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出军营,诸葛亮便收起了许久未见的笑容,尽留肃穆一面。
他领着车队返回宫中,还未至,就已经在马轿中审阅起奏章来。
“陕西,山西,山东,三地布政使皆上报今年冬日颇长,春耕尽皆推迟半月...”
诸葛亮默念着,同时也挑起金灿的窗帘布,看向了冷风呼啸的京郊,又道。
“京师与辽东更不必多说,都快二月末了,还是冷风刺骨。据典籍记载,往年二月底时,早就到了春耕时节,怎么今年如此之晚...”
此等局面,唤醒了诸葛亮许多不好的回忆。
冬日延长,春耕拖沓,将来若是夏日一少雨,必然大旱!
得早做筹备,否则百姓又要遭殃。
这时候有锦衣卫从城中赶来,到了近前下马施礼,颇为欣喜道。
“参见皇上,皇上要寻的徐光启,已于昨日夜到达京城,现下在驿馆居住,等候宣召。”
“喔?速请徐老进宫,我已瞻仰其甘薯疏多时,只待今朝一叙了。”
诸葛亮终于在政务上听到好消息了,忙不及的说道。
那锦衣卫亦是激动,重重道了声是以后,翻身上马,再次赶回城内。
诸葛亮亦是下令,让众人加快脚步,他好返回宫中,沐浴更衣,召见徐光启。
农业向来是立国之本,如此人才返回,自当礼遇。
一个时辰后,文华殿内,在暖炉包围之下,诸葛亮便见到了这位著书无数,学识渊博的老学士。
“臣,徐光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不喜虚礼,往后尽可免除,爱卿年事已高,请速起。”
“谢皇上。”
徐光启闻言,便在一旁太监的搀扶下,缓慢起了身,与皇帝四目相对了起来。
在他眼中,少年天子俊朗非凡,礼遇下士,又一扫阉党,横扫杂乱政务,乃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得此消息,他这才从浙江奔赴于此。
本来早该在年前到达,只可惜路过南京时生了场大病,延误了些时日。
而在诸葛亮看来,此人确实是勤勤恳恳的农学士。
虽官服整洁,面容肃穆,然而那手上因垦地而留下的粗糙皱纹,指甲缝中难以洗去的土垢,都在诉说这位老学士的日常。
诸葛亮心中赞许,当即开口打破僵局道。
“为徐老赐座。”
“多谢皇上。”
“徐老,甘薯一物你可曾带来?此物果真如甘薯疏所言,有耐寒耐旱,高产之功效?”
“回皇上,臣不敢妄言必高产,实事求是,无论何种作物,若顺天时,得人育,皆可高产。只不过甘薯之物确实有耐寒耐旱之功效,特别是在水旱过后,青黄不接时,此物刚好能做补充。”
说话间,徐光启便委托小太监,将两辆小推车给推进了大殿之中。
这推车显然跟随徐光启走南闯北,多有磨损。
在几个太监的推送下,到了殿门坎处,还抖搂下一大块黄泥,污秽了大殿。
徐光启见之,眼皮一跳,忙请罪道。
“臣万死,竟疏漏至此,未曾将这推车洗净,竟玷污大殿,还请皇上责罚...”
诸葛亮闻言,却不回答,只是起身上前,半蹲到了那推车近前。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