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性能超标的【天枢】
作者:老香樟   大明:我与那些奇奇怪怪的植物最新章节     
    “轰!”

    炮弹被推入炮管,弹带挤入合金树根膛线中,开始带动炮弹旋转。炮管中光滑的合金树根对炮弹几乎没有任何阻滞,在火药强大的推力下,炮弹轰然冲突,破开音障,极速旋转的弹头以平稳的姿态飞向目标。

    即便隔了一层厚厚的树墙,13公斤的火药轰鸣声,仍然让所有人耳朵嗡嗡作响,短暂失聪,连地面传来的轻微晃动都被忽略。

    朱绍华带头走出树墙,先检查一遍【天枢】,确认没有问题,再去查看靶墙。

    不出意料,400米距离外,50厘米厚的树墙干脆利落的崩出一个大洞,炮弹穿透树墙后变向,在五十米外的地面上打出一个大坑。

    众人看着榕树墙背面爆开的大片缺口,相顾骇然。

    即便没有见过火炮的也听人说过,可怎么会有这么大威力?

    婉儿记录好弹着点偏差,回去继续调整射击角度。

    连续几次后,确认【天枢】安全后,众人也就不躲在树墙后了,纷纷捂着耳朵围观,朱绍华干脆让他们都试试手,每人打上一炮。

    朱绍华也是第一次看到炮弹击发时的火炮状态,炮弹出膛后,在反作用力下,炮身急速后退,二号合金树根制作的反后坐力装置,轻松抵消掉炮身的冲击,往复几次后,炮身重新恢复稳定。

    随着一次次射击,婉儿调整的射击角度越来越精准。这种需要计算的东西,清儿的天赋好像还不太适应。

    带来的炮弹很快消耗一空,好在火药带的够多,朱绍华带着一群人现场教学,进行炮弹的复装。

    他先用特制的“马桶刷”将弹壳内简单清理,然后用只有不到半公分厚的软木塞从内部塞进火药孔,再打开定量的火药桶,将炮弹专用的颗粒火药倒入弹壳,最后将尾部略带锥形的弹头插入弹壳并挤紧。

    辊沟工艺是不要想了,并不适用于朱绍华设计的这个炮弹壳。

    如果不是即时使用的炮弹,而是要长期保存,火药孔要贴“防水贴”防潮,弹头尾部周圈也要涂刷杜仲胶后才会装入。

    粗算下来,大约四十秒就能复装完成,再算上来回运输时间,一分钟也足够了。这样的话,每门炮只需要配六个人现场复装炮弹,就能供应一门【天枢】连续射击。

    当然,海战的实际作战过程中也不可能长时间最大射速射击。这种配置还是主要为陆战中准备的。

    朱绍华印象中西方帆船战舰的船体厚度好像是在50厘米左右,但是不同等级的战舰似乎也有差别,但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记忆范围。

    他干脆就用50厘米厚度为标准,当然干木板和新鲜的树木完全是两回事。

    7.62x39子弹在2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50厘米厚的松木板,但是换成新鲜的树木,一半的效果都达不到。

    最终的测试结果,两种炮弹都击穿了1000米处的50厘米厚树墙,以及400米处的100厘米厚树墙。但在对树墙的破坏上,还是圆头弹更胜一筹,尖头弹的穿透力还是太强了。

    而在精准度方面,两种弹头在1000米范围内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差别。

    这就让朱绍华有点牙疼。

    首先,尖头弹可以排除了,穿透力太强,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的需求。

    其次,圆头弹勉强可用,但还需要想办法加强弹头的停滞作用。

    最后,在陆战中,对人员杀伤方面,还需要设计另外的弹头。否则【天枢】仍然只能当做大号步枪直射使用,曲射就算是废了。想想一枚枚“臭弹”直接扎进地下的情景,朱绍华就苦笑不已。

    其实这种情况还可以通过分装弹药,使用药包来调整发射药用量,从而调整射击距离来解决。

    但朱绍华本就是为了提高射速才强行提升的科技树,怎么能轻易妥协呢?

    朱绍华只能自我安慰:别人都是担心威力不够,只有我在担心威力太强,幸福的烦恼!

    直射射程测试已经完成,至于曲射射程,目前桃花岛上还没有合适的测试条件,而且能用到的机会很少,就暂时搁置。

    这门【天枢】朱绍华准备留在桃花岛,一是为了防备海贼,二来带回村中也不能示人,还得藏起来。

    高宜年和婉儿带人去重新选择炮位,安置【天枢】。

    朱绍华则跟四叔朱秉海一起查看基地建设的进展。

    此时岛上之人足有三百多口,有结束农忙的村民,有岛上原有的逃户,还有第一批招募的流民。这批流民中,除却正在训练的青壮,几乎都被分派到了桃花岛。

    人来人往,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后勤区域的临时住宿以及配套设施,都已经建造完成。

    虽然只是简单的木屋,但现在气温正好合适,又有【虫不理香榧】,临时住宿是没有问题的。

    训练营、砖窑、仓库、简易码头也都已经完成,其他的也都在建设之中。

    许多麦正在带着妹妹在榕树林中翻看地龙,她父亲在南岙村铸造坊上工,哥哥也跟着做了学徒,而她和母亲、妹妹则到了桃花岛。分派给她们的工作是养鸡,她在南岙村的时候也是做的这個,熟练的很。

    榕树林中的地龙已开始多了起来,等到刚建好的鸡栏养满鸡苗,这些地龙正好能派上用场。

    只是鸡栏才刚建好,她们母女三人都在忙活地龙分生的事情。

    看完地龙的许多麦,回到鸡栏旁边的一间砖房,砖房外面支着一个火灶,灶上铁锅中热气滚滚。而砖房内砌着两排土炕,许多麦伸手到床上盖着的被子下试了试,又俯下身,取出一枚鸡蛋放到眼皮上试了试,站起身对门外的妹妹喊道:“多米,你再去添把火,我试着凉了些。”

    在南岙村时,村里专门高价从外地请了哺坊的人,来传授她们孵化鸡苗的手艺,而后郑姐姐又教了火炕孵化的法子。

    宋朝时期就出现了人工孵化家禽的技术,到明朝时期已经趋于成熟。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就记载了粟火孵、稻糠孵的人工孵化技术,民间也出现了专门孵化种苗售卖的哺坊。

    朱绍华请人来传授孵化技术后,又将后世的火炕孵化法教给郑婉兮,让她带着一群小姑娘去试验,同时开了三十组样本,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得出可靠的方法。

    许多麦是所有人中学的最好的一个,此时火炕上的,就是她来桃花岛后,主持孵化的第一批一千枚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