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屠戮一空啊——”
看着眼前地上堆叠的人头,此地豪族赵氏一族几乎被灭门。
就算是之前在调查海盐鬼踪,刚刚见过海盐城内被屠杀之后的尸山血海的李长寿,此时也不由发出了一阵感慨。
虽然明廷如今境内的妖魔数量经过了朝廷数轮征讨捕杀,一般的和普通人接触最多的山妖河怪已经百不存一。
各地的道观和豪族也都被官府动员起来,同各地卫所一齐结寨自保。
抵抗风险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
但是若是面对流窜的妖魔若是稍有来头,却也依然难以抵挡。
终究难逃被灭门屠宅的下场。
更何况,无论是罗教还是那诡谲非凡的汉庭墓葬。
都不是一般鬼祟妖魔可以与之相比。
想到这里,李长寿只能叹息。
叹息过后,屏息凝神,仔细的听取着耳旁从那灵堂深处传来的响动。
“里面的东西只有一个——”
他回头看着高林,这位女真抚慰将军将长矛握在了手中。
身旁笼罩着丝丝阴气,显然已经召唤出了饲养的鬼兵,蓄势待发。
李长寿在他身旁的那些黑色的长烟目光停留了几秒钟。
作为游侠走南闯北,李长寿很轻易的就能看出高林身旁的这些六镇鬼兵的不凡。
对于这位高将军想要先行的举动,也主动让开了身形,让其好生施展其实力。
“帮我拿着这个——”
高林在踏入灵堂前,将手中的那一卷厚厚的古朴书籍递给了李长寿。
说完便走入了布满了残肢的厅堂之中。
片刻,感受到了入侵者,灵堂内传来了一声仿佛猿啼一般的嘶吼。
很快,里面便传来了激烈的打斗声。
刘真来到李长寿身旁,向四处蒙着白布,黑洞洞的房间内望去,面露担忧。
“高将军一个人去不会有危险吗?”
“高将军法力高强,身旁的鬼兵也并非凡品,就算不敌也能退走,刘大人无需担心。”
李长寿下意识的回答道。
他看着手里的这本高林从那道观内带来的书籍。
仔细翻阅了一遍,才发现是一本名册。
其不知道是用何种材质制成。
看上去像是普通的棉纸,但无论李长寿如何用力,却都破坏不能。
令其顿感惊奇。
封皮无字,只有文昌帝君神像。
但这神像与当今主流审美不同,通体漆黑,有些类似于两汉时期地方豪强用以祭祀宗祠时期所采用的神像画法。
先秦时代的壁画也大多用了这种技法。
这文昌像显然也有可能其来历比之两汉更加久远一些。
李长寿翻开封面,里面却并非他之前所想的道藏经文。
而是一串串用种种语言写成的名册记录。
先秦中原混战,各地政权部落所用文字各不相同。
李长寿偶尔能猜出其中一些文字的意思,但是大多却都让李长寿感觉如读天书,难以捉摸。
他向后翻去,果然,随着书页向后翻动,上面的文字开始逐渐熟悉了起来。
李长寿出身商贾,家中自然是有钱读书的。
而阅读其上的种种的信息,却让他感觉有些奇怪了起来。
什么玩意——
每个名字之后,皆写福禄寿三字。
其后再有上中下三等。
但纵然是上等禄寿,其上名字在李长寿看来都完全没有听说过。
若是按照此书记录,从汉唐以来,在此录名者成百上千。
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些痕迹。
“费君祥——”
此书册几乎已经翻至末尾,李长寿才看到一个相对而言有些印象的名字。
好像是个在前朝写喜剧的文人,李长寿心中想到。
不过李长寿看他在福禄一栏上的评价只是中等。
中规中矩,看不出什么名堂。
刚想向后翻阅,便看见高林从灵堂内走出。
手中正提着一只白毛僵怪。
显然已经处理掉了灵堂内的邪祟妖魔。
“赵老爷?”
看见高林手中的人影面容,刘真惊讶的说道。
而李长寿也随之合上了书册,将之递给了面前的高林。
“罗教之人显然已经提前知道赵家将要发生的惨事,在这老头的尸体上动了手脚。”
高林将手中的白毛人重重的扔在了地上。
此物躯体僵硬如铁,坠落于地竟发出金石之声,将地面的青石长砖都生生的砸裂开来。
李长寿看着面前尚且算是完好的尸体,目光惊奇,倒是有些疑惑高林是如何解决面前这具朽尸的。
“南海的白毛怪,果然是罗教的手笔——”
李长寿在面前白毛鬼怪的咽喉位置抚摸了一阵。
果然摸到了两只横骨,抬头,看见高林递来的短刀。
摇头,从怀中掏出两只匕首,一左一右小心的翻开眼前白毛怪喉咙上的皮肉。
取出其中两只横骨。
据说初唐之时,有唐人出海,遇到了海难,随船飘到了某座小岛。
岛上有白毛巨人“长数丈,通身生白毛,出见二人,食之”。
后来唐人奋战,方才逃脱“船人人各执弓刀斩射之,累挥数刀,然后见释。”
遂留下白毛僵尸食人的传说。
而李长寿将横骨分出了一支递给了高林。
高林转而将其交给了身旁的刘真。
“此物能强筋骨,通气脉,就作为之前我不告而取的补偿了。”
刘真推辞,相比之下,他对于高林为何偏偏要来赵家讨要县志更感兴趣。
“赵氏之祸,恐非因罗教而起。”
而高林的回答更是让他心中一沉。
无疑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刘真之前对于赵氏被灭门前那座记忆里熟悉的黑色道观的猜测。
而当刘真回过神来。
便发现面前的高林正紧紧的注视着自己,观察着自己的反应。
等到刘真看过来,高林不动声色的继续说道。
“牛毛镇有功名在身的士子近年来屡屡莫名暴毙而亡,事情里外都透露着蹊跷。”
“刘大人和已经死去的许多人是同乡,甚至是同期,不知道对于此事可能提供些许线索——他们生前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招惹了什么仇家?”
“又或者,我这样说——”
“就我之前所了解,凡是本镇出身的举人竟无一人得以入京任职,不是挂虚职在家就是被朝廷派往边镇——”
“刘御史当年,究竟为何要放弃留京的大好机会,主动选择来到铁岭戍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