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只有一个,玄音工作室在搞理念欺诈!这就是李青衫和kuma的初步结论。
现实里,在量子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绝大部分的商品质量问题,购买者只要一个举报电话,就会有相关执法人员的投影降临,各种检测手段一上阵,结果很快就会出现。然后就是广告法的管辖范围,各种赔偿和惩罚接着出现。
正是因为新时代的质量检测和监督如此严谨和及时,最近十几年以来,各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商品欺诈,几乎已经绝迹。
但是,还有一种商品欺诈一直没退场,那就是概念忽悠。用一些玄之又玄的理论,附加在商品之上,搞出似是而非的效果,对受众进行大忽悠。
由于这类东西主要是心理作用,就算最先进的商品质量检测仪器,也无法检测每个人的想法,所以这种理念欺诈一直是警务安防最头疼的案件。
现在李青衫和kuma就是怀疑,玄音工作室在做这种理念欺诈。否则的话,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大名鼎鼎的工作室,怎么会找aitours组合来做推广?
心里有了怀疑后,李青衫和kuma对郝玄音的讲解,就没互动了,连哦、啊这种敷衍的语气词,也都没说,只是静静的等待,等对方自动结束。
忽然安静的场面,让郝玄音清醒过来,一打量李青衫和kuma的神情,他顿时苦笑起来,“你们不相信这套理念是吧?”
郝玄音问完,也不等兄妹俩回答,自嘲道,“也难怪,这种理论只在几十年前出现,如昙花一现,转眼几逝。别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就算浸淫在音乐器材这行的老人,也没人相信啊。”
是的,这套理念太玄乎了,除了郝玄音之外,业界根本没人相信,以至于他的电源自动转换装置研究出后,一年多的时间都无人问津。
无论是同行,还是各种歌手,都坚定地认为源自动转换装置是个忽悠人的东西。因为这件事,导致玄音工作室的名誉也急速下降,连郝玄音diy音乐器材的水平都被怀疑了。
要知道,对一般人而言,音乐器材这种东西,无论是乐器还是音响,根本区分不出高低好差,更多是心理因素,一些权威评价师说这个好,那就买这个;说不好,那就不买,还要跟着踩。
所以这大半年来,玄音工作室一直没开张,郝玄音都是靠以前积攒的老本在支撑开支,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也正是如此,他才要找aitours组合来做推广。
一来嘛,新人组合推广价格便宜。二来嘛,新人新思维,也许可以把这套理论灌输给aitours组合,进而推广到新的群体呢。
所以,即便心里已经灭了大半希望,郝玄音还是解释道,“其实,这套理论并不是我发现的,在四十多年前,《曲韵》曾经刊出一篇论文,写的就是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不过是将之实现出来而已。”
《曲韵》是新朝官方创办的一份杂志,是李唐内阁时期的李隆基创办,至今已经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主要刊登戏曲、音乐方面的新闻、研究成果。
因为历史悠久,《曲韵》的影响力早就走出新朝,在世界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音乐类杂志,无数音乐人都以自身作品能被《曲韵》刊发为荣。所以郝玄音一抬出这本杂志的名头,李青衫和kuma顿时来了兴趣。
“郝先生,你能说一下这篇论文的名字吗?我们想看看原文,也许能学习一些新知识。”
李青衫立即提出请求,kuma也不断点头,同时已经连接上《曲韵》的官方网站,做好搜索准备。
“论文题目叫《电源波频和频谱对音响音质的影响》,刊发在第15090期的《曲韵》上。”郝玄音说完,不等李青衫和kuma反应,转身就从旁边的书架抽出一本杂志,翻开目录后,递了过去。
李青衫一看,正是第15090期的《曲韵》,目录里面,最后一篇论文就是郝玄音说的那一偏。
还真有论文?李青衫饶有兴趣地接过杂志,并未立即阅读,而是给kuma使了个眼色。
——老妹,官网上找到这篇论文了吗?
——找到了,和郝先生提供的杂志是一样的。
kuma立即给了回复,证明郝玄音并没有说谎,特意制作一本假杂志来骗人。
既然不是骗人的,李青衫的兴趣越发浓郁,顿时低头看起论文。
《电源波频和频谱对音响音质的影响》这篇论文发表于可控核聚变技术出现之前,那时候科技发展还没现在这么厉害,各种实验手段也比较简陋,都要靠实物验证,所以论文里提供的实验数据并不多,只是几个对比组。
但是在理论方面,论文说得就很详细了。从播放器的声音产生说起,再到电源和波频和频谱区别,正弦波的可控和失控范围内,对音质实现的影响等等……
整个理论看上去非常完美,以李青衫的科学素养和音乐知识,根本看不出破绽,所以他再次望向kuma,发出疑问之色。
——老妹,你能看懂这篇论文吗?
——不是很懂。但是从实验数据来看,应该没有毛病。
kuma在心灵通道里回复着,同时凑到李青衫身边,在杂志上的一行文字划了一下,说道,“哥,你看这里。”
“电源对音质的影响,不仅仅限于20hz-20khz的范围内,更多表现在高频谐波?”李青衫读了出来,皱着眉头想了想,迟疑道:“所以说,这个理论还涉及到人耳正常听力范围之外?”
“是的,一般人的听力范围确实是20hz-20khz,但是一些音乐天才,他们可以听到更多的高频谐波,甚至能听到上兆赫兹的范围。”
郝玄音抢着解释起来,又道,“正是音乐天才们能听到更多的声音,他们对音乐的感触才会那么敏锐,这也是很多人和音乐天才的区别之一。”
“所以说,这篇论文的结论是否正确,要真正的音乐天才,才能辨识出来?”李青衫这下明白了。
也许当年审稿的人也是音乐天才,并且亲耳鉴证过相关实验。也许当年审稿的人不是音乐天才,但是出于某些考虑,譬如“皇帝的新衣”现象,所以给这篇论文通过了。
不管怎么样,现在既然涉及到自身的业务,李青衫决定要亲自验证一下,论文所说的结论,是否正确。他一转头,再次给kuma使了个眼色。
——kuma,启动正义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