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七千万斤生铁
作者:键盘战斗家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     
    第229章 七千万斤生铁
    黄淮地区河道密集,四通八达,在河流上,时不时有船只通行,有客船、商船、漕船、花船。
    高效的运输方式,为江淮地区的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因此打造出了中国经商氛围最浓厚的优势。
    一艘小舟穿峡过水,天空微雨,时而一点两点,像是半空中落下,往远处看去,又像是看不到了。
    船头,坐着一名穿着蓑衣,头戴蓑帽的读书人,饶有兴趣的探究天象。
    良久。
    “不期云生西北,雾锁东南啊。”读书人长叹一声。
    船尾行船的老翁,听不懂读书人在说什么,只是知道请他这趟出船的人,是大有来头的,慎重的请求老翁照顾好读书人。
    一路上,读书人都没有下船,只有在江河上无过往船只的时候,才会从船棚中出来透透气。
    应天府,听雨轩。
    这处不知名的庭院,竟然同时出现几名身份显赫的人,人们仿佛在等着谁。
    “估摸路程,应该是今日到,这都已经下午了,会不会路上耽误了行程?”
    齐泰来来回回的踱步,忍不住自言自语。
    黄子澄正要开口,余光扫到了茹瑺,见到这位“敌人”,黄子澄扭过了头不愿意说话。
    因此庭院阁台,虽然有五六人,但却显得很寂静。
    “我觉得希直还是不应该来,万一被锦衣卫发现他悄悄来了京城,那他多年在地方的养望就毁于一旦了。”
    有名中年人见无人说话,忍不住回道。
    “可朝廷如今的局势,人心已经散了,许多观望的官员开始迟疑起来,所以需要希直来稳定人心。”
    燕王领兵出辽,晋王领兵出塞,秦王更是复出,开始领兵平乱,三王的势力发展,令应天府部分官员感受到了威胁。
    “来了。”
    “希直先生来了。”
    门口,管家进来通传,人们连忙去迎接。
    方孝孺在众人面前,一副平静如常之态,面露微笑,刚见到方孝孺的样子,人们突然觉得安心了起来。
    哪怕是势如水火的黄子澄和茹瑺两人,在方孝孺面前,都克制了许多,能笑着说两句话。
    第二日,京城皇太孙德孝美名,传播的越发广泛,连市井之间都知道皇太孙是很有德范的人。
    并且有指责秦王昏聩,在前线作战不利之说。
    秦王的名声,在应天府已经臭不可闻,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秦王是不孝子。
    一夜之间,京城的舆论仿佛统一了阵线。
    而此时,来自燕王的奏疏抵达了应天府。
    在燕王的奏疏中,先讲述了出辽的成绩,然后在过程中对实际情况的了解,然后依托三道防线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扩边开平的建议。
    此事当然遇到了大臣的反对,认为当下民力不足,应该暂缓扩边之事。
    也有人支持,多了一丝的变数,让应天府复杂的局势,变得越发诡异起来。
    ……
    陕西。
    “呴嘶。”
    “呴嘶。”
    一名羊倌赶着羊,在黄土地上,羊群们跑着小短腿,时不时低头嚼口草根。
    躺在一块土坡上,羊倌半闭着眼睛,羊群们则乖乖的呆着周围小范围的走动。
    远处,是一座蜂窝煤作坊,正好看见一辆骡车,拉着满满一车的蜂窝煤。
    “这好大的一车,可以卖完吗。”羊倌好奇的想到。
    于是一整日,羊倌都呆在附近,到了傍晚时分,才看见拉煤的车返回,车上已经空了。
    “真是奇了怪了,以往只有南方人才来做生意,没想到北方人也能跑这么远做生意了。”
    羊倌望了一眼,若有所思的离去。
    “呴嘶。”
    “咩咩咩。”
    第二日。
    几名技术探测人员,在土地上探测。
    陕西的煤有很多,虽然不如山西那边,可也算不错的地方了,水资源是南多北少的话,那么煤资源正好调换了,属于北多南少。
    根据中华重工技术报的地形推测,草原的煤资源如果是第一,那么山西是第二,陕西则是第三。
    在煤矿区。
    蒸汽机“咔嘁”“咔嘁”日夜不停的抽地下水,老煤矿井则招收了大量的矿工。
    比起北平的工业,由中华重工主导,那么陕西和山西这边,发展的比较独特。
    因为合股的原因,参与的势力众多,导致商业行为占上风。
    所以矿工的工钱少,工作环境差,下矿时间长,不光是如此,包括蜂窝煤商会的用工也是如此。
    稍微好一点的是蒸汽机工厂,与焦炭炼制厂,两座工厂算是模仿北平的制度。
    不少陕西的本地商人,有聪明人看到了商机,可是面对本钱雄厚,掌握先进技术和技术人员,以及部分熟练工人的来自北平的商团,双方的实力完全不符。
    犹如被碾压的蚂蚁,商业竞争方面,不是北平商团的一招之合。
    简而言之。
    陕西、山西的煤炭行业,蜂窝煤行业,焦炭炼制行业,都控制在了北平商团的手中。
    而无论是秦王府还是晋王府,都有参股北平商团,所以从官方上,北平商团也不惧本地商人。
    一座座煤矿被北平商团拿下,并且不停的探测新井,犹如洪流一般势不可挡。
    比起缺林木的北平府,在此资源上,那么陕西可以说是贫乏,因此对蜂窝煤的需求要更旺盛。
    煤场周围的居民,会主动去煤场拉煤。蜂窝煤引入陕西后,蜂窝煤便一统天下。
    陕西的老百姓生火,要先烧柴火,趁火旺,将煤块加上去,这时候,便有一条烟龙腾起,扶摇直上。
    谁家生火,一条巷子都是呛人的烟火味。
    也可借别人家炉子上的热炭“过火”,那就省事多了。
    但要在人家不急于用火之时瞅个眼头,这也算旧日邻里间的照应之举。
    但一定要记得还人家一块新炭,否则人家就记在心里了。
    邻里之间的失和,皆因忽略这些生活中的琐屑碎末而引发,蜂窝煤的便利,改变了百姓一些生活上的方式。
    “葛长史病逝了?”
    此消息传开,不少人面面相觑。
    “此人死的好啊,是陕西最难打交道之人,没有了他,我们的机会更多了。”
    “死的真不是时候,秦王领兵平乱在外,正是需要此人在后方维持的时候,怎么就死了呢。”
    不过死了就是死了,这么大年龄,并没有让人们很难接受。
    ……
    北平府。
    蜂窝煤商会的新会长郭松,煤炭行业协会会长张德辉,中华重工在山西与陕西的负责人高长芳。
    还有大掌柜周世峰等人,跟随小王爷爬山,加上随行的侍卫,浩浩荡荡近百人。
    在半山腰一块平地,有座搭建好的凉亭,朱高炽气喘吁吁的坐下,笑着说道:“看来诸位走南闯北,比我的体力要强些。”
    “不敢比小王爷。”
    众人连连笑道。
    朱高炽不以为意,和众人笑谈一番,然后收敛笑容,“王府最近忙着开平扩卫事宜,所以在陕西和山西的开拓,靠诸位的齐心协力,才有今日之功。”
    高长芳从人群中走出来,汇报年余来,诸事在北平的成绩。
    “山西因为更靠近北平府,所以在山西的投入,要比在陕西的投入要大。”
    “加上陕西的煤矿品质非常好,有不少可以直接用来炼焦的煤,导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朱高炽点点头。
    有北平发展工业的经验,北平商团在两地发展的很快,势头不如当初北平的速度慢。
    唯一的缺点是急功近利,没有中华重工的人文环境,导致工人的环境要差很多。
    幸亏中华重工的影响力,在商团中有一定的地位,还算是商团顾忌了一二,没有真正的放开手脚,把人当牲畜使用。
    “钱是挣不完的,一代人挣一代人的钱。”朱高炽开口,眼前的人们竖起耳朵。
    “掌柜们挣了钱,工人们获得了工钱,双方各得其利,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如果只掌柜们挣了钱,而工人们连饭都吃不饱,养活不了家人,还要日夜苦干,这种行为是走不长远的。”
    朱高炽指点道。
    人心永远是最重要的,否则哪怕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一个工业国家,也打不过非洲的封建农业国家,还被打败了两次。
    “小王爷指点的对,我等必定反思,一切按照小王爷的心意照章办事。”
    几名徽商主动上前讨好道。
    他们知道小王爷说的是他们,中华重工的人,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也多次向他们建议过。
    可谁愿意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挣,还洒出去给穷人呢。
    在一些商人们的眼中,明明可以挣得更多,却因为种种限制挣的少了,就是把银子送给了别人,令许多商人按耐不住。
    “南方商人有很多好的规矩,例如标会这些互助组织,强调出门在外皆朋友,五湖四海皆兄弟。”
    “正是因为靠着优良的传统,所以部分地区的商人,走的要比其余地方的商人要长远,也更经久不衰。”
    朱高炽没有直接指责这些商人们,一味的强硬并不能服人,特别是在需要这些人帮助的情况下。
    陕西和山西的工业,现在虽然没有彻底进入中华重工的体系内,但未来一定是要融入的。
    那么现在,朱高炽竭尽所能的要求,提高这些商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是符合传统风气。
    “小王爷说的极是,北平的工业环境成果有目共睹,我等应该照着北平的规矩来做事。”
    徽商丁家兄弟的老大丁英永主动出头,支持小王爷的言论,无论是否真心,态度表明了出来。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商人,保证回去后提高工人们的待遇。
    朱高炽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赞扬,非常的高兴,这才提出关于修建北平-山西-陕西铁路的计划。
    从北平城到太原城,从太原城到西安城,长达近三千里的铁道,需要大概七千万斤的生铁。
    北平府未发展工业化之前,全年的铁产量在五六百万斤,所以这条铁道的用铁量,翻了十倍不止。
    去年一年。
    北平府的铁产量,达到历史新高,突破了两千万斤,全部投入使用,也达不到一半的需求,何况北平自身还要使用不少。
    至于陕西和山西的铁产量,当下还指望不少,就算增加产量,也不容易受到控制,无法做出计划。
    “铁道本身的利处,相信诸位看在眼中,而一条长达近三千里的铁道,贯穿北平,陕西,山西,其中意味着什么呢。”
    朱高炽微笑的大量众人,听完后的商人们,露出了沉重的呼吸,不少人面色激动起来。
    北平许多的工程,控制在中华重工的手上,商人们插不上手,不代表他们没有动心。
    只七千万斤的生铁需求,代表了什么?价值数千万两银子。
    当然不能这么算。
    中华重工有自己的铁矿区,属于内部分配模式,不能以市场价来衡量。
    例如大明服役制度下,一艘船的造价才百余两,可真要是纯粹的通过商业手段,造价起码要翻几翻。
    现在的困境,不是钱财,而是工人。
    密云铁矿虽然多次大招工,可工人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那么哪里才有多余的人呢?
    南方。
    南方有不可计数的人力资源,而中华重工鞭长莫及,也无力从南方去招工。
    可南方商人们不同,他们可以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自然也可以把南方的人运到北方当工人。
    “不知小王爷有什么章程,我等有什么可以为小王爷效力的。”大盐商杜松,努力保持平静,语气轻松的问道。
    朱高炽没有打官腔。
    在陕西和山西的工业计划,早就是内部制定好了的,现在让出去的利益,以后可以再收回来。
    尽快的发展工业才是关键。
    “密云铁矿之利已经不用解释,为了成倍提高密云铁矿的铁产量,所以中华重工决定放开密云矿区的限制。”
    许多人眼睛一亮,如果能在密云开矿,那是白花花的银子。
    朱高炽笑道:“准许各家在密云铁矿开矿,至于工人,则禁止在北平当地招募,需要各家从南方招募人手。”
    不等众人开心,朱高炽又强调道:“但是管理需要有密云分区负责,诸位需要按照密云分区的制度来进行。”
    这和后世陕西开放石油,任由私人开钻,但是生产和销售,都受政府管理类似的道理。
    白天工作忙,晚上又加班了一个小时,今天的更新只有四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