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田地,旁人已经休息,唯独文华殿的灯火依旧通明。
四位阁臣正在殿内向皇帝通报这几天较为重要的章程,诸葛亮尽皆一一对答处理。
忙完以后,已是深夜。
王承恩早带着茶点到来,劝阻道。
“皇上,老奴见您辛苦,特地备了点茶水,糕点,您吃点吧。”
“放下吧。”
诸葛亮稍揉了揉额头,吃了些茶水糕点后,又投入到审阅文书之中。
这一次他看的,则是户部文书,乃是目前登记在册的整个京畿地区的耕地,税收状况。
那些可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诸葛亮又算又写,一旁的王承恩光是看上几眼,便觉得头昏眼花了,忙劝慰道。
“皇上,这些算数的东西您大可不必亲自过目,让户部那些官吏去做就好了,您何苦如此。”
“我只是,不太放心罢了。”
诸葛亮稍停笔墨,回答道。
王承恩却不死心,继续劝说道。
“皇上关心国税,实乃国家之幸。只是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交予那些官吏做最好,所谓各司其职嘛!老奴虽不懂政务,但懂人。人若吃十分饱,不出百日,必有疾病。保留三分力气,人却能长命百岁。皇上...您不必要事事皆尽全力的,尽人事,听天命嘛!”
这话糙了些,但道理是相通的。
诸葛亮也停了笔墨,思索起来,因为这句话他早就听过多次。
这一次再听,更有触动,叫他自言自语道。
“尽人事,听天命...”
一旁的王承恩听到皇帝复述自己的话,还以为自己说错话了,忙下跪叩首道。
“皇上,老奴就不该妄言,还请皇上恕罪。”
诸葛亮见状,苦笑道。
“与你无关,还请起来。我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尽人事…这份尽人事,是懒惰半生,临了才肯努力三分,就可说听天命。还是竭尽全力,求尽一切之可能以后,所说的听天命?”
王承恩闻言,已经是愣在原地,久久未曾回答上来。
诸葛亮并没有为难他,何况在他的心里,早就得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
良言一闪而过,也让诸葛亮再次沉默下来,回到文书之中去了。
他一览户部耕地总数,以及分布,再将其一一与地图对照,当即发现百姓手中耕地之稀少,但税赋之沉重。
这是诸葛亮早有预料的,也是许多王朝后期都面临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土地兼并。
何况他惊讶的发现,皇家的土地兼并,为一众势力之首。
京畿地区大半土地,尽皆被城外皇庄所占,又一半,被各勋贵所占。
层层分剥下来,留给百姓的土地,不足三成。
而这三成的土地,却要承担整个京畿地区定额的税收。
如此重压,就连京畿的百姓都无法承担,却在大明各处上演。
更为恐怖的是,若是当户人家无法承担重税,弃地逃亡,那么该户人家的税收会被直接连坐给同村人。
如此法律竟然运转多年,难怪民变百平不尽啊!
诸葛亮叹息道,大明律法在他眼中,总透露着一股小家子气。
好似天下应当是皇帝以及皇帝亲眷的天下,无论百姓官员,还是军户商贩,皆因全力供奉才是。
这本非长久治国之道!
国与民,当推孟子之学,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虽应当忠君爱国,可君上也更应该爱惜民力,节约民财。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