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正白下学回家,便见到了院子里的一堆瓷罐,向着正在指挥下人装车的母亲问道:“娘,这是买的什么?枣花玉露?这不是朱家的蜂蜜吗,怎么买了这么多?”
汤母看到儿子进门,笑道:“上次不是给你舅舅送去一罐嘛,你舅舅用了自是说好,又听说朱家会在铺子里发售,这才来信嘱托我,多买些送去府城。”
汤正白摊手道:“早说嘛,绍华都跟我说过,想要这蜂蜜直接去找他就是,哪还用等?”
汤母点他额头一下,宠溺道:“你舅舅也是听说了你那同窗的事情,才特意嘱咐的。你们是同窗,这是难得的缘分,像上次那样礼尚往来,自然多多益善,可像这次的银钱买卖,就尽量不要涉及。”
“不懂,不过舅舅这么说想来是有道理的。”汤正白懒得想这么复杂的事情,又道:“那也不用买这么多吧?”
“这种好东西,那自是要给亲朋故旧都送一送的,我还怕不够呢。”汤母赶儿子回屋休息,又忙着叮嘱下人们小心。
远在府城的知府林梦官,也收到了朱秉义送来的第二批枣花玉露,正安排下人们包裹严实,往京城送去。
前些天收到批复的奏本后,林梦官的心也放了下来,不出所料的并有得到太多的重视。拳头大的荔枝也的确勉强算做“普通”级别的祥瑞,奏本批复上也只是嘉奖几句,更多的还是叮嘱勤政爱民。
既然已经明白朝中对于此事的态度,林梦官当即给朱秉义回了封信,邀他有时间到府城一叙,信中还提到自己远在京城的恩师对这对“枣花玉露”多有赞赏。
朱秉义如何不明白老东家的意思,这次当即又带了一批“枣花玉露”,又带上新炮制好的药酒赶去府城。
朱绍华站在训练营的操场上,看着站的整整齐齐的三十个学员,满意中还带着一点意外。
他在之前的训练中,刻意提高了强度,从身体和精神上都将这些学员压迫到了极限,又故意放了一天假让他们都回家,其实是存了最后一次考验的意思。
被压缩到极限的情况下,突然放松开来,这个时候人的意志力是最容易被摧垮的。
“你们能全部回来,我很满意。但我也要告诉你们,从现在起,你们再也没有退出的机会了。从今天起,我将按照真正军人的标准来要求你们。”
朱绍华走到队伍正前方站定,喊道:“高宜年!”
“到!”
“出列!”
“是!”
最前排的高宜年正步出列,来到朱绍华右前侧立正。
朱绍华面向高宜年,伸出左手食指,指尖处一颗滚圆的翠绿色露珠悬浮而出,外笼一层毫光。
高宜年瞳孔微缩,看到这一幕的学员也都睁大了眼睛,心中喜悦如飓风呼啸而过,前些时日的训练场景涌上心头,酸甜苦辣翻涌而过。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已经逐渐深入本能,这会儿恐怕早就喧闹起来了。
对于完全没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明朝乡野少年而言,后世规范化的军事训练和管理是完全超出他们认知和理解的事物。而他们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眼前这一幕。他们不知道【晨曦之露】,但他们相信一定会有什么,就如眼前的一幕。
“伸出手,服下。”
高宜年伸出略微颤抖的右手,接住【晨曦之露】服下。
“入列。”
“是!”
“朱绍远!”
“朱绍成!”
“张学文!”
“宋经世!”
……
朱绍华先点名训练表现出色的几人,随后又按顺序点名出列,将【晨曦之露】亲自送到每个人手中。
接下来,朱绍华直接宣布开始训练,并没有再说什么鼓励人心的话语,没有必要了。
随后,朱绍华将三十人分为三个班,高宜年、朱绍远、朱绍成分别任班长。
之所以不用明朝军队建制,一来为了低调,二来这三十个人还不够三個小旗,他自己只能算半个总旗官,太掉身价,只能等以后人马多了再启用正式编制。
明代百户所下设总旗两个,各管50人,正七品。总旗管理5个小旗,每个小旗管10人。
【晨曦之露】对身体素质的强化是全方位的,而且对不同个体自身的天赋会有特别加成。所以接下来的训练目标就是全面提升训练强度,并深度挖掘每个人的天赋潜力。
训练标准和完成速度都飞速提高。
各项体能训练负重一百公斤起步。
队列训练以大阅兵标准要求。
文化课、战术课程学习内容也逐步加深。
实行全员军官培养模式,所有学员轮流担任班长。
朱绍华又把太叔公请来,传授战阵和冷兵器作战。
等训练步入正轨后,朱绍华又把自己也一知半解的后世特种作战知识丢给朱绍宗和太叔公,让他们自己琢磨,就不再全程跟随。
前几日,朱母又找了几个丫鬟,婉儿姐妹除了贴身服侍少爷穿衣吃饭之外,其他杂活也都免了。平日里都是跟着朱绍华东奔西走。
这会儿朱绍华带着婉儿姐妹到了主院,跟爷爷打个招呼后直奔后院。
后院中,李婶正带着几个族中妇人在忙碌。
因为合金树根干燥后呈现金黄色的特点,太叔公和老太爷一致认为编织出来的铠甲应该叫金甲。朱绍华虽然觉得略俗,不过还是从善如流了。
护卫队人员刚服用【晨曦之露】,体型还在变化,因此定制金甲还需等待。
李婶等人正在忙碌的编织的,是朱绍华设计的火炮。
当然,还是先用竹条试编。
自从合金榕树出现后,朱绍华就一直在想要制造什么样的炮。
在整个17世纪,各国舰炮规格纷杂,从3磅到42磅都有,绝大多数都是前装滑膛炮。
17世纪初期,舰炮后坐力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舰炮射击术提升,射速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第一次英荷战争战争中,英军已经能达到一小时四发的射速。
得益于射速的提升,舰队一轮炮击后可以不用撤出战斗进行装填,排队枪毙逐渐出现人传船的现象,战列线战术逐渐成型。
双方各排成一列,相对航行,距离两三百米时,相互倾泻炮弹。然后舰队转向返回,再次交错而过。
当然,真正的舰队同向航行,相对静止,排队枪毙的战术要到下个世纪要到才会真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