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蕃人使者
作者:明月共举杯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最新章节     
    然而,即便短短一月之内,楚国连失两支柱,这也并不是结束。
    似乎在神武九年内,上天特意针对楚国。
    在紧接着不久的神武九年八月初十的日子,西南方面传来消息。
    自济慧死后,西南三藩国和南诏、大理两夷国,频频调动兵马,似乎有所异动。
    西南区域,可能随时再度爆发战争。
    这等危急时候,黔中郡必须要有足够分量的人马镇守,这才能维护楚国在那边的利益。
    于是悲痛之下,陆渊只能派出蓝彩儿,用其为西南一郡三国安抚使,以王后之尊,先天之位,代替他各位大王,为楚国稳定西南,抚慰地方。
    随后又在同月十九日,宁国大扩军的消息传到楚国。
    面对这个扬州境内死敌的举动,自然引起楚国上下警惕。
    于是在稍稍安排了一下国务后,陆渊便令孙思文这位崔长青的女婿,同时也是朝中的右相监政。
    让这位如今楚国文官的领袖,来整合国内官场,抚平崔长青去世后的政局混乱。
    以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还有半点也不逊色与崔长青的资历,想来不用多久,便能传来好消息。
    楚国君臣之间,尤其是陆渊与孙思文、周青、崔长青等人之间的情谊,绝对远远超出外人想象。
    他们以为楚国在经历接连震荡之后,可能需要数月半年的稳定。
    但实质上,这个时间可能只需一两个月,便可彻底稳定楚国。
    至于楚国北伐之事。
    但早就制定好了计划的情况下,一个早就闲赋在家,不怎么插手国政的左相去世,所能带来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甚至在崔长青离去当日,楚国境内的各项兵马粮草调动,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历经二十余年,在陆渊、孙思文、崔长青等人的倾力之下,所打造出的高效官僚体系,可不是那些已经立国数百上千年,早已腐朽不堪的各国能比拟的。
    这个新生的政体,足以爆发出让世人瞩目的璀璨。
    而陆渊也在做好这诸多安排后,就调动兵马,率军前往楚宁边界的巴丘大营,在那里巡视防务,演练兵马,戒备楚国。
    不过在率军前往巴丘之时,趁着这个光明正大调动兵马的机会,一支楚国禁军乘着水师船队,无声无息间,便顺江而上,开往了襄阳之地。
    这点隐藏在楚国大规模兵马调动之中,谁也没有发觉,包括周国。
    相反。
    在看到楚国接二连三的死去重量级人物,并且西南和东面边境,都出现巨大动荡与威胁。
    甚至国内右相和楚王本人,都被拖在两处地方之后,周国朝堂上下,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心中仅剩下的一丝戒备,也彻底消散了。
    楚国在接受了这些接连挫折后,又被这么大麻烦缠身,此时稳定国内都嫌不够,肯定是没有余力再对外用兵了。
    而周国,也可以彻底解除防备了。
    原先在汉中郡准备动员的民夫,此时也都全部取消了动员令。
    如今周国缺粮,一口气动员二十万民夫,哪怕只是暂时的,对于粮草的消耗也是很大的。
    此时能省一点,对周国来说,那都是好的。
    于是就这般,在这场粮食贸易之中,本该提起重重戒备的周国,在楚国接二连三的消息传回之后,终是全部彻底取消。
    甚至看到如今楚国混乱模样,周国朝堂诸多公卿中,还出现了是否趁着南境安稳的良机,将汉中郡的那位南柱国大将军给调去陇西郡,以应对那边现在越来越激烈的战事。
    不过陇西郡战事重要,但汉中郡作为周国南疆,问题同样也重要无比。
    所以此事只是有人提出了这么个意见,但很快就被更多的人给否决了,倒没真实行成。
    只是管中窥豹。
    这种提议能够出现,可见在楚国层层迷雾之下,周国是彻底被蒙蔽过去了。
    陆渊的瞒天过海之计,在这突然到来的天时人和之下,可谓大获成功。
    ……
    时间缓缓而过。
    正在外间纷纷扰扰,周边各国都抱着看乐子的心态,观摩的楚国不断平复那接二连三的挫折时。
    九月深秋,楚国这次出征所要动用的各部大军,也随着各地调集出售周国粮草的时候,陆续抵达了西川、襄阳二郡。
    此时距离周楚两国相约贸易的日期,也只剩下一月时间。
    不过楚国各地的粮草还未调集完全,混杂在粮草之中,大军征战时所需要的物资,此时也还没有筹备齐全。
    同时周国那边,对于这次购买粮草的银钱,也还没筹措完全。
    虽然周国是霸国,坐拥八郡,地广四万里,生民两千万,每年的财政收入,听闻就足有上亿两银子。
    但周国收入多,花钱的地方也多。
    每年百万常备大军,哪怕是在和平时期,一年的军饷开支也要六千万两银子以上。
    如今更是战乱,军饷再多上五成,甚至一倍,也都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光是常备兵马,现如今的周国军费支出,便在九千万两银子左右。
    可除了常备兵马之外,周国还同样征发了百万左右的民夫。
    哪怕这些民夫不用发饷银,可你总得给他们准备一些兵器,提供每日吃食吧?
    这百万人一年下来,没个千万两银子,那也是养不起的。
    再加上周国朝廷的开支,周国地方官府的开支,周国皇室的开支,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额外开支……
    不客气的讲,如今周国一年的财政开支,绝对在一亿两千万两银子以上。
    对比周国每年一亿两银子的收入,直接每年赤字两千万两银子。
    当然。
    具体的赤字规模,肯定不可能这样死板,绝对是上下浮动的。
    可能有的年份赤字的多,有的年份赤字的少。
    但不管如何,周国现在每年都在拿出千万两银子以上的积蓄,在补贴每年亏损的财政,这是可以肯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
    周国这场和雪原蕃人的战争,已经打了几年了?
    陆渊若是没记错的话,雪原蕃人的入侵,起始是神武六年,夏季的那场洪水。
    而今已经是神武九年深秋,细细算下来,此战已经持续三年有余了。
    三年多的时间,每年补贴两千万两银子,周国国库之中,少说也掏出了六千万两银子来。
    这么大笔开销,哪怕周国底子再厚,也扛不住这么出血啊。
    用钱的地方那么多,三处战场,地方各郡,朝廷各部,哪个不是嗷嗷叫着要钱,都哭着说穷。
    如今周国购买一千万石粮食,哪怕是按照每斤米六文钱的价格来买,按照此时的银价折算,也需六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笔款项,几乎等于周国库藏积蓄,每年给财政的补贴的三分之一了。
    在大放血了三年多后,哪怕以周国的底蕴,此时仓促间想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也有些咬牙吃力。
    此时不得不在国内多方筹措,从各项开支中节省一笔,还是捐赠一笔,再向世族公卿们募捐一笔,期间也少不了各种利益交换,阴谋诡计……
    多方纠缠之下,周国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于是便如楚国一样,掐着三月之期,慢慢去筹备银钱了。
    而对于此事,陆渊倒是乐见其成。
    因为按照当初之约,两国交易粮食的日期,当在今年的十月初三。
    此前便提过了。
    如今气候天象,那是一年冷过一年。
    按照近两年的趋势,到十月下旬的时候,江南之地,便会下起第一场雪了。
    汉中郡位于汉水流域,是北地与江南交界之处,甚至因为和北边重重山岭阻隔的缘故,气候其实接近江南。
    所以如果将交易时间拖到十月,那么等陆渊发动奇袭,待到周人反应过来时,北地已经下半个月的雪了。
    处于江南气候的汉中郡,也差不多迎来初雪。
    到时大雪一下,寒风一吹,天地间一片白皑皑。
    在这等寒冷时节,大雪封了山,北边周国就算想调兵南下,派人来支援汉中郡,也已经做不到了。
    面对层层风雪,周人纵然能聚数十万兵,也只能站在山岭北边,望着已经封路的冰雪,谓然长叹。
    最终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从容攻取汉中郡,彻底丢失这块南部领土。
    到时有着一整个冬季的缓冲,楚国打下汉中郡后,也能趁此时机从容布防,派遣人手占据各个关卡,依托天险之地,阻敌于境外。
    如此对峙个两三年,不,以周国如今的窘迫,可能对这个半年一载,周人就不得不屈服,承认楚国对于汉中的占据。
    楚国也能以轻微的代价,完成击败霸主,拓地一郡的大收获。
    简直完美。
    所以有这么一个大愿景在前,陆渊对于时间的拖延,自然是乐于见成的。
    而且开战的时间慢一点,对楚国来说,其实也有好处。
    国内朝堂上,经过近月时间的整顿,孙思文果然没辜负陆渊期望。
    在他领兵巡视边疆的时候,巴陵那边就有好消息传来。
    经过一番恩威并施,长袖善舞之后,有着陆渊的支持,孙思文已经彻底稳定了朝堂,消弥了崔长青死去的影响。
    而朝堂一稳,剩下一些地方官府,归于稳定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楚国官场,算是稳住了阵脚。
    如今已经彻底接过了所有权力的孙思文,已经开始按照原定计划,从朝堂和地方调集各种物资,开始配合陆渊这场汉中征讨之战。
    这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食、军械、药物等物资。
    没有这些,一场大战,先天就输了四成。
    至于钱财,对楚国来说,反倒不那么重要。
    这次周国筹集了六百六十万两银子来买粮,这么大一笔钱财,足够支撑楚国一场战争的消耗了。
    反正都是要翻脸的。
    到时候直接一场突袭,楚国筹集的粮食,周国筹集的银子,正好就拿来用了。
    还省了辛苦搬运的麻烦,可谓两全其美。
    陆渊有时候想想,也不由为自己这个计划,感到自得。
    ……
    楚国各项准备愈发的完善,汉中之战的开始日期,也在不断逼近。
    在外界一片唱衰之中,因为陆渊的刻意隐瞒,谁也没有察觉到,一场战争即将开始。
    甚至就连楚国内部的很多人,包括朝堂上的那些各部首官,除了少数一两个接触的具体事物的人外,也被蒙在了鼓中。
    易经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
    陆渊谋划的虽然是兵法战事,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军事机密,绝不可轻泄。
    情报的重要,所有人都清楚。
    征战二十余年,在保密工作上,他向来重视无比,没有疏漏。
    只是在一切都快要准备妥当的时候,在九月底,雪地高原上,一批突然来客,进入了河谷郡,并很快下山,穿过西川,乘舟而下,来到了巴陵城。
    王宫内。
    在接到了通报之后,这批雪原上的客人刚抵达巴陵,刚率军从边境返回的陆渊,便接近了他们。
    “几位从西而来,不远万里,跋涉雪原,来这巴陵寻孤,不知所谓何事?”
    彼此互报身份,见过礼后,陆渊语气平静的问道。
    说话的同时,也打量着下面五人。
    下方五人,四男一女,皆头上梳辫,身着皮衣,一副草原牧民打扮。
    大约在半月前,这五人领着一支百人小队,便穿过了河谷郡与雪原间的崎区小道,进入了河谷郡内。
    到了地方之后,直接自报家门,称自己乃是雪地高原上,呼延部、铁力部、真颜部、朵思部等雪原四王,还有大摩教的使者。
    此次前来,乃是奉四王和灵女的命令,前来出使楚国。
    雪原四王都是雪地高原上,拥有部众过百万的大部落之主,算上附庸,每一个雪原之王能影响的雪原蕃人,都有数百万之多。
    四王加起来,能影响统治的蕃人,直接超过千万之众。
    至于大摩教,这是雪地高原之上,流传最广,历史最久的一个教派。
    整个雪原上的蕃人,九成九以上都信仰大摩神,尊其为雪原的创世神,所有蕃人的血脉源头,万灵之祖。
    而大摩教内,实行双灵制。
    即灵主、灵女。
    灵主者,教派之主也,专门负责教内各项杂物,处理世俗向的事情。
    灵女者,教派之魂也,专门负责祭祀大摩神,一心奉道,除了信仰外,别无其它,地位尊崇。
    如今雪原四王和大摩教联合,几乎可以代表整个雪原蕃人,他们一起派出使者,自然引起了河谷郡官府的重视。
    当地郡守在得到消息后,几乎是立刻就派出了一千郡兵,护送这支使团前往西川。
    而后镇守当地的西川黄玄闻听之后,也招来这些使者接见,进行确认和试探。
    不过这些使者嘴巴都很严。
    在面对黄玄的时候,不论怎么试探,一个个都不肯松出口风,说出自己出使的意图。
    最终黄玄无奈,只能在确认他们身份为真之后,通过神念联系,告知本体此事。
    然后继续派出兵马,护着他们赶来巴陵了。
    这也是为何陆渊本来在楚宁边境,好好的巡视防务,操练兵马,此时却急匆匆赶回巴陵的原因。
    因为这支使团,背后代表的身份着实重要,象征着整个雪原蕃人势力,由不得他不重视。
    大殿内。
    五位使者听到陆渊询问,彼此对视了一眼,最终由中间那位代表着大摩教的女性蕃人,站了出来。
    只见她向着陆渊微微行礼,然后开口道:“尊敬的楚王,我等这次前来,是想和您联合,一起对付可恶的周人。”
    “对付周人?”
    陆渊听到这话,没多少意外,这些日子得到消息后,他对于这些蕃人使者的来意,心中早就有所猜测,此时不过证实了这一点罢了。
    只是虽然证实了对方来意,但对于对方的请求,他只是微微一笑,饶有兴致的问道:“贵使不知可曾听闻,我大楚刚与周国达成一笔交易,正准备卖给他们一千万石粮食。
    如今周楚两国,虽然谈不上盟邦,但也是关系良好。
    如此情况下,孤为何要背弃周国,放着大好生意不做,反而帮助你们,一起对付周国这个强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然楚国早就有打算,并且已经完成了准备,即将发动一场针对周国的战争。
    哪怕这些蕃人不来,自己也要对周国动手。
    但在动手之前,若是能趁着机会,从这些蕃人手中敲诈一笔,这对陆渊来说,无疑也是额外收获。
    这些蕃人万里迢迢,跋山涉水而来,想来也没天真到以为空口白话,就能说动楚国出兵的吧。
    他们手中,定然握有不少好处,自信能说动自己。
    陆渊对此,表示颇为期待。
    他很想知道,这些蕃人打算用什么东西,来说服自己。
    临了开战前,还能有这么一笔横财,着实是意外之喜了。
    而听陆渊这般问,那位大摩教使者神情一肃,郑重开口道:“金银、灵药、女人,只要楚王愿意与我们联手,我雪原蕃人愿意献上这些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