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情报
作者:三门齐开   怎么开导老婆接受其它男人最新章节     
    采购冬衣的事情由李纨负责,贾政并不参与,一则不懂,根本不知道京城的物价,二则没有做过买卖,虽然知道低收高卖,但其中的过程呢?贾政也没学过。

    外行不指挥内行,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这一日,贾母找来贾政,说:“你将贾珍父子送进了军营,现在,宁国府乱了套,你可有什么办法?”

    原来,前段时间,荣国府的农庄管家乌进孝送来一年的收成,而宁国府的管家则没有来,所以,贾母才说乱了套。

    京城的冬天来的很快,若不能在秋季收到足够吃的粮食,那么,宁国府就要花大笔的银子,用来买粮食。

    “不如让贾蔷去办?”贾政回道。

    贾蔷,宁国府的正派玄孙,由于长的风流俊俏,被贾珍接到身边生活,可后来传出贾珍与贾蔷有搅屎的嫌疑,就被贾珍放了出去,现在在外面有一栋自己的房子。

    贾母想了一下,就笑着说:“贾蔷也是好的。”

    于是,贾政就找来贾蔷,将前往农庄查看情况的事交给他,而贾蔷谢过贾政,领命而去。

    贾府无事后,贾政就来到民营,却见晴雯在责骂着几个小孩子。

    “怎么了?”贾政问道。

    “爷,这几个孩子偷鸡吃,”晴雯回道。

    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肉,就成了一种珍贵的资源。而贾政为了保证民工的生活质量,每隔三天,就会宰杀一批家畜,让民工吃上一块肉,但这也吸引了一批馋嘴孩子的目光。

    贾政朝孩子看去,只见他们低着头,紧张的将手背在后面,犹如像贾政小时候被老师检测而背不出书的样子。

    “既然吃了我贾家的肉,那就要做事,去山上打些猪吃的草吧,打完后,喂给猪吃,”贾政朝小孩说道。

    几个小孩欣喜的互相看了一眼,朝贾政跪拜行礼道:“谢老爷。”

    说完,就你追我赶的跑向山里。

    “爷,”晴雯挽着贾政的手,说:“你这样会惯坏他们的。”

    晴雯也是贫苦家的孩子,但她在主人家做丫鬟的时候,即使是再冷再饿,也没有偷吃主人家一点粮食,反而积极的帮主人家做女红,因为,只有做女红的时候,才能忘记肚子里的饥饿感,这也是她年纪轻轻,为何女红出众的原因。

    贾政拍了拍晴雯的手,说:“以后,这群孩子打了一捆草,你就给他们一点吃的,这样,他们也不会饿着肚子了。”

    在不吃肉的情况下,家里的粮食一般紧着青壮吃,而小孩子与妇人则吃个半饱。别看半饱带个‘饱’字,但那也是饿着肚子的啊。

    “嗯,”晴雯应道。

    贾政带着晴雯来到鸡院,有几个小斯正在看守,见贾政走来,便行礼道:“老爷。”

    “嗯,”贾政回道,就让其打开鸡院的门,走了进去。

    “咯,咯,咯···”

    鸡群见了陌生人,不停的咯咯叫着,有些下了蛋的母鸡,还会跳起来,啄贾政的裤子。

    “爷,你来这干啥?”

    晴雯小心翼翼的走着,防止一不小心踩到鸡屎。

    贾政倒不在意鸡屎,他狗屎都踩过,有些时候,更是不小心踩到人屎,区区鸡屎,自然不在意了。

    “我想孵化出小鸡,”贾政回道。

    贾政是知道人工孵化的,只需要温度合适,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孵化出小鸡,只是不知道具体的度数,也不知道具体的孵化时间,但这问问农夫就行了,他们能说出个大概。

    晴雯听了则是一愣,人怎么能孵化出小鸡?但她还是十分支持贾政的,于是,附在贾政耳边小声说道:“爷,你带回去孵化吧,只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小心些,不要压坏了。”

    “???”

    贾政无语,张开想说什么,脑袋却又一阵空白,只能黑着脸,捏了捏晴雯的脸,说:“瞎想什么呢!”

    贾政挑了几个蛋,再抓了一只老母鸡,感受了一下它的体温,才走出鸡院。

    孵化鸡蛋的温度跟人体温度差不多,大概37度左右。这温度,贾政可以依靠法力控制,并且,贾政将时间加速的神通用在上面,所以,你如果看见贾政手里盘着两个鸡蛋,千万不要惊讶,那是在孵化小鸡。

    十天后,小鸡孵化了出来,贾政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有小斯传来贾蔷的消息:贾蔷被农庄的人扣押了。

    贾政一道金光就闪到农庄,只见,贾蔷被捆在木桩上,周围站满了农夫。

    “诸位,今年粮食本就减产,这人还要拿走我们的口粮,你们说,怎么办?”农庄的管事问道。

    去年大旱,今年又闹旱灾,导致粮食减产严重,百姓日子过得十分贫苦,所以,贾蔷一来收粮,就有人将其绑了起来。

    究其原因,贾蔷不是贾珍罢了。

    “哼,怎么,你想怎么办?”

    贾政骑着金麒麟出现在空中,这吓的农庄的百姓全都趴在地上。

    “我···”

    管事脸色惨白的看着贾政,他原本以为,贾政已经厌恶宁国府,巴不得看宁国府出臭,才想贪点粮食,想让家里人吃个饱饭,哪里知道,贾政居然来了。

    “爷爷,爷爷,救我,”贾蔷见贾政来了,连忙呼喊道。

    贾蔷十七,贾政四十七岁,虽然两人相差三十岁,但按照辈分来说,是可以喊贾政为爷爷的。

    贾政一道风刃,直接将绳子劈开,于是,贾蔷身上的绳子就掉落在地上。

    “说,究竟是怎么回事,”贾政问道。

    “爷,这些贱民根本不想上交粮食,所以想绑了我,聚众谋反,”贾蔷恶狠狠的说道,一群佃农,若被绑上了聚众谋反的罪名,那么马上就会迎来官兵的屠杀。

    杀良冒功,自古有之,更何况主人家不要,杀起来,自然不会手软。

    贾政瞪了贾蔷一眼,然后朝瑟瑟发抖的管事问道:“我问你,究竟怎么回事,为什么不上交收成。”

    “老爷,实在是没有活路了,若是交了粮,咱们这个农庄的人,都得饿死,”管事说这句话的时候,脸色充满了死灰。

    “怎么会饿死?”贾政有点不理解,毕竟,乌进孝就交了大批的粮食。

    随后,管事带贾政看了看农田,农田很多,但水利设施十分少,大部分是几十年前修建的,已经老坏,剩下的,也出不了多少水。

    “老爷,今年大旱,我们全庄的人,不分男女老少,皆出来挑水,为此,还累死了好几个人,结果,地里还是结不出庄稼,而蔷少爷拿的是固定的粮,咱们交不出来,”管事的沉声说道。

    古代地主是按比例收粮的,一般来说,是3:7,即拿丰收时的7层。可有丰收,就有灾情,今年的粮食只有丰收年的一半,那就预示着,所有的粮食全部上交,还需要再倒贴2层的粮食。

    贾政听了,就知道这是自己的错,是自己吩咐贾蔷来收粮的,而贾蔷第一次做事,必想办的漂漂亮亮的,也就忽视了佃农的需求了。

    “今年,你们的田租就免了,所有收上来的粮,按照大人一个,小孩半个的比例,全部发下去,”贾政对管事的说道:“这件事一定要办好,若是搞砸了,你就到矿山给我挖矿去。”

    “是,”管事的欣喜的跪地磕头道:“谢谢老爷,谢谢老爷,老爷的大恩大德,小的永世不忘。”

    “多谢老爷···”

    “多谢老爷···”

    周围的佃农也纷纷磕头。

    “哼,”贾蔷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冷哼一声,才朝贾政走去。

    “走吧,”贾政一挥手,贾蔷脚下就升起一道彩云,于是,贾政带着贾蔷一道回到贾府。

    “李纨呢?”贾政一回到书房,就喊李纨。

    “爷,宫裁(李纨的字)去买冬衣了,”秦可卿走过来说道。

    “我到有件事找你,”贾政对秦可卿说:“马上调查今年的收成,要赶快将调查结果交给我,要赶快···”

    当年在卧室发现蟑螂的时候,暗地里就有十个蟑螂,今年宁国府农庄减产,那么,就有可能是整个京城,或者整个大夏都减产了。

    “是,”秦可卿见贾政神色着急,就连忙写了折子,让人去调查。

    “爷,这是江南的折子,你看一下吧,”秦可卿写完折子,又递过来一张。

    贾政接过一看,原来是江南盐商开始针对林如海了。

    “这件事不要让贾敏母女知道,”贾政对秦可卿说道:“等明年开春再说吧。”

    马上就入冬了,若是贾敏知道,争着抢着要回去,那就麻蛋了。

    “爷,这不妥的,若是姑爷出个意外,我怕贾敏会恨我们一生的,”秦可卿说道,相比于贾敏出现安全,秦可卿更加关注的是贾政的利益。

    贾政听了,又知道是两难的选择,于是,头疼的揉揉额头,说:“那你说怎么办?”

    “告知贾敏,再修书一封,让盐商留其一命,”秦可卿回道。

    “行,”

    贾政点头同意。

    很快,贾敏就惊慌的走了过来,一把扑进贾政的怀里,问:“老爷,如海怎么了?”

    “嘶,”贾政吸了一口冷气,看着贾敏美丽的脸庞,说道:“暂时没事,不过,淮州的盐商想害他,我想修书一封,让他们暂且住手。”

    “盐商想害如何?”贾敏惊呼道:“老爷,还请救救他。”

    “唉,你也是知道的,林如海想趁巡盐的机会,成为皇帝的心腹,但这势必要动许多人的利益,动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要么将盐商杀干净,要么···”

    贾政剩余的话没有说出来。

    “老爷,我想回去,不管生死,我都想陪着他,”贾敏激动的说道。

    “不行,马上就入冬了,怎么回去,”贾政拒绝道:“再说了,玉儿还在京城呢!”

    “老爷,你不是有彩云嘛,你用彩云带我回去吧,”贾敏说道,贾政用彩云带贾蔷回来,她是看见的,自然知道彩云的速度很快,而且能忽视高山深谷,艰难崎岖的道路。

    “我也有事做,暂时离不开,”贾政叹息道,若是用彩云的话,估计半个月就能到达淮州,但京城的事呢,半个月就不管了?

    贾敏顿时说不出话来,她不知道如何请求贾政送她回淮州。

    贾政见贾敏低落的低着头,便安慰道:“我有纵地金光的神通,可一瞬间抵达淮州,我会保住林如海的性命的,若你要回去的话,明年开春回去吧。”

    “谢老爷,”贾敏喜极而泣。

    贾政点点头,转过身,却见林黛玉脆生生的站在书房的门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