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离宫
作者:男女打扑克   人狗大战JAVA代码最新章节     
    天武左厢第五军第一指挥使、尚书省工部司员外郎,这即是赵祯当日封赵旸的差遣与官职。

    前者是差遣,可以理解为实际权力,而后者是寄禄官,主要用于按照标准发放俸禄,同时也便于赵旸去鼓捣他的“工部”——实际大宋并没有工部这个现实存在的机构。

    除了“差遣”和“官位”,大宋的官制还有“职”与“爵”,前者是指在文昭阁、集贤阁等文馆担职,比如大学士、直学士等,可以说有了“职”,在朝廷内部才算是有了政治地位;而“爵”即是指爵位。

    这两个,目前赵旸还差的远。

    傍晚前,直舍人院便将赵旸的任命书送至了垂拱殿。

    直舍人院也是差遣,负责的职能与知制诰相似,不过规格稍次,可以理解为,知制诰负责拟写上规格的圣旨,其他的大多都由直舍人院拟写圣旨,包括官员升迁、贬职的任命书。

    至于召范仲淹回京一事为何要让知制诰代为拟旨,主要就是给足老范颜面,毕竟老范怎么说也是当做宰相的,可不能随随便便找人拟一道圣旨就将其召回。

    当然,就算直舍人院的规格不如知制诰,那也不是随便就能下旨的,赵祯令直舍人院下任命书主要还是为了“尚书省工部司员外郎”这个任命,若单单“天武左厢第五军第一指挥使”这个武职,仅天武军隶属的殿前都指挥使司内部任命即可。

    至于这时期的大宋武职,包括营级指挥使都要求在额头刺字,赵旸自然不必。

    晚上沐浴时,赵旸又与赵祯聊了聊关于“技术”的话题。

    当赵旸对他说起“故乡”有种战略武器可以打出几千公里,一枚弹药就足以摧毁整个汴京后,赵祯惊得呼吸都为之停顿。

    若有此物,何惧辽国、西夏?

    他当即就问:“你可知此物如何打造?”

    赵旸很干脆地回答了他:“不知。”

    赵祯气得大骂:“要你何用!”

    赵旸也不生气,慢悠悠道:“但我知道怎么精进火药,使大宋的火炮能打得更远,更具威力。”

    不错,此时的大宋,包括辽国、西夏,都已有了火炮,但技术成分还不算很高,比抛石机强得有限。

    一听这话,赵祯立马变得和颜悦色,作势要打的姿态也变成了抚肩赞许。

    唔,这是一位很实际的君主,赵旸已经渐渐掌握了与这位官家的相处方式。

    不得不说,赵祯的本意其实并不愿意放任赵旸离开他的视线,至少不是这么快,但在经过这番交流后,他便彻底改变了主意。

    毕竟在他看来,赵旸这小子就算再不学无术,其所了解的技术也足以大大增强他大宋的军队战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继续将这小子拴在身边了。

    次日辰时,赵旸一如昨日与赵祯一同在福宁殿用早膳。

    等用完早膳,赵祯便带着赵旸前往垂拱殿,此时赵祯便问起了赵旸的打算,即先去鼓捣那个“技术部”,还是先去军队点卯亮相。

    其实这事没必要问,因为赵祯授权赵旸的军队——天武左厢第五军第一指挥,这会儿其实还不存在。

    因为赵旸并不是单纯想要执掌一支军队,而是有意在脱离大宋军制现有体制的情况下,训练一支新军,或者说雏形,因此赵祯才增设了天武左厢第五军第一指挥。

    此前天武军左、右两厢各只有三军常备,第四军用来安置年老的军卒,根本就没有什么第五军,这是赵祯单独为赵旸所新设。

    正因为是新设,将卒也是没有的,虽然赵祯昨日已传令殿前指挥使司,令其从天武军左、右厢总共三十四指挥(营)中挑选精壮充入第五军第一指挥,但也不是一晚上就能办好的,怎么说也得有个几日。

    因此赵旸就只能先去鼓捣他的“技术部”。

    至于具体流程,昨日他也已经向赵祯报备过了,先找到几位青史留名的名匠、发明家,比如说毕昇,以这些位名匠为骨干组成一个部门,他负责提出标准,这些位工匠负责实现,而赵祯则负责为他们提供经费。

    果然,赵旸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去找人。

    “官家能不能给我派点人手?”

    当赵旸提出这个要求时,赵祯笑而不语。

    事实上就算赵旸不提,他也是要派人的,毕竟这小子可是宝贝疙瘩,他可不放心这小子独自一人。

    从旁,王守规听得眼睛一亮,忙道:“官家,不若就从内侍省抽调御带器械……”

    入内内侍省,顾名思义,比“内省”更“内”,而御带器械则是一种殊荣或者特权,殿前司的禁军若有御带器械的资格,那就相当于御前侍卫,最得官家信任的禁卫;而入内内侍省的宦官若得到御带器械的资格,那便是保护深宫的武装宦官。

    去年,也就是庆历八年宫中惊变,四名宫廷禁卫反叛,于宫内杀人放火,当时保护赵祯的便是入内内侍省的武装宦官。

    也不知是否是想到了这一出,赵祯微一点头后便吩咐道:“就……王中正吧。”

    有心提拔自己人的王守规一愣,看似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忤逆官家。

    不多时,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轻宦官便来到了殿内,正是官至东头供奉官的王中正。

    鉴于去年的宫变无疑是一出丑闻,赵祯并没有细说的意思,只是简单地向赵旸介绍了王中正,幼年因父任荫补而入内黄门,“根正苗红”的“世代宦官”,去年在“庆历宫变”中护驾有功,年仅十八岁便官至东头供奉官,英勇忠诚,值得信任。

    赞此人对那场宫变并不是很了解的赵旸也没提出什么异议,毕竟他只是需要人手,派谁都一样,既然官家觉得可信,那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情况下,赵旸的武职,区区一个禁军营级指挥使,在王中正这个东头供奉官面前,后者都不带正眼去瞧的。

    好在赵祯还给了赵旸一个“尚书省工部司员外郎”的文职寄禄官,从七品,否则被保护的对象还不如保护他的职位品秩高,这会儿提出来着实让人尴尬。

    有意思的是,年仅十八岁的王中正似乎有着严谨的性格,他在领命后便提了一个让赵祯感到有些棘手的疑问:“……官家命卑职等人听从小郎君的命令,不知……可有限制?”

    赵旸眨眨眼看向赵祯。

    瞥了眼作怪的赵旸,赵祯略一思忖后,便指着他对王中正说道:“除非这小子造反投敌,介时你等就把他绑了带到朕处,否则便听命于他。”

    别说王守规暗暗嘀咕难以置信,王中正更是心中震撼,不由自主地转头看了一眼赵旸。

    造反投敌也只许活捉,其他百无禁忌,这限制……

    暗暗咽了咽唾沫,王中正当即就意识到自己的机遇来了。

    正如他所猜测的那样,赵祯其实一点也不担心赵旸这小子造反或者投敌,因为他能感受到这小子对他大宋的好感,毕竟他大宋也算是这小子的“祖宗国朝”,否则这小子之前就跑去西夏、辽国了,投奔他大宋做什么?

    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要给王中正定个基调,方便赵旸便宜行事。

    否则若王中正一行人事事都来请示他,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他与那小子逐渐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

    随即,赵祯又叫王中正挑了九名入内内侍省的御带器械,基本上与王中正交好、知根知底、甚至是曾在庆历宫变中有护驾之功的御带器械,再加上王中正本身,足足十名御带器械作为护卫,这排场,相较曾经那位皇养子也毫不为过。

    “去吧,宫禁前回来。”

    随着赵祯挥手打发,赵旸带着王中正十名侍卫走出了垂拱殿。

    一出垂拱殿,王中正便恭敬地向赵旸告罪:“刚才在殿内,卑职并非有意冒犯郎君,请郎君恕罪。”

    听一个身高马大的宦官唤自己郎君,赵旸浑身一哆嗦,连连道:“我明白、我明白,呃……王兄弟?”

    “不敢。”懂得察言观色的王中正忙道:“郎君唤卑职名字即可。”

    “好好,中正。”赵旸表情古怪地点头道:“这样,咱们商量一下,我叫你们名字,你们就唤我……指挥使,怎么样?就别喊郎君,我听得别扭。”

    指挥使?

    王中正一行人面面相觑,亦表情古怪地看着赵旸。

    恐怕他们此刻心中正在想:您这个指挥使的武职,其实屁都不是。

    足足半晌,才有人小心翼翼道:“唤……员外郎可否?”

    “员外郎?也行。”赵旸想了想道。

    听到这话,众人也是暗暗松了口气,毕竟以他们的身份去做一个指挥使的随从,若被误传那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在确定了对彼此的称呼后,王中正便恭敬询问赵旸今日的安排。

    赵旸想了想道:“咱们先去找人,燕肃、毕昇、沈括……都听说过么?”

    这都谁啊?

    众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人为难道:“单几个人名,这恐怕……不好找。”

    一见众人反应,赵旸也大致明白了怎么回事,心中疑惑地嘀咕了两句,安抚道:“这样,咱们先去找,中午我请大家上城内的酒楼喝酒,地点你们挑。”

    见赵旸并不鄙夷他们宦官出身,又如此豪爽相待,王中正等人顿时心生好感,当即簇拥着赵旸兴匆匆地离宫而去,引来远处巡值禁军纷纷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