常让宰相们怕赵骏步子迈太大扯到蛋。

    毕竟万一哪一年财政收入出现意外,有巨大亏损,一下子就可能会让朝廷陷入缺钱的窘境。

    到时候全国各地那么多地方要花钱,那么多工程在花钱,如果不能保证商税正常收入的话,就只能走毛熊的老路,用农业补贴工业,到时候受苦的还是农民。

    然而就在赵骏正想劝晏殊世上没那么巧,忽然一下子让大宋商贸出现严重亏损的时候,范仲淹笑道:“不用担心,你看今年上半年外税。”

    “哦?”

    晏殊好奇地凑了过去道:“多少?”

    “三千七百万贯。”

    范仲淹弹了弹手里的公文道:“其中光广州就有六百万贯,预计今年一年广州至少得一千二百万贯了。”

    “这么厉害?”

    “我记得景佑年前广州一年也才不到百万贯吧。”

    “以前是以前,不过今年增长的确实厉害,去年好像广州不过才八百万贯左右,今年怎么就涨了这么多,怕快要涨50%了吧?”

    “那是因为去年我们还没有在蒲罗中建立港口,现在南海整条航线,天天有我们的船只。”

    几名宰相说着,文彦博很聪明地想到了一个主要原因。

    赵骏也笑了起来道:“是了,那应该是我前年下达的那个新令起了效果,之前我们没有在蒲罗中建立港口,大宋的海军还没有辐射到马六甲海峡去,所以当时下达这个政令意义不大,因为我们还无法保证整个南海的航线安全。不过去年我们在马六甲海峡建立港口后,花了大力气运营维护航线,打击南海海盗,估计大部分外商都在广州注册了本地公司,开始为大宋纳税。”

    大宋工商业实行的是注册公司制度,交易售卖都要上税。

    不过目前税率属于阶段性收税,对中小型公司和手工业从事者非常友好,税率很低,往往在5%以下。

    而大公司税收就比较高了,基本都在纯利润的10%以上。

    甚至根据主营业务不同有些能达到15%,如果没有地方政策优惠,最高可能达20%-25%之间。

    当然。

    跟以前30%以上的苛捐杂税还是轻很多。

    海贸就不同了。

    原来大宋海洋贸易的进出口税收都是10%,即你把货物卖给外商,朝廷要征收你10%的出口税。

    外商把货物卖到大宋来,大宋市舶司要征收10%的关税。

    出口税针对的是国内商品出售者,哪怕你自己是船老板出海做生意,只要你是把商品卖到国外去,都要征税。

    而关税针对的则是入境货物。

    哪怕你是大宋商人,从国外把东西收购回来,要卖到大宋,也得交关税。

    但这样无疑就有很多操作空间。

    比如最经典的就是虚报价格来逃税漏税。

    因为关税收的是外商在商品生产国的成本收购价。

    不然按照最终售卖价收税,那就会无限提高成本,直接会让这种商品价格崩溃。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假如一斤茶叶在产地的收购价是20文一斤,那么运到目的地的成本是每斤30文。

    要保本就最少得按每斤50文卖,要赚钱就必须卖51文以上,至于赚多少受市场价波动,但一定得51文以上才能赚到钱。

    如果大宋是按51文的售卖价格收10%的税,那对于商人来说,成本就变成了56.1文钱,每斤反而要亏6.1文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商人就肯定要把成本提高到每斤56.2文钱。

    后来赵骏为了提高贸易额,调低了出口税,降至5%。

    如此一来,关税就是10%,出口税就是5%。

    而且也没有进口税这一说。

    因为进口税是由进口的本国商人承担,外商不存在进口税这一说。

    那么外商来大宋做生意,很容易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某商品在本国收的价格是10文钱一斤,报到大宋变成了5文钱一斤,如果是一万斤,那就是五万文钱,关税就只需要交2500文钱。

    可这种商品到了大宋,价值就至少得翻三四倍以上,哪怕到了大宋售卖后,依旧要纳商税,但却非常省钱。

    由于没有进口税,外商可以直接把商品在当地售卖,又因为没有在大宋注册公司,他们一般是选择卖给当地的经销商,价格略低,并且还享受外商较低的税率。

    毕竟朝廷需要对外商进行低税来吸引外商,加之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差,以及考虑到海贸的巨大风险,所以外商的税率远远低于本国商人。

    如同样价值十万贯的货物,本国商人可能要缴纳15%左右的税,而外商则只需要缴纳货物总价值的6-9%。

    关税说是5%,但最多也就是售卖价后的1-2%,大头是在本国出售后5-8%的外商税率。

    另外由于出口税降至5%,外商从大宋购置货物,出关回本国售卖,需要缴纳的税也就只有5%,因为买方是不需要交税的,税一般都在商品价格里包含了,由卖方交纳。

    如此一来,外商把外国商品卖到大宋来,只需要缴纳6-9%左右的税,最多不超过10%,而把大宋的商品卖到国外去,则只需要缴5%。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事情。

    然而大宋朝廷也没有办法。

    赵骏不是不想提高对外商的税率。

    奈何一是这年头信息不发达,外商有巨大的信息差优势。

    二是海贸风险确实非常大,本国商人再怎么税率高,那也非常安全吧。

    可外国商人沉船非常多,后世泉州、广州等地发现以及打捞的宋代沉船不知道多少,更别说茫茫大海上。

    所以可以说这些钱都是外商拿命换来的,本就不应该眼红。

    不过赵骏还是想办法从他们那榨了点油水。

    就是收保护费。

    过程就像谭文学在海上看到的遍地大宋龙旗一样。

    大宋现在把海军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马六甲海峡,由海南岛、广西、广东三地的水军以及靖海军进行持续巡逻,对航线进行贸易保护。

    商船上如果有大宋龙旗,并且确定是在大宋注册有公司的,就能够得到海军的庇护,从而防止海盗的出现。

    在大宋注册公司其实没那么多好处,这样就享受不到外商红利,需要由本地工商局管辖,所有的账目都要对工商局公开,很难再用信息差获利。

    基本上这样做只会让外商根据商品的价格,一趟最多能损失10%额外商税,最少也得5%以上,在总税率上已经接近大宋本国商人。

    然而在海上航线非常成熟的情况下,风险就只有两个,一个是遭遇暴风雨或者触礁导致沉船,另外一个就是遭遇海盗。

    大宋直接帮助外商排除了其中一个风险,就相当于保护了他们的生命,让他们能够安全通航。

    这难道不值得多纳一些税吗?

    “嗯,汉龙下的这手棋还是稳啊,遥想当年,全国那么多港口一年岁入也不超过八百万贯,如今江浙、广州、泉州等地,一年光外贸加起来就顶得上以前大宋一年税收了。”

    晏殊看着手中的数据,笑着摇摇头道:“现在老夫看钱都觉得只是个数字,谁能想到这海贸能成倍成倍地增长?十多年来,居然能长七八倍之多。”

    “外贸的比例逐年升高是件好事,这证明了我们国内有足够的生产力对外提供,也证明了大宋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远。”

    赵骏说道:“当然了,这一切也都离不开我们对世界的探索。要是没有在高丽、日本、越朝、麻逸、蒲罗中驻军,要是没有收复西域,这中间还不知道被多少人赚走差价,被多少人拦截贸易通道呢。”

    “是啊,日本这些年白银和黄金开采量大增,收复西域后,中东商人与西域贸易量大涨,我们在蒲罗中驻军,保护了阿拉伯商人,激发的是他们的经商积极性。”

    “我手里的是国内商贸数据,今年上半年就有一亿三千万贯了,看样子今年商税比去年又增长了至少10%啊。”

    “庆历九年的时候咱们一年税收为2亿贯,十年为2亿2千万,十一年为2亿5千万,今年海贸增长了不少,商贸也增长了10%,莫非年底有望突破3亿贯?”

    “很有可能哦,在高速发展期间,gdp,税收每年增长10%以上,甚至20%以上都有可能。我记得小时候看新闻,好像是我6岁的时候,那就是06年看新闻,我国才3.7万亿税收,到来年就变成了4.9万亿,直接增长了32%,可见进入工业高速发展期,不管任何数据都是飞跃式的,你们以后也要习惯。”

    “还没习惯,还没习惯,多来几次,我们就习惯了。”

    众人笑得合不拢嘴。

    每年数据上来,都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谁能想到,十多年前一年财政收入最高不超过一亿贯,低的时候才五六千万贯的大宋,如今财政收入已经能达到3亿贯了呢?

    而且这还是大量降低农业税和商税的结果,如果按照以前的税率来算,恐怕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翻了七八倍了吧!

    这意味着大宋的整体经济体量,是曾经大宋的七八倍。并且大宋的版图,也增加了400多万平方公里。

    而这,才不过是短短十六年间发生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