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班门弄斧
作者:秋日蝉by茂山   父之过家庭大杂乱经典说说大全最新章节     
    “无知不是错,但用无知去污蔑别人,那是品德问题!”

    “看看你们这些话,不懂装懂,还要强行给别人挂标签,我堂堂华夏,什么时候流行这种做事风格了?你们知道羞耻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吗?”

    尚中正和黄培华也含怒而发,两人的量子身份标识带着高级会员的字幕特效,轰然砸落,把之前那些水军的弹幕碾得粉碎。

    尚都民族传统文化学院教授、北都国立音乐学院教授、蜀都音乐学院副院长,这三个金灿灿的身份标签,顿时震住直播间的观众。

    在新朝,最顶尖的音乐学院有两所,新朝国立音乐学院和华夏音乐学院,稍微低半筹的是七大都的官立音乐学院。但是,无论是国音、华音,还是七大都的官立音乐学院,都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学校。

    刘爱乐、尚中正、黄培华这三位,都是官方认证的教授,赫赫有名的音乐界大牛,这一出来说话,不但普通观众都安静下来,就连安德烈找来的水军,也都噤声,不敢再乱说。

    不过,安德烈身为欧德法人,又自认为音乐天才,可不怕这三位老人家,顿时阴测测道,“嘿,果然是新朝人的作风,一个官家两个帮,一窝浣熊三个臭。”

    明明是官官相护、一丘之貉,却被说得颠三倒四。不过很多人都明白,安德烈肯定没说好话。

    刘爱乐气得眉毛胡子一把抓,怒道,“别以为外国人就可以胡说八道。你知道李青衫的演奏里面,萧声的气息运用区别吗?低谷、高峰、连贯等等手法衔接吗?悠远、孤傲等情感表达的细微差别吗?”

    安德烈一时语塞,说实话,他真的听不出李青衫两次演奏的区别。这也是他始终无法突破,成为艺术大家的根本原因。但是,现在不是讨论艺术造诣的时候,而是给李青衫破脏水的时候。

    “呵呵呵,我是拜林音乐学院的博士声,根本听不出区别。所以新朝人,你们自己能听得清楚吗?”安德烈阴阳怪气的反问回去。

    “当然能!”黄培华立即出生,一边回忆李青衫的表演,一边说道,“两次的演奏里,前一次的略微平缓,情感表达稍微寡淡,乐韵回环短促,在正常演奏评比中,可以拿到一个a的分数。”

    “但是,第二次的演奏,完全补上那些缺点,整个曲子深远悠远,把梅花洁白如玉、凌霜傲雪精神彻底表达出来了。你要是连其中的细微差别都辨识不出,我倒是要怀疑,拜林音乐学院怎么会让你毕业了!”黄培华这一番话气势凌厉,当场将了安德烈一军。

    直播间里,kuma很配合,也不说话,只是把之前开启的直播系统插件展示出来。李青衫前后两次表演时,音效频谱和波动形成的图表对比,赫然展现。

    “哎,快看系统分析结果。两次表演真的有区别诶。”

    “对呀,虽然频谱波动形状很像,但两幅图的高低峰都很明显,后边那个要丰富很多啊。”

    “就是就是,三位老教授都出来证明了,爆衫哥的广告应该是真的!”

    观众们议论纷纷,面对强大的证据,已经悄悄站到李青衫这一边。不过安德烈才不会轻易认输,只是冷笑道:“对比图,在音效采集器上动一点手脚,就能做到。至于什么意境之类,不过是个人感觉的差异,毫无说服力。”

    “还有,主播说的那些理论,更是牛屎一样的东西,毫无常理可言,一句话,都是你们新朝人的骗局!”

    安德烈连发弹幕,随后还加了一个双倍大的弹幕,“我,一个外国人,来帮你们揭开骗局。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白求恩的国际精神!”

    还白求恩的国际精神?尚中正都被气乐了,立即发出一行弹幕,“你说自己是拜林音乐学院的博士生,那么知不知道,拜林音乐学院终身名誉教授瓦利尔先生曾经在四十五年前,在《曲韵》杂志审核通过了一篇论文《电源波频和频谱对音响音质的影响》?”

    听到瓦利尔这个名字,安德烈顿时一愣,脑海里迅速浮现一连串的人物关系。他——老师——拜林音乐学院的副院长佛里彻的——老师——拜林音乐学院终身名誉教授瓦利尔先生。

    仔细论起来,安德烈还是瓦利尔的徒孙呢。但是,在安德烈的记忆里,根本没有《电源波频和频谱对音响音质的影响》这篇论文的印象。

    安德烈对自己的记忆很有信心,立即冷笑道:“你,胡说九道!我老师的老师,根本没有审核过这样的论文!”

    “是吗?那你看看这是什么!”尚中正甩了一个连接到直播间聊天栏上,第15090期《曲韵》的封面赫然在目,最显眼的地方,就有一行字。

    “拜林音乐学院终身名誉教授瓦利尔先生,特邀审稿人,第三份通过论文《电源波频和频谱对音响音质的影响》。”

    很多观众都念出这行字,还纷纷点进链接,一看,却是《曲韵》的官方网站,上面的内容,就是这一期《曲韵》的扫描版。

    安德烈才看了两眼,就知道这是真的,顿时震惊不已,“这怎么可能,老师的老师,竟然会让两个新朝人过稿?而且这几个新朝人竟然还记得?”

    实际上,老一辈的音乐家中,很多人的艺术造诣很高,心胸也非常阔达,对于艺术的执着,远远高于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那个时代,东西方的艺术交流,还是比较正常的。

    至于尚中正三人会把这么久的事情记得如此清楚,那是因为,他们就是论文的作者啊。

    当年三人还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刚刚进入新朝国立音乐学院不久,研究出这份论文后,化名投稿到《曲韵》。虽然论文通过了,却因为当年的科技水平限制,没能研究出合适的产品。

    只是没想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年前的理论终于变成现实的产品,所以三人之前的反应才会那样奇特。

    不过现在都不重要了,在铁一般的证据下,安德烈再没敢出声,灰溜溜下线了。尚中正、刘爱乐、黄培华三位直接抓住李青衫,问出最关键的一句话,“那么,这个产品在哪里能买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