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九月癸巳,晴,宜祭祀、出行。
停泊在梅山港的巨舰终于扬帆起航。
巡检员重复三次的检查工作完成,确认无误后向船长室汇报。
随后鼓声响起,五十多人共同推动绞盘,将两个重达两吨的船锚收起。
风帆控制室的铜制传声筒中传来升帆的命令,随后又有哨声信号确认。
两名风帆手转动标记有名称和刻度的绞盘,将横帆依次调整到要求的角度,听到传声筒中的确认信号后将绞盘锁死,然后再依次转动绞盘展开风帆。
【钓鱼佬的狂喜】制作的强力帆索,让这项工作轻松不少。
明朝官船上的岗位职责分工已经非常细致,郑和的宝船上就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职位分工。
但朱绍华还是更习惯后世常用的名称,因此也就对各个岗位名称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目前各个岗位上都是老新搭配,双倍人员编制,因为对所有人来说,【镇南号】都是全新的、未接触过的船型,所有人都处在学习阶段。
【镇南号】缓缓驶离梅山港,向着桃花岛方向驶去。
霩衢所在梅山港隘口处的烽堠,得了消息赶来的郭百户远远眺望,却见甲板上不见帆索,看着更像是一杆大旗的风帆自己转动起来,然后缓缓张开,忍不住叹道:“风帆竟能自动,还真是神仙手段啊!”
历史上西方的风帆战舰,为了尽可能多的装载火炮,悬挂更可能多的风帆,几乎压榨干净了船上的每一处空间。
大多数船员甚至连一张床铺都没有,晚上只能在炮位上或者过道中睡吊床,普通船员的生活条件是极为恶劣的。
而【镇南号】看起来更像是游轮,没有密集的火炮,没有错综复杂的风帆,人员数量只有同级别战舰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
船上计划装载的货物也只是朱绍华培育出来的一些高价值“特产”,所以船上的空间极为宽敞。
朱绍华带三叔人在船上巡视,随着船速逐渐提升起来,船身的平稳性仍然保持的很好,行走间竟然没什么摇晃的感觉。
今日东南风大约四到五级,所有横帆左旋四十五度之后,【镇南号】向正东方向行去,即便因为谨慎而没有满帆,但航速依然到了9节。
如今明朝以“更”定船速,测定船速使用的是“抛木测速”的办法,比较玄学。
所以朱绍华还是用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方法来测定船速,即距离除以时间,得出速度。
他觉得自己预估的10-12节的航速还是没问题的。
桃花岛上,得知消息的众人纷纷涌到海边看大船,随着【镇南号】身影越来越近,倒吸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镇南号】流畅的船身线条,还有极具工业美感的风帆,都让人目醉神迷。
离得近了之后,浑然一体毫无任何接缝的船身,配上犹如弯刀的船首以及笔直的船身腰线,带有菱形前脸的上层建筑,更是将简洁凌厉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木质的船身却体现出更多的金属质感,颇有披风斩棘的气势。
朱绍华乘小船上岸,先安排六门【天枢】装船,而【天璇】因为数量有限,只装了两门到船上试用,随后他才听高宜年汇报最近的情况。
“教官,最近海贼来的更频繁了,昨天夜里有三人划小船靠近,登岸刺探消息,被我们布设的暗桩抓了个正着。审问了才知道,他们竟然不是谢良吉的人,而是另一伙海贼,首领名叫刘黑皮的人。”
道场主体已经建好,只是里面还未布置完毕,朱绍华也就先拿来当做公房使用,布置了一些简单的桌椅家具。
两人入内坐下,跟在后面的姐妹俩取了茶具去泡茶。
听着高宜年的汇报,朱绍华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咱们这还成了肥肉了,怎么都盯上了?有没有说他们怎么得到的消息?”
高宜年回道:“这三人都不知道消息来源,但是他们说这不是第一次来了。上次他们驾船在远处观望,恰巧看到了来送货的福船,他们看吃水就觉得船上物资不少,于是才派了人来上岸查看。”
朱绍华盘算一下时间,上次家中福船来的时候运送的是最后一批【天枢】,还有一些其他物资,这海贼倒是挺会挑的。
他回答道:“不要急,等【镇南号】试航完成,就开始收拾他们。第二批学员训练的怎么样了?”
高宜年这段时间有些憔悴。
桃花岛的安危相当于交到了他的手上,而他们这点人,想要完全守住桃花岛根本不可能,只能加大巡逻时间和和密度,一个人顶三個人用,压力可想而知。
要不是服用两次【晨曦之露】的超强体质,根本坚持不下来。
所以他对第二批学员的训练最为上心,就盼着他们训练完成能分担更多的压力,笑道:“刚刚完成,幸亏最近【开阳】全部配齐,实弹训练进度快了很多。这三个营都开始独立执勤了,我总算能松一口气。”
姐妹俩端茶进来,高宜年忙起身接过道谢,又道:“还要多谢两位秘书提供的射击修正数据,我们的实弹射击才不用瞎摸索了。”
原先村中同龄人对于朱绍华的两个贴身丫鬟,只是当做邻家妹妹看待。可是随着朱绍华成为仙人子弟,她们俩的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绍华对她俩的偏爱。
但更重要的是,姐妹俩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人心服口服。
郑婉兮在工坊建造、火药配制、枪炮铸造等各项新工艺中,一直都是“技术总工”的身份。
最近【天璇】定型生产,训练营也开始了实弹训练,曲射射程涉及到射击参数计算,她还专门来桃花岛给训练营上过几节课。
而郑清扬可是护卫队的射击教练,在步枪射击方面,至今无人能超越。
朱绍宗一直担任训练营训导一职,朱绍华本来想给姐妹俩一个大匠的职位,但是被老妈念叨后,便干脆成立了一个秘书处,虽然明朝取消了秘书省这一机构,但秘书这一称号民间也并不陌生。
两姐妹便是秘书处的第一秘书和第二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