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诺》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名叫朱诺的女生,和学校田径队的酷男孩布里克偷尝了禁果,然后一发入魂,意外怀孕了,如何解决这个“大麻烦”的故事。
别看故事简单,但是美国民众们确实很吃这一套。
因为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年轻人意外怀孕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社会,这个问题也在千禧年后成为了美国社会大议题。
原版《朱诺》就是一部很美国式的电影。
朱诺确定怀孕后,先是和好友商量,打算打掉孩子,然后又因为各种事情产生了心理变化,母爱占据上峰,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电影到这前半段,一切都挺好的,毕竟“生命诚可贵”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通行。
但是到电影下半部,大多数非欧美地区的观众,可能就有些感到不理解了。
朱诺把怀孕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父亲和继母,父母给了她温馨的支持,看起来好像是个幸福结局。
然后,朱诺就开始为孩子寻找领养父母了...
她并不打算养这个孩子,只管生不管养,打算生完后拍拍屁股,继续做学生朱诺。
在父亲的陪同下,朱诺确定了孩子的领养家庭,一个幸福、富足的家庭。
好吧,到此为止剧情勉强也还算是能接受,朱诺确实没办法很好的抚养孩子,或许将孩子给一个幸福、富裕但是缺少孩子的家庭领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编剧又开始闹幺蛾子了。
随着朱诺的预产期越来越近,孩子都要出生了,这对养父母积攒已久的婚姻矛盾爆发了,要闹离婚,日子过不下去了。
按理来说,故事进展到这里,应该是要出现转折了。
比如朱诺在看到这对养父母婚姻矛盾时,明悟了对家庭、孩子的责任,选择扛起这份责任,独自或者与孩子的父亲一起好好将孩子养大。
朱诺成长了,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孩子也不用离开自己的亲生母亲,这不失为一个团圆结局。
但是编剧偏偏不这么写。
朱诺面对养父母家庭的婚姻矛盾,虽然很痛苦,但是还是选择了相信这位离了婚,成为了单身女性的领养妈妈,对她说“只要你还愿意继续,那我也继续。”
于是,喜极而泣的领养妈妈成为了朱诺女儿的养母,荣升单亲妈妈,生完孩子的朱诺也回归了校园,打算和酷男孩布里克来一场生完孩子后的恋爱。
holyshit!
这就是原版《朱诺》的故事!
当初看完这部电影的吴渊,满脑子只有一个问题。
美国人是不懂得“责任”这两个字怎么写吗?
他可以理解,电影需要有戏剧性情节,需要有起伏转折,太过平淡并不好看。
但是这不代表他的价值观能够接受这种剧情!
所以吴渊不打算按照原版剧本百分百还原出来。
你要送给领养家庭,也找个幸福正常的家庭啊!
他不认为朱诺这种将孩子生下来,然后丢给一个单亲妈妈领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孩子的救赎!
将孩子抛弃给一个离婚了的单身妈妈,这种行为就是对孩子毫不在意,甚至嫌弃!
就像是将一个对自己没什么价值的玩具,当成礼物送给邻居一样!
不是说离婚了的单身妈妈就不好。
而是这样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没准要面对养母+后爸,而且后爸是什么样的还不清楚,这什么天坑开局?
这不是救赎,也不是幸福结局,而是女主角的逃避、抛弃、不负责任!
要这么做的话,还不如一开始就别生。
吴渊不打算这么写这个故事。
朱诺不能因为“我还年轻,我不懂照顾孩子,我没有经济能力,我还只是个孩子”这样的理由,将孩子随便一送,就可以一身轻松继续回归自己的生活轨迹了。
这个孩子的出现,注定就会改变朱诺的人生轨迹,不能只是将其当做一个插曲而已!
还有电影里的男主角存在感也太薄弱了,除了贡献了一发子弹外,全程再没有任何存在感,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思维,对孩子的未来毫不在意。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