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如此秀才
作者:曼娜日记   教授别c我了我在写作业最新章节     
    李惟俭随在李纨身后,绕行六扇玻璃屏风时,便见西面的碧纱橱。

    转过屏风,抬眼就见上头额匾题着‘荣庆堂’三字,下方是大幅的孔雀仙鹤鸳鸯图,图前一软塌,其上端坐三人。

    左边一人十来岁年纪,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刻下偎在贾母怀中好奇张望,此人应是贾宝玉;

    右边一人瞧着比宝玉稍小,肤如白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鬓,簪上一支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这小姑娘便是黛玉了;

    再看正中,满头银发,面相富态,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一手揽着宝玉,一手扯着黛玉,刻下正颔首笑吟吟看向自己。这位料想便是贾母了。

    李纨急行两步,罕见带着笑意一福:“老太太,这便是族弟俭哥儿。”

    李惟俭上前见礼,拱手作揖道:“请老太太安,愿老太太福寿康宁。”

    “好,好,”连道两声,贾母探手招呼道:“珠哥儿媳妇,快招呼俭哥儿落座。”

    “哎。”

    李纨应了一声,不待忙活,鸳鸯等丫鬟便搬来椅子,请李纨与李惟俭落座。

    二人却不急着落座,李纨逐个介绍,“这是凤姐儿,俭哥儿当称一声二嫂子。”

    左侧上首坐着的女子起身,看年岁不过双十,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见过二嫂子。”李惟俭拱手为礼。

    王熙凤回了一福:“俭兄弟好。”

    李惟俭看将过去,这凤辣子竟与之对视了一眼,转头娇笑之际目光流连乜斜,这才笑道:“都道龙生龙、凤生凤,珠大嫂子这般品貌已是难得,不想这俭哥儿也是如此。那话怎么说的来着?玉……”

    贾母怀中的宝玉见李惟俭样貌不俗,顿时生出亲近之意,当即接嘴道:“玉树临风。”

    又有一小姑娘道:“玉质金相。”

    李纨又逐个介绍,先是宝玉,而后是迎春、黛玉。与黛玉见礼时,李惟俭忽而道:“林妹妹,我来时路过扬州,与令尊林御使会过一面。”

    原本淡然,还沉浸在自己小性儿中的黛玉,闻言顿时面色生动起来。

    “我……我父亲可还好?”

    “都好,”李惟俭微笑颔首,自袖口抽出一封信,扫了眼确认不曾拿错,这才递过去:“林御使托我给妹妹带的信。”

    林黛玉抢也似的接过,随即后知后觉似乎有些失礼,连忙屈身一福:“多谢俭大哥。”

    “林妹妹客气了。”

    一旁的贾母诧异道:“俭哥儿还见过如海?”

    “是,去岁院试之前就曾见过林御使一面,此番入京顺路拜见了一番,想着捎带物什什么的。”

    “好好,俭哥儿有心了。”贾母连声称赞。

    李纨又介绍了探春、惜春,那先前说‘玉质金相’的,便是探春。

    如此一番,李纨与李惟俭这才落座。他抬头一瞥,便见对面姹紫嫣红,三个小姑娘好奇的打量着自己,见自己看过来,顿时掩口笑着避过。

    软塌上的贾母发话:“俭哥儿,老亲家可还好?”

    “托老太太福,大伯一切都好,只是上了年岁,腊月里感了风寒,年前方才大好。”

    李守中年岁比贾母小不了几岁,又曾任国子监祭酒这等清贵官儿,是以贾母尊一声老亲家也不为过。

    贾母又随口问起金陵风物,江南情形。李惟俭一一作答,因是贾母便有些感怀道:“一晃儿几十年,也不知这辈子还能不能活着回金陵瞧瞧。”

    李惟俭就笑道:“我瞧着老太太面色红润、身子康健,若真想回去瞧瞧,赶明儿春暖花开,乘船走运河回一趟金陵也不算什么。”

    他前脚说完,后脚王熙凤就道:“老祖宗要回金陵可是不易。这一大家子上上下下都指老祖宗呢,您这一走,家里还不得乱了营?”

    “哪里就乱了营?”

    王熙凤掰着指头点算道:“您听我算算啊。您这一走,宝玉、黛玉得带着吧?宝玉、黛玉都带了,几个妹妹总不能厚此薄彼。小的都走了,太太哪里放得下心?太太要是也去,这路上总要有人鞍前马后的打点、伺候,孙媳妇怕是也要跟着。算算府里头的正经女主子都走了,指望一帮爷们儿管家,可不就是乱了营?”

    贾母仰头大笑:“你这泼皮破落户,要这么说,我要回一趟金陵,岂不是要全家都跟着?”

    “可不就是嘛,要回啊,就得全家上上下下一起回。”

    李惟俭赔着微笑,目光扫过王熙凤。也不知凤辣子是有意还是无意,将荣国府上下点算一番,偏生漏过了大姐姐李纨。临了还来了句‘正经女主子’都走了,这岂不是指桑骂槐?

    再看荣庆堂里,王夫人始终不曾露面,贾母又待自己颇为亲厚,想来苛待李纨的便是王夫人与王熙凤了。这内中缘由尚且不知,只能留待以后探查。

    说过笑过,贾母便道:“俭哥儿不是外人,凤丫头,你寻个幽静的地方安置了。”

    “是。”

    贾母看向李惟俭:“俭哥儿随行可带了随从?”

    李惟俭道:“带了一仆一婢,刻下在仪门外等着。”

    贾母道:“那怎么够?再打发两个丫鬟,伺候着俭哥儿好生读书。”

    王熙凤又应了一声,说道:“老祖宗,这宅子有两处,一处比邻梨香院,就隔着一条夹道,出入有一角门,也算便捷;另一处在东北上,有一侧门通私巷。这两处各有各的好,还得老祖宗拿主意。”

    贾母不假思索道:“就东北上那一处,我记得与珠哥儿媳妇挨着?”

    李纨赶忙道:“回老太太,中间儿就隔着一条夹道。”

    贾母笑道:“你们姐弟挨着也好照应。”

    王熙凤又道:“还得是老祖宗想得周全。至于丫鬟,林之孝家的前儿刚求到孙媳妇这儿,说给她闺女小红换个差遣。”

    “小红是哪个?”

    “现在是宝兄弟处的三等丫鬟。”

    “哦,”贾母也不在意,径直道:“林之孝家的既然开了口,那就拨给俭哥儿。”顿了顿,又道:“正好我这儿有个丫头,调教了大半年,也拨给俭哥儿了。”

    李惟俭忙不迭起身道谢。贾母便让李纨带着李惟俭去安置,二人当即起身告辞。王熙凤又跟出来安排诸般事宜。

    这一行方才走,贾母怀中的宝玉便道:“好容易遇到个清奇俊逸的男儿,放着好好的神仙不当,偏要去当那国贼禄鬼一般的浊物,真是可惜。”

    黛玉攥着信笺正心中激荡,听得此言,先是想起宝玉之前种种,又感念李惟俭千里送信,当即蹙眉怼道:“你自己不求上进,怎么反倒编排起人家上进的?俭大哥是国贼禄鬼,我父亲只怕也是?”

    “好妹妹,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姑父……姑父自然是忧国忧民的好官儿。”

    宝玉顿时讪讪,陪着笑讨好黛玉,黛玉攥着信笺歪头只是不理。贾母一手揽着一个,笑道:“怎么又闹起来了?”

    下方的探春便笑道:“祖母不用理会,二哥哥与林姐姐向来是好一阵儿、坏一阵儿,这会子闹了别扭,过了一会儿只怕就和好了。”

    贾母笑容更盛,只觉得两个小人儿分外可心。

    鸳鸯上前禀报:“老太太,太太来了。”

    话音落下,王夫人便转过屏风,上前与贾母见了礼,落座后王夫人便道:“老太太见过俭哥儿了?”

    “见过了,瞧着就是个好的。我打发凤丫头去安置,就在东北上那院子。”

    贾母如此安排,王夫人不敢置喙,说道:“的确是个好的。文龙那孩子先前瞧了一眼,回来说俭哥儿只怕就是当日援手的那义士。”

    “呀。”探春惊呼一声,连忙捂着嘴,眼中满是讶异与惊喜。小姑娘还道那义士定然是膀大腰圆的侠士,不想竟是先前白衣翩翩的俭哥儿!

    余者连同贾母都惊讶不已,贾母道:“竟然还有此事?这么说俭哥儿还是个文武双全的?”

    王夫人道:“可说是呢,李家诗书传家,想不到竟有俭哥儿这般的子弟。”

    贾母便道:“文武双全好啊,我看俭哥儿言谈沉稳,日后定然有出息。”

    荣庆堂里赞叹连连,宝玉神情恹恹,一半是可惜这般人物非得去求仕途经济,一半是因着平素都是大家夸赞他,如今却夸起了旁人,心中有些别扭。

    他偷眼去看黛玉,却见黛玉附和了两声,便低头瞧着手中的信笺,当即心中熨帖了少许。

    迎春是个锯嘴葫芦,惜春又冷口冷心,只探春雀跃不已,心中将李惟俭当做了周瑜那般的人物。转念又觉周瑜过世太早,有些不吉利,便又将李惟俭比作辛弃疾。

    可辛弃疾又不得志,奈何探春所知人物有限,一时间竟寻不到妥帖的人物做比。

    却说另一边,王熙凤领着李纨、李惟俭到得东北上那处幽静小院,此处一直充作客院,每日都有仆役洒扫,一应物什俱全,可称得上是拎包入住。

    王熙凤让李纨与李惟俭稍稍歇息,她便告辞,去安排旁的事宜。

    她一走,李惟俭看向李纨,李纨顿时有些慌张,生怕他又说出‘苛待’之类的话语,因是紧忙说道:“俭哥儿舟车劳顿,想来也累了。你先歇息一阵,晚些我带兰哥儿来认舅舅。”

    李惟俭若有所思,也不点破,负手笑道:“也好,晚些我去拜会大姐姐。”

    李纨颔首,随着素云、碧月走到院门前,又回头瞧了一眼,这才匆匆而去。

    李惟俭立在院中四下打量,这小院虽只一进,却宽敞明亮,正房窗棂里用的都是素净透明的玻璃。正房三间不带耳房,左右各有两间厢房。

    他正打量着,便听得脚步声渐近,却是管事婆子引着一仆一婢到了门前。

    那婢女与李惟俭年岁相当,身量中等,略略有些壮实,一张小圆脸生得眉清目秀;那仆人二十出头年岁,身量高出李惟俭大半个头,生得粗手粗脚、膀大腰圆,面相略有些凶,仔细看又与那婢女有些挂相。

    谢过管事婆子,小院里暂且只余主仆三人。

    李惟俭笑着招呼道:“进来进来,以后就住这儿了……哦,海平得去后院裙带房住,给你找地方安置了吗?”

    那男仆冷哼一声,也不应声。婢女瞪着一双杏眼四下张望,说道:“真是奢遮,便是皇帝老子的居所也就这般了吧?”

    “胡说,大明宫可比此处奢遮多了。”李惟俭说着,负手踱步进了正房。

    男仆海平提着刀、挎弓,背后还背着个硕大的书箱,昂首阔步紧随其进了正房,一双贼眼四下扫量,随即压低声音冷声道:“李公子,这贾府也到了,那三千两银子什么时候了账?”

    “急什么?”李惟俭撩开衣袍,施施然坐在正厅太师椅上,淡然道:“李家你跟着去了,两淮巡盐御史林家你也去了,如今又来了荣国公府。这般多奢遮人物,指头缝儿随便漏点儿就比那三千两银子多。”

    “啧,”海平恼道:“我实在纳罕,李公子既然有这般奢遮人物做亲戚,何苦找上当铺借银子买了个秀才?那捐监才四百两银子。”(注一)

    “你懂什么?”李惟俭优哉游哉道:“捐监能跟秀才一个样儿吗?日后老爷我为官作宰的,要是被人扒出来是捐监出身,那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真他娘的稀奇,长这么大见过当官儿的借贷的,还头一回见识考个秀才也要借贷的。”说着,海平咬牙道:“您李公子来日如何官运亨通我管不着,只是提醒您一句,一年为期,九出十三归。这日子到了李公子要是还不上,可别怪我不客气。”

    李惟俭半闭着眼睛摆摆手:“知道了,别打扰老爷我闭目养神,且将东西都安置了,自己滚去吃饭吧。”

    婢女这会子迈过门槛进得正房,咧嘴笑道:“哥,咱们以后就住这儿吗?瞧着比东家住得还阔绰!”

    李惟俭纠正道:“是你随着老爷我住这儿,你哥得去后院裙带房跟小厮住一起。”他忽而睁开眼,说道:“对了,四儿这名字不大好,以后你就叫琇莹了。”(注二)

    正当此时,外间忽而传来叫声:“俭四爷可在?二奶奶打发我来给四爷送丫鬟来了。”

    (注一:明清两季,县试、府试案首去考院试,基本都会录取,算是上峰给下官颜面。花费不菲,但用不上三千两。主角借用的银子大部分用作别的花销。

    注二:有匪君子,充耳琇莹。出自卫风·淇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