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密云风云
作者:键盘战斗家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     
    第248章 密云风云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去世后的三个月,因为中华重工和卫所合作深化的需要。
    由朱高炽提议,燕王朱棣批复,成立了军工联合办,全面负责中华重工与卫所之间事务的管理。
    在秦王去世的第六个月,由军工联合办主导,调研司配合,挑选了两处编练新军。
    一处是密云区的石匣营,一处是金州卫的金州中左所。
    洪武二十八年九月。
    朱高炽乘坐铁道马车,带领随行人员和侍卫抵达密云站,在抵达之前。
    站台上,两排各一百名士兵,整齐的站立。
    这是朱高炽第二次来密云。
    密云地区没有设府衙,也就是没有官员,密云卫指挥使郭英,密云后卫指挥使郑亨,石匣营守备丘福等将领,以及从北平诸卫受邀而来的军官,众人早已在此等候。
    比起朱高炽第一次抵达密云,这一次的规格要提高了数倍不止,人们的神情上更加的尊崇。
    世子是没有这么大威望,也没有这么大权利的,可谁让朱高炽的做法是全天下独一份呢。
    在燕王的“放纵下”,朱高炽权利大的没边,特别是建立的中华重工体系,让北平的繁荣提升了好几倍,人口也大幅增长,多少人从中获利,也成为不少人头上的“笼头”,不听话的人下场可都不太好。
    “来了。”
    老远看到朱高炽的专列,人们动了起来,级别低的,主动往前迎过去。
    当铁道马车停稳,先下来几名侍卫,然后才是朱高炽,等朱高炽下车后,随行人员源源不断的涌出。
    有都司官员,中华重工部门管事,长史府官员,甚至还有几名南方的商人。
    “拜见小王爷!”
    众人齐身上前行礼。
    “免礼!”
    朱高炽现在是世子,名份上和以往有了改变,现在叫他小王爷才是名正言顺。
    众人寒暄一番后,朱高炽否了坐轿子,也不要坐马车,直接骑马和众人前往了石匣营。
    石匣营是地方上的常驻军营,不是临时的,所以营地是修建好的兵堡,各项设施齐全。
    由中华重工调拨转款,提供给石匣营,准备了宴会。
    宴会中。
    鸡鸭鱼肉,糕点米酒,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进行一半时,将领们轮流来主桌敬酒,首敬的当仁不让自是朱高炽,而且不少将领的调动,还是朱高炽亲自主导的。
    例如真定卫千户张武,举着酒杯兴奋的站到朱高炽面前,已经十八岁的朱高炽,个头不比张武低。
    而且朱高炽的身影并不单薄,历史上是胖子,现在谈不上胖,更谈不上健壮,但也不像一般青年的薄弱。
    “小王爷,标下是张武。”举着酒杯的张武,忐忑的自我介绍。
    他虽然出身燕山卫,可燕山三护卫中,光百户就有两三百人,加上卫司衙门在北平城的有十二个卫所。
    所以能像朱能这些被小王爷留在身边做事的幸运儿并不多,明显张武不在此列。
    朱高炽端起的是清洌的米酒,笑盈盈的看着张武。
    张武此人是他看重的,在他的重点培养名单中,因为此人在历史上,是靖难功臣第十二名。
    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经过考验。
    不过呢,这些年来,踊跃出来不少的人才,加上两人之间缺少点运气,在朱高炽没有特意布置的前提下,两人的交集很少。
    “我记得你。”朱高炽笑道,“你去了真定卫,要好好做事,不要辜负父王的期待。”
    随着小王爷的这句话,不少人暗暗看了眼张武,记住了此人的样子,只要此人不出错,迟早会窜起来。
    张武酒还没有喝,脸上已经红了,激动的语无伦次,最后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朱高炽陪了一小口,张武忍住心中要诉说的话,知道后面还有不少人等着,遗憾的告退。
    宴会进行了整整一个时辰,结束后,朱高炽回到石匣营为他准备的房间歇息。
    小王爷歇息了,石匣营不能歇。
    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张的复查,生怕下午的时候出现意外。
    朱高炽睡了小半个时辰,文书等时间到了,进来小心的叫醒朱高炽,朱高炽打了个哈欠起身。
    校场上。
    有一排长桌,上面整齐的摆放了鸟铳,三眼火铳,重炮,轻炮四样火器。
    当然了,为了避免意外,火药和铅弹被信任的人看顾。
    朱高炽和其余人坐在看台上,丘福也在陪同中,见人齐了,请示了朱高炽,然后向下方发出命令。
    下面的军官,见到台上的旗帜,然后走到士兵们身旁,在军官的号令下,十名士兵拿起桌上的鸟铳。
    “预备,开始。”
    十名士兵动了起来。
    先是洗铳,然后装入火药,因为纸装火药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所以士兵们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用搠杖压实后,再装弹丸一枚,继续用搠杖往铳管送下。
    还不算完,装好了弹丸,继续用一张纸片团成丸状送入铳管,用搠杖送入以塞住弹丸,避免铳向下时弹丸滑出。
    打开火门,用另外装在锡鳖(用锡熔铸的一种鳖形贮药罐)里的细火药倒入鸟铳火门内,作为引发之用。
    做完了这些动作,士兵们拿着手里的鸟铳,铳口向上的晃了晃,火药进入线门,关上火门。
    最后把火绳安进鸟铳扳机的龙头,所有装填工作算是完成。
    十名士兵前手托住铳身的中部,后手开火门,即拿铳身后尾,人脸贴托后尾之上,用一只眼看后照门对前准星,前准星对准一百五十步外的靶子。
    “放!”
    一旁的另兵大声喊到。
    士兵们用右手食指拨扳机向后,夹着燃烧的火绳的火绳夹往下一压,碰到了药室,然后药燃铳响。
    “砰砰砰。”
    士兵们中,升起一股烟雾,随后迎风飘散。
    鸟铳的精度不低,但也达不到后世步枪的精度,不过靶子上,仍然有不少的弹点。
    这个成绩,令将领们脸上动容。
    如此的距离,如此的威力,如此的精度,和以往的火器大为不同,已经有了质的改变。
    士兵们重复了三轮,让成绩更有说服力。
    十几杆未上弹的鸟铳,被送到台上,由诸将亲自审视,一旁还有人讲解。
    “这里是枪机护板。”
    “这个位置叫蛇杆。”
    “这是主弹簧,这是连动臂,这是连杆与连动臂连接的开口,这是火绳夹,这是扳机杆……”
    “鸟铳铳管的长度与口径之比大约在五十比一和七十比一之间,比现有火铳铳管与口径的比值大。”
    “铳管长能使火药在铳膛内充分燃烧,产生较大的推力,使弹丸出膛后具有较大的初速度,获得平直的弹道,射中较远的目标。”
    一旁的技术人员,骄傲的说道:“当然,这种结构设计,对鸟铳制造工艺要求较高,由于要求铳管直且光滑,制造时花在钻筒的时间较长,因此制造鸟铳的费用比较高。”
    “不过因为采用蒸汽机动力,制造成本达到了最低的地步。”
    “制作鸟铳需要的材料,十斤铁才能出一斤精铁,以及需要各种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只有我中华重工有这个能力,可以海量的制造,整个天下都赶不上。”
    对技术人员的得意,朱高炽没有反驳。
    在明中期的嘉靖朝,鸟铳一年也才制造了一万杆,而当下的中华重工,一年也可以制造一万杆,还是在刚投入生产的情况下。
    如果有需要,朱高炽可以建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第五座……,因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让他有这个底气。
    “鸟铳用的火绳,是麻绳制造,用盐水等特制药水浸泡晾干,点燃后,燃烧的速度非常缓慢,半个时辰只燃烧三存。”
    众人望过去,果然火绳上,有隐隐若现的火星,处于燃烧的状态。
    这些技术,除了蒸汽机技术,其余都是明中后期的技术,包括弹簧部件和特质火绳等。
    朱高炽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唯独不满的是对装填速度有些不满意。
    刚才他暗中算过,每轮发射间隔,大概要一分钟发射一发,而历史上戚家军的装填速速,是两分钟三发才算合格。
    不过军事上,朱高炽不缺人才,毕竟现在是明初,多的是战火中成长的将领。
    很快有人提议,可以使用三段射击法提高发射速度。
    三段射击法是当下驻守云南的沐英发明的。
    欧洲三段击战术的最早的记录是英国内战时,1746年的克洛登会战出现,比明朝要晚了数百年。
    使用三段射击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火绳枪装填慢的弊端。
    众人你一言我一眼,对新式火器都诞生了不少的想法,把现有的军事技术,搬用到鸟铳身上。
    甚至提出了战车模式。
    箭矢威力不如火药,鸟铳子弹可以射穿不少的障碍物,而明军士兵在车厢后面,却可以挡住箭矢,岂不是立于不败之地。
    可能是碰巧,也可能是必然,正好是戚继光兵书中,对车兵与铳兵使用的一种战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