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七十四章谈判5吴三桂、唐通、白广恩围着一个火炉相对而坐,彼此无言,上面摆放的那大块羊腿发出滋滋的声响。
“两位怎么看?”吴三桂首先忍不住问道。
唐通面露犹豫,首先开口道:“周显所说的有几分道理,若是此刻在北地起事,确有几分胜算。”
他先背明降顺,又抛弃李自成投靠清军。此刻再叛清,心中已经没有丝毫压力。
白广恩双手捧着一个瓷水杯,看向吴三桂道:“长伯,你和清军交战最多。你说,他们真有入主中原的本事吗?”
三人之中,吴三桂最年轻,资历最浅。但目前他手中兵力最多,是他们两人加起来兵力的近三倍。
因而,唐通和白广恩和他说话都表现的十分客气。
吴三桂双手伸在火炉上方,语气平淡的说道:“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拿下陕西和山西,满人的战力自不用多说。在相同兵力下,我手下的关宁铁骑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但他们也有明显的劣势,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不擅攻城。之前锦州、松山,都是在被围粮尽之后才被他们拿下的。在攻打杏山和塔山的时候,皇太极倒是调来了不少辽东研制的火炮,但数量也没那么多。”
说到这里,吴三桂顿了顿,“如果清军能快速击败李自成,那最终坐天下的很有可能就是大清。但现在看着,似乎没那么容易。现在北地最后肯定是要落到多尔衮手里的,李自成几十万大军守住河南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周显立足山东,民心归附,兵力充足,又有不少新型的火炮和火铳,足以自保。再加上占据淮南的隆武帝,退守南京的先太子。这天下,恐怕要乱上很久。”
白广恩皱眉道:“那长伯最看好谁?”
吴三桂淡淡一笑,“说实话,我认为多方势力会在北方一直反复拉锯,我对他们所有人都不看好。反而感觉跑到南边称帝的先太子最终收复天下的希望更大一点。但能不能做到,还得具体向下看。”
唐通挑了挑眉头,“吴将军,那高公公所说的那件事。”
吴三桂道:“唐总兵放心,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告知你们。但我想大明现在龟缩南方,向北的道路又被闯军,隆武军,还有周显军相阻。短时间是没有能力北伐中原的,更不可能帮到我们,指望他们还不如靠我们自己。唐将军、白将军,我们都是老相识了,有些话我就直说了。我们这些人都曾背叛大明,受人轻视,但我们手中有兵。接下来无论是多尔衮,远在南方的大明,还有周显都会费劲心力分化拉拢我们。如果我们心不齐,只能被别人当刀使,最后下场也不会好到什么地方去。只有彼此之间坦诚相待,团结一心,才能聚在一起干一番大事。”
唐通轻轻的点了点头,“吴将军放心,我二人定然以你马首是瞻。”
白广恩放在茶杯,抱拳道:“吴将军,你就直接说吧!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吴三桂点了点头,从旁边拿来一把小刀,从羊腿上割下一大块放在盘子里递给唐通,又割下一大块给白广恩。“若是一切顺利,后天我们便可得到天津城,到时候就拜托唐将军和白将军驻守此城了。天津城内的军械和粮草,我要一半,剩下的一半归你们。周显许诺提供的那些东西,分成三份,我,你们,还有高第各得其一。到时候,你们掌控除南皮外的河间府全部,我立足山海关和永平府,一起招兵买马。若是我们手中的兵力翻倍,达到十五万之众,我们就谁也不用再怕了。”
唐通和白广恩面露欣喜,他们没想到吴三桂会这么大方。
只是唐通有点担心的说道:“吴将军,收了周显的东西,那不就彻底和满清为敌了吗?多尔衮会容忍我们这样做吗?”
吴三桂摆手笑道:“这个你们不必担心。我会把周显和我们的谈议内容全部告知多尔衮,以博取他的信任。多尔衮刚吃了败仗,在这个时候是不会过分逼迫我们的。周显让我们自立的提议目前不是实施的最好时间,但他说的其他方面还是有道理的,兵力分散的清军确实不足为惧。”
送走唐通和白广恩两人,夏国相掀开帐帘走了进来。
吴三桂摆手让他近前坐下,用小刀插起一块羊肉填入口中慢慢咀嚼着。“给他们说好了,河间府以及半数的粮草辎重,都给他们了。”
夏国相微微点头,“二人怎么样?”
吴三桂端起摆放在旁边的酒壶,饮了几口道:“还能怎么样,高兴的狠。要我也高兴,那么多东西。”
夏国相淡淡笑道:“周显为了让我们和多尔衮生隙,一下子拿出那么多东西。如果能用一个河间府让唐通和白广恩与我们站在一起,那也算是大赚了。”
吴三桂把酒壶递给夏国相,叹了一口气道:“但这样一来,等于差不多和满清彻底撕破脸皮了,我就是担心多尔衮那边会……”
夏国相没喝酒,而是顺手把酒壶放在一边,沉声道:“王爷,这世上没有万全的事情。现今是乱世,无论您怎么做,只要您继续手握重兵,就会受人忌惮。满清现在用的着您,所以封您为王,但您什么时候见过异姓王有好下场的?多尔衮对我们的疑心从来没有消除过,他封您为王在我看来,还不如周显的一句许诺更值钱。”
吴三桂愣了一下,搓了搓自己满是油渍的双手,“你很看好周显啊!”
夏国相点了点头,“王爷,从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官军对战满虏就鲜有胜绩。周显收复金复二州,将朝鲜重新藩属大明,现在又威逼盖州,收复镇江堡。他此刻的实力不是最强的,但他在诸多势力间纵横捭阖,与南明、闯军、隆武军,还有我们都达成了和解,一心对付满虏。我相信,将来这天下必有他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