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国之柱石,定海神针
作者:兴霸天   从李元芳开始最新章节     
    第450章国之柱石,定海神针

    “陛下还没来?”

    当武后、皇后带着一群命妇入场,看到空着的主位时,前者目光微微闪烁,后者的脸色则控制不住地变了。

    政治人物是必须时常露面的,圣人为九五之尊,一国之主,更是要现于人前,如果自始至终都不出现,群臣难免恐慌,甚至会生出圣人已崩,秘不发丧的可怕猜想。

    不过由于种种礼仪的耗时耗力,除非那种精力特别旺盛的,一般也不会全程陪同。

    实际上,想要知道皇帝身体如何,看他们开不开朝会,在大朝会上能陪同多久,就能窥知一二。

    李弘近来基本停了朝会,献俘盛会比起大朝会更加重要,却迟迟不露面,身体状况自然很糟糕。

    武后想到这里,端坐在席位上的腰背更加挺得笔直,望去精神焕发,威仪十足。

    群臣的视线,先是望向脸色难看,坐立难安的皇后,然后下意识聚集在这位面无表情,气场全开的太后身上。

    不得不说,这两位一经比较,确实高下立判。

    且不说高台上的暗流涌动,下面的节目表演也是一场接着一场。

    等到天色暗下,灯火点起,金法敏父子领衔起舞的大曲奏到高潮时,通报声终于响起:“圣人至!!”

    群臣立刻起身,武后和皇后也站了起来,看着远处一座高大封闭的帝辇被抬了过来。

    李弘从太子时期,就得李治赏赐帝辇,往来宫内一直坐在里面,但相比起以前,这次的御辇遮起了帘布,只能隐约看到一道身影端坐在其中。

    “你拒绝我的帮助,现在与昔日端坐在御幄内的先帝,又有什么区别?”

    武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扫了眼随行的李彦,眼神顿时凌厉起来:“不信任家人,却相信外臣,真是糊涂!”

    李彦的感应何等敏锐,立刻回望过来,目光中倒是没有什么厉色,依旧是往常的平和淡定。

    武后冷哼一声,收回了视线:“李元芳,你现在能宠辱不惊,且看你能维持到几时!”

    有皇帝的支持,即便是自己这位太后,也奈何不得这位大权在握的臣子,等最予以信任的皇帝没了,再来较量不迟!

    眼见帝辇被抬到宽大的主位上,李弘似乎是强自振作的声音从里面传出:“诸位免礼,此番与公同心,共襄盛举,乃我大唐之幸!”

    群臣齐齐高颂:“吾皇万岁!大唐万年!”

    这本是准备好的礼节,可此时说着,总隐隐透出几分言不由衷的感觉。

    甚至连舞台之上的金法敏父子,都感受到了异常。

    金政明与父亲把臂同舞时,就低声道:“父王,这大唐皇帝显然要不行了,他只有一个独子,年纪还很小,乱兆已现啊!”

    金法敏仰天看向漫天星辰,许下心愿:“大唐人亡政息,朝局混乱,我新罗复国的机会就来了,真是天助我也!”

    父子俩觉得看到了希望,拼命压抑心中的狂喜,是真的以满腔的热情在舞蹈,甚至将不少臣子的目光都吸引过去。

    李彦就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这新罗人别的不行,跳舞确实有天赋。

    以后每逢大节日,就让新罗男团上去热舞,也是靓丽的风景线。

    其他臣子就没他这么好的心态了,一场本该欢欣鼓舞的盛会,以一种并不圆满的姿态落下帷幕。

    等到圣人坐着帝辇回宫,群臣告退,刚刚出了宫城,不少人就朝着李彦这边聚了过来。

    狄仁杰、丘神绩等内卫亲信是毫无疑问的,苗神客、元万顷等以昔日北门学士为首的寒门官员,也毫不迟疑地跟了过来,就连原本处于武将队列中的薛楚玉,都和兄长薛讷低语几句后,同样朝着这边靠拢。

    薛楚玉虽然年轻,但如今薛仁贵得到起复,以那位老将军在军中的威望影响力,他的表态是不容忽视的。

    其他臣子不禁为之侧目,神情变得凝重。

    以前不觉得,只是认为这位李阁领能力强,又深谙为官之道,才能得两朝天子的信赖。

    可如今看来,他不仅自身光芒万丈,在如此年纪轻轻的阶段,就已经聚拢了这么多能臣,哪怕完全不考虑出身,也俨然是朝廷里举足轻重的一股中坚力量了。

    李彦感受到了各方注目,并不以为意,现在确实不是低调的时候,带着众人回到李府之中,进正堂入座。

    茶水奉上,众人先润了润喉咙,调整好状态后,李彦开门见山,抛下一枚重磅炸弹:“就在刚刚,陛下有意让怀英入阁,补来侍郎之位。”

    丘神绩笑了笑,他之前不就是这般想的么,没想到圣人居然与他所见略同?

    狄仁杰脸色则是剧变,不喜反惊,刚要开口,李彦已经道:“我替怀英婉拒了,陛下善于纳谏,并不强求。”

    狄仁杰松了一口气,诚恳地道:“六郎知我!多谢六郎!”

    李彦笑道:“也就是怀英你了,换成别人,恐怕就算知道不合适,也会心驰神往,那毕竟是宰相啊!”

    苗神客情不自禁地点头:“是啊,我等的毕生心愿也是成为宰相,哪怕有几分操之过急,但一想到那个位置,还是忍不住会心动,狄运使真非常人也!”

    狄仁杰苦笑:“苗郎中谬赞了,我亦有此平生大愿,只是骤得荣宠,恐有负于社稷,万死亦难辞其咎!”

    众人生出敬意,但想到圣人迫不及待地越级提拔狄仁杰,背后展现出的缘由,又不禁心头发寒。

    丘神绩眼见气氛不对,干脆代表大伙儿的心声,问出最关键的问题:“六郎,圣人龙体抱恙,到了何等地步?”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双目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位,李彦并没有故作迟疑,直接道:“如今还是未知之数,我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说尽力挽回。”

    众人怔了怔:“未知之数?尽力挽回?”

    圣人自从勤政病倒,不再早朝,其实大家就有准备,只是不能确定时间。

    毕竟先帝也早早病倒,后来又拖了十几年才驾崩,圣人哪怕从小病弱,毕竟年纪很轻,才二十五岁,应该能拖一拖?

    他们其实询问的,就是会不会是近期,没想到得到这么个回答。

    李彦不能细细解释,他虽然相信在场的人,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李弘的身体没有真正好转之前,这個口风是不可透的,却也叮嘱道:“如今朝中人心思动,尤其是那些本就不务实事,只知争权夺利之辈,更是以为窥到了机会,诸位当各司其职,尤其是漕司转运使,关系到各地州县的行政效率,万万不可半途而废!”

    众人稍稍沉默,脸色都有些难看,参差不齐地应道:“是!”

    李彦正色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我知大家都难免担心,陛下一旦病重,改革之策必遭反复,如今在漕司之上花费的心血,会付之于东流!”

    “但实际上,人不亡政也息的情况依旧很多,每一项改革的推动,本来就是万分艰巨的,我们甚至不能奢求短时间内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那根本不现实,唯有脚踏实地,每每进步一点,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让我大唐盛世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当然,这也不免有几分空话套话的意思,事实上我也担心至今所做出的改变,在将来的某一日同样是毁于一旦,历史又回归到了相似的轨道中,并不以人力意志所转移。”

    “但若是全都是这般想法,或许我们至今还是分封制度,连郡县都不复存在,那是大秦始皇帝做出的改变!”

    “一千年了,中央集权,郡县制度至今如此,再过一千年,恐怕也不会改变!”

    “秦历二世而亡,却又经万世而存,因为它推动的变革代代相传,大秦的精神以另一种方式活跃在这片土地上!”

    “所以!”

    “近了说,我们最终的成果,若能影响到几代人,已不负来世间走一遭!”

    “远了讲,我们如今的作为,所有改革者做出的积极改变,都如大秦的郡县,代代相传,永不断绝!”

    “诸位以为如何?”

    狄仁杰目光明亮,苗神客等人亦是深受感染,堂内众人齐齐起身,诚心实意地道:“有李阁领在,我等的心便定了,愿唯李阁领马首是瞻,改变这世间的不公,代代相传,永不断绝!”

    李彦举杯:“恰恰相反,是有诸位实干之人,才是我大唐之幸,天下万民之幸!我敬诸位!请!”

    众人共饮,气氛确实安定下来。

    他们平日里都是实干之人,相信自己的行为,而非空口承诺。

    可经此一役,才猛然发现,有一位领头者,对于稳定人心是多么重要。

    只要这位最年轻的内卫阁领,忠武将军回到了洛阳,信心就油然而生,工作起来也有了干劲,对于未来更有了指望。

    有这位国之柱石,定海神针在,大唐就不会乱!

    感谢书友“月夜乌鸦”“夜虚问”“弦鹤”“恻然倾听”“人比黄花胖”“超高校级的做梦人”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