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豪强进化
作者:长篇MU子乱文   奶头被几个流浪汉吃肿了最新章节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74章豪强进化刘备素来意志坚定,因此并没有叹息太多。

    他刘备之前倒是想依赖豪强,问题那颍川士族和大族们压根儿看不上他……

    再说了,由他兴复的汉室,就算差也总比那送晋朝要好吧?

    叹息完刘备憋笑道:

    “孝武皇帝若是知晓后世如此戏称于他,恐怕定要抄其家。”

    “大哥你莫要说笑。”张飞嘟囔道:“后世那军队可怕得紧。”

    “冠军侯再世我看也悬。”

    对于各种调侃称呼众人现在也习惯不少,这种调侃如今看来反倒更像是一种嘉奖,一种后世的认可。

    君不见那千古一帝的李世民被人张嘴二凤闭口李二?

    而且张飞想起来,那赵云都被戏称云妹呢…

    庞统首先便摇头:

    “豪强之祸,酷吏不得解,实非良策!”

    “财帛能动人心,土地能动人命!”

    史记仅收录酷吏十人,然孝文孝景帝孝武帝三朝,酷吏何止十人?

    随即庞统看着刘备一脸头大的表情,赶忙安慰道:

    “然酷吏亦有威慑之用,主公或许可在益州设一能吏典狱掌刑,以此规蜀中豪强。”

    刘备沉思了一下不知不觉点了点头。

    益州好就好在这里,地方不大,豪强更弱,什么郭杨柳杜赵,以如今之兵力只手就能镇压。

    孔明则是建议道:

    “等到三月过后成都之繁忙便能告一段落,主公或可效仿孝武皇帝下《劝学令》,请百姓将年岁不满十六者也送来开蒙。”

    在孔明看来,随着纸价愈来愈贱,百姓读书识字所需要花的钱也愈来愈少,如此识字的人多了,政令推行起来也更加容易不少。

    甚至孔明还想起来正月时去江州附近改制盐法的经历,当地一老丈坚持认为火井有妖邪,用火井煮的盐定为害人之物。

    开民智,亦任重道远啊。

    刘备也觉得这个可以,随即便看到张松站了出来:

    “主公与军师小太学之策功在千秋,然主公与军师俱都繁忙。”

    “臣本蜀人,厚颜相请能执掌小太学,定不负主公与军师之心血。”

    刘备颔首,张松之诚有时都会让他感觉不好意思,而且本身也是成都人,操办此事倒确实更靠谱。

    旁边坐着的刘巴顿时感觉到了压力,本来都是益州新投臣子,你如此做我无动于衷岂不是让主公觉得我有意见?

    当下也无奈道:“臣请与子仲共制商贾赋税之法,定然不重演算缗告缗之旧祸。”

    是的,在刘巴如今眼光看来武帝的这道政策毫无疑问是臭棋,钱没收到名声还烂了。

    糜竺从沉思中抬起头:“啊?”

    ……

    甘露殿中群臣无语,眼看着他们的陛下,堂堂大唐国主,如今躺在甘露殿的榻上捧腹大笑。

    汉武帝被叫小猪陛下就这么好笑?

    最终众臣只能暂时当没看到,主要也不清楚这种事儿有没有必要劝谏。

    杜如晦沉思了一下道:

    “在后世看来,这商贾之税似乎极为重要。”

    长孙无忌觉得显而易见:

    “克明看这地图,唐之外如此辽阔,后世多国林立,国与国不同,定然要通过商贾官市互通有无。”

    “那唐之周边我等尚能谋划征伐,然如那大秦之地,相隔数万里,如何兵伐?”

    “只是后世似乎对儒生略有偏见?”

    房玄龄起身,一边踱步一边摇头道:

    “齐鲁之儒懂什么经济之策?装腔迂阔,读经书不晓通变,言圣言而不明治国。何言偏见?”

    说着说着房玄龄脚步一顿,看到那阎立本的画纸上,大唐国主正在活灵活现的捧腹打滚。

    房玄龄只当没看见,赶紧踱开,随口问道:

    “只是不知这穿越是何意?”

    杜如晦倒是还有印象:

    “此前光幕有语陛下穿越刘禅,让人入青史,想来应是后世奇诡之谈。”

    相较于这小猪陛下,初唐有完整的汉魏晋和南北朝能够参考。

    因此这对于盐铁、商税以及太学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便只能从细枝末节才猜测了。

    几臣默契的对豪强之说避而不谈,不是陛下开头的话实在难以把握尺度,但各自心中都有心思。

    【东汉是豪强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失去了皇权的打压,豪强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在刘秀废除了郡国的武装力量之后,地方上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进化出了庄园地主这种究极形态。

    其中佼佼者是汉桓帝时的崔寔,他这位首屈一指的具有文化的大地主甚至写了《四民月令》来指导其他地主们怎么管理庄园。

    在这本书中就能看到,一个合格的庄园需要包括农业、养蚕、纺织、酿酒、制药、养马等产业。

    军事上需要有角弓弩,练五兵,习战射,武库和辎重车属于标配,武帝时有的坞堡在这一时期成了庄园标配。

    而如崔寔这样的大家族,庄园内兼具农林渔牧副的特点,足以关起门来自己生产,给主家提供丰富的物资支持,从而安心攫取政治权利。

    比如崔寔,祖父崔骃是著名学者,与班固齐名,父亲崔瑗亦是学者,与大儒马融、张衡乃是挚友。

    堂兄崔烈,官至太尉,侄子崔钧,乃是三国名士,字州平,与诸葛亮相交莫逆。

    崔寔家族起于涿郡,后改至博陵郡,也就是后来那个很著名的,甚至引得二凤忌惮的博陵崔氏。

    虽然唐初时二凤亲手打压,但晚唐时博陵崔被公推“士族之冠”,终唐一朝出宰相十六人。

    不过唐后声音就骤减,大概是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终于被重创了,在南宋博陵崔彻底没落。

    另外一种豪强则是借着东汉开国的这股学风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子:经学化而后世官化。

    简单来说就是先用家产做学问,做学问之后养名,养名完毕之后就正式入仕途掌权。

    因为当时的大儒是可以自己收弟子的,因此只要有点钱的豪强即使不能送儿子入洛阳念太学,也会送到本地大儒那里,与其他豪强交好结党。

    这条路线走的最顺的是弘农杨氏,虽然他们自己不认,但都知道是始于分项羽尸的赤泉侯杨喜。

    杨喜曾孙杨敞为昭帝时丞相,司马迁女婿;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有四世太尉、东京名族之名。

    不过后来就不太顺,三国时杨修杨彪被杀,西晋时杨骏等因外戚专权诛三族,东晋时杨亮一族被桓玄刘裕连杀,弘农杨氏就此断绝。

    看这两条路线就能大概明白,名士、权贵、世官、地主等相互促进,最终综合作用形成了汉末的一个个世家大族,如陈、荀、袁、马、曹、钟、杜等等。

    尤其到了汉末,皇权彻底旁落,对地方彻底约束力为零,郡望概念开始形成,当地百姓都是知豪强世家而不知皇帝,东汉已经在事实上被豪强世家门瓜分肢解。】

    今天成都府衙内的众人再次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土包子一样。

    “这博陵崔,从汉至唐末,经累五百年?”

    这是刘备的感叹,他只觉得难以想象。

    四五百年,能积累多少财富?攫取多少土地?历战乱而不倒,经改朝换代还能出十几个宰相。

    张飞鄙夷:

    “看光幕这意思,经累五百年,竟未有一人为将!”

    “经五胡乱华依然苟活,乱世不思报国,真乃光幕说的那吸血虫!”

    “还好改成了博陵崔,若还是涿郡崔,俺老张还嫌丢脸呢!”

    庞统笑嘻嘻道:

    “若还是涿郡崔,说不定人家反倒看不起翼德你呢。”

    张飞不屑道:“乃公用的他看起?”

    “后世知俺之名,晓俺忠义,那博陵崔坟朝哪头?”

    “俺二哥说得好,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者也!”

    庞统拱了拱手,只觉得这张飞读了书虽然不改火爆脾气,但说话确实有条理了很多。

    同时也赞同道:

    “就如那崔州平,被后世记得既还是因为是孔明之友,名士之名何人羡哉?”

    孔明大笑,摇摇头只觉得今日真是长见识了:

    “知豪强之祸,未曾想这豪强竟能历数百年而不倒,并能与帝氏争名。”

    “也就是那唐初须宽仁,且地方豪强易匿罪,否则……”

    庞统嘴角勾起来一个弧度,亦是摇头:

    “这博陵崔倒是懂得屈身忍辱,不生在江东可惜了。”

    刘备看到后面则是有点沉默:

    “若按这光幕所说,汉早该亡矣。”

    “而彼辈豪强,役使大汉百姓而起家,有丰饶之家业反倒暗图上位……”

    “真乃王朝之祸也!合该身死族灭!”

    一时间没人说话,只有孔明拱拱手道:

    “既如此,主公勿忘百姓所受之苦。”

    张飞毫不犹豫跟上:

    “俺老张早看那些高门大姓不顺眼了!”

    “他们争自己的三公九卿乃至窥视帝位,却让百姓去送死,哪有这般道理!”

    一时间府衙内众人侧目,唯有张飞哈哈大笑。

    ……

    甘露殿相对安静,直到李世民哈哈大笑:

    “彼辈乱党,唐家党祸,真是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