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东粗略地想了一下以后的方略,就开始询问了解情况:“村里还剩下多少人?”
“我们艾口子村原来有26户120余口人,现在只剩下32口人了,其中青壮18人,妇女10人,还有孩童4人,其他都被万恶的鞑子屠杀了,特别是老弱,鞑子认为没有用,又跑不快,几乎都被杀害了。”谢三愤怒地回应到。
许东随即简单地向幸存村民询问了些情况。艾口子村位于旅顺口的渤海湾方向内侧,往西南约二十里的海上有一个三四平方公里大小,叫草屿岛的小岛,岛上常驻人口不多,有三四户渔民,其他村民只有捕鱼的时候会去靠泊一下。
艾口子村大都是天启年间辽东丢失时,四处逃难过来的辽民,村民姓氏较杂。村里最富裕的一个沈姓大户,平时做些生意,在鞑子进村时就被屠了全家,只有女儿沈云因长得漂亮,被鞑子白甲留下准备奸淫,其他村民大都是家境贫寒的渔民。
通过一番询问,有几个村民给许东留下了较深印象。一个当然是谢三,是逃亡的军户,长得孔武有力,胆子也比较大;一个是村里唯一的铁匠,名字叫李大牛,以前当过军队的匠户,自己说曾经打过火铳;还有两人是兄弟两,吴东、吴南,身材不高,皮肤晒的黑黝黝的,水性很好,是村里操船打鱼的能手。
另外就是先前差点被鞑子侮辱的沈云了,是沈家唯一幸存的嫡女,在村里长得也最漂亮,以前是沈阳城里的大户人家,因避战乱流落到这里,所以还读过一些书,算是村里现在唯一的知识分子了。
许东看了看这些村民,觉得运气还不错,看来以后可以培养出几个得力帮手,这比一个人白手起家强多了。于是,许东便对大家说:“刚才我审问了鞑子俘虏,估计鞑子很快就会发现哨马队失踪,不出意外明天就会找到这里,如果大家想活下去,我们就要早做准备。”
由于长期对鞑子的惧怕,村民们一听都流露出了恐惧的神情,犹豫了下一起说到:“一切但凭恩公吩咐。”
“好!俗话说蛇无头不立,要对付凶残的鞑子,我们没有人带头,一盘散沙肯定是不行的。
大家也别恩公恩公地叫了,我叫许东,大家可以叫我名字,是从海外回来的汉人,所以带了一些外面先进的武器,但弹药不多,以后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许东毫无犹豫地接过了带头的责任,顺便编了个由头解释下自己的来历,以便村民安心。
“可不敢直呼恩公之名,要不我们还是称呼您为公子吧”村民回应道。
“行,怎么称呼都可以。下面我们要立即为应付明天的鞑子做准备,谢三你带两个人跟我一起清点缴获的物资,再看看村里还有多少粮食。吴东、吴南兄弟去看看还有没可以用的渔船,有的话准备一下可以转移人员物资。大牛你去召集下村里会泥工、木匠等的人员,并收集相关材料。沈云你召集下妇人们给大家准备晚饭。”许东干净利落地吩咐下去。
很快,缴获的物资就清点完了。鞑子哨马队都是一人双马,进村前应该已经抢过一些东西,进村后又洗劫了不少人家,所以物资还不少。
一共缴获了10匹马,6套盔甲,鞑子哨马人人穿甲,白甲兵着的是双层甲,五把砍刀,三套弓箭,两支投枪。马上还驼着不少物资,大概有白银1000多两,金银首饰若干,布五匹,粮食两石。另外村里还有约十石的存粮和一些鱼干、盐等物资,大概够三十多个人吃两个月左右。
清点完物资,许东又想到了明朝的斩首军功制度,5个鞑子的首级可是一笔不小的功劳,运作好了对于借助朝廷力量在当前乱世立足大有益处。于是许东带人将鞑子首级割下,并找了点石灰进行硝制,准备找机会向明廷报功。
过了一回,吴东兄弟和李大牛等人陆续回来。吴东他们找回了三条渔船,两条能载重约二千斤,乘大概十来个人,另一条大一点,可以载重五六吨。李大牛召集了3名会一点木工、泥工等粗浅手艺的村民,并收集了一些木材铁器等可用物资。
“公子,晚饭已经准备好了。”这是时沈云也快步走过来回话,白里透红的小脸上还沾了一点生火烧饭时的黑灰。“好的,那先吃饭,吃完饭我们再合计。”许东应道。
晚饭做得是大米饭,配了点鱼干和菜叶,对一般村民来讲已经是过年都难得吃到的好饭了。许东在部队养成快速吃饭的习惯,三五分钟就扒拉完两大碗饭,看着村民都还在吃,就先到村口附近看了下地形。
村子南边就是许东爬上礁石、翻过山坡进来的方向,东边是不通路的高山,西边是一个小海湾,平时村民打渔都是从这里下海,北边有一条通往旅顺方向的小路。
鞑子如果来袭肯定是从北边的小路骑马进来。村子连寨墙都没有,基本无险可守,剩下的人又不多,长期坚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只能趁鞑子还不了解情况,明天看能不能伏击一下后撤走。鞑子不擅长水战,先撤到草屿岛是比较好的选择。许东察看了下地形,心里便有了计较。
回到村口,村民都已经吃完饭。许东把几个骨干召集起来说:“鞑子估计明天就要来袭,村子已经不安全。明天一早,吴东你们兄弟两就先用渔船把妇孺和物资转移到草屿岛上。
谢三你选八九个身体好一点的青壮,留下来跟我一起伏击鞑子,我们要趁鞑子不备,再缴获一些兵器物资,伏击完后再全体撤到草屿岛,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有,一切从公子安排。”谢三等人答到。
“好,吴东你们先去准备,物资统一由沈云负责登记,其他村民收拾好个人要带的物品,晚上准备睡觉。谢三你们跟我去准备明天伏击的事。”许东继续吩咐。
村民闻令就分头开始行动,只有谢三等9名青壮还留在原地。
“有没有会射箭的”许东问。
“我以前打猎的时候射过。”“我也会一点。”两名分别叫李守信、沈大成的村民回答。
“好,你们各领一套弓箭,抓紧练一练,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过要注意节约用箭,多瞄准,找找感觉。”许东吩咐。
“有没有会骑马的”许东接着问。村民在辽东生活已久,大部分都回答会骑,其中谢三和两名分别叫吴家雄、谢进的村民以前当过马夫,骑术还不错。
于是,许东给大家一人分了一匹马当做坐骑,同时把所有的盔甲和武器都分了下去。其中6个人披甲,5个人拿刀,2个人拿投枪,2个人拿弓箭,还有一个人暂时拿棍子。还有一副弓箭没有其他人会用,许东就暂时自己背着。加自己一共十个人的小队,就是许东现有的武装力量。
如果光靠这些缴获的冷兵器和未经训练的村民,许东肯定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让几个毫无军事技能的村民去伏击现在正处在武力巅峰的后金鞑子,只能说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许东在陆战队经过严格的实战锤炼,很清楚一般平民跟职业军人的差距,绝不是一个现代大学生、白领之类穿回明末,招点流民就可以大杀四方的。幸好,许东还有随身穿越带来的现代武器装备这个大杀器。
许东又查看了一下所带的装备,身上穿的是超薄碳素纤维防弹盔甲,能够防住大口径步枪的近距离射击,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武器能打穿它的防护;头上戴的是多功能战术头盔,不仅防护效果好,还有夜视、望远和激光测距功能,而且设计时就考虑了野战环境,采取的是太阳能充电,应该可以用较长时间。
随身带了两支枪,一支20式自动步枪,配弹300发,一支15式手枪,配弹60发,刚进村的时候射杀4个鞑子用掉了4发步枪弹,其他弹都还在,这是许东的习惯,任何时候都不会浪费子弹。
肩上背的单兵作战背囊里,除了一个基数的子弹,还有10枚手雷,一个急救包,一台战术平板电脑,一部卫星手持机,一个太阳能充电器,还有强光手电、军用望远镜、指北针、高度仪和单兵干粮等一些小物件。
至于一起穿越过来的气垫艇,艇上还有不少物资,需要等回再去清点一下。一想到这些跨时代的装备,许东顿时觉得心里有底了,就是不太好解释物品来历。后来一想,穿越这种事都发生了,还解释个毛线来历啊。
想到气垫艇的事,许东觉得现在跟村民之间的熟悉和信任还不够,况且自己随身带的装备打明天的伏击战也够了,就决定先不跟他们说了。
乘着夏季天黑的晚,许东带着大家在北边进村的唯一道路上挖了一些陷马坑,又挖了几个陷阱,砍来树木做了一些障碍,防止鞑子的马队直接冲进来,给还没来得及训练的青壮造成重大伤亡。
差不多忙完路障设置,天就完全黑了,这个年代也没啥照明设备,大部分村民还有夜盲症,许东就让大家早点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