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的事搞得皇帝头也痛,夏元吉把账报给他听,他就说了句:“好心当了驴肝肺,不行就不去管他们了。”
手下一帮大臣就各种奏析上来了,连老师戴纶被他提拔为兵部左侍郎,这是个很大的官了,也不记得他的好,说他没保护好老一辈给的江山,骂他不好好理政,尽玩蟋蟀,小人的玩意儿,他对陪他出去抓蟋蟀的小舍道:“他爱国,我让他去交趾了。”
小舍说:“先帝朱棣曾说过,“汝得戴纶,若唐太宗得魏征”。戴老师是个兢兢业业的好老师,学识丰富,工作严谨,也能像魏征为榜样,敢于真谏。”
“真谏个什么,他是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亏本生意谁愿做。”
天凉了,北京城里的蟋蟀都让人捉得差不多了,留下的也全逃进墙壁或石缝深处准备过冬了。
朱瞻基就拉着小舍去万岁山,这所谓的“万岁山”以前兴建紫禁城时,放煤炭的,老百姓叫“煤山“。后来将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了座土山,马屁精吕震叫它“万岁山“,山上植了花草、果木,成了皇室的地盘,从朱棣开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而对朱瞻基来说就是,抓蟋蟀的好去处。
朱瞻基以前受少师姚广孝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斗蟋蟀,怕他玩物丧志,太后几次将宫里斗蟋蟀的盆全部摔碎,但没人能阻止朱瞻基对蟋蟀的喜爱,老爷子朱棣,还让人在苏州陆墓搞了个烧制蟋蟀盆的工场。
一帮太监扶着朱瞻基到了永恩殿、秋后的山间树林己经凋零,枯萎的叶儿铺满了草坪和林间。
皇帝穿着个便装,脚上打着绑腿,蹬着个布鞋。卷起了袖管。
太监陈芜,是上次小舍头一回去交趾时,随夏元吉一起来的,那时朱瞻基才九岁,从那开始陈芜就成了朱瞻基的玩伴,朱瞻基成了明宣宗,做了皇帝的明宣宗自然不会忘记自己儿时的玩伴陈芜,开始对陈芜大加封赏。先是加封陈芜为御马监太监,然后又御赐给陈芜一个新名字“王瑾”,字德润。
王瑾抓蟋蟀本事比谁都强。
听到蟋蟀声,他耳朵贴在地面上,就知道这虫儿多好。然后就指引皇上去抓。
小舍道:“我母亲常说“蟋蟀鸣,懒妇惊”,意思是这虫儿一叫,冬天就要来了,女人要准备过冬的衣服被子了。”
太监王瑾道:“难怪宫女都叫蟋蟀“促织”是这个意思啊。”
前面亭子门前的台阶下,虫儿叫了,声音短少,洪亮有力,王瑾道:“皇上,这只是黑头,上等虫王。”
这台阶条石至少二百斤重,一个人搬不动,小舍道:“我来掀开,你们准备。”
“不能掀,一掀它会四处逃,先围在网,把条石往一边轻轻移。”朱瞻基内行的说。
小舍就照着他的意思,轻轻抬起石头,一只母虫露出了个头,朱瞻基轻声道:“这是王瑾的老婆,先放过它。”
小舍又移了一寸,那虫出来了,头如黑漆发亮,银线贯顶,额面抹金,铁色项乌金翅,黑须、尾不白,项色徽蓝带紫色,朱瞻基嘴张大着,“吾滴乖乖,王瑾这个好货色,少说也比昨天抓到的“张辅”凶猛。”
原来皇帝把蟋蟀用他近臣名字命名的。
朱瞻基小心的掏出个夏布做的网兜,屏住呼吸,慢慢的~慢慢的套了上去,这“王瑾”也不是那么呆滞的,后腿一蹬跳到小舍眼睛上,小舍放下石块顺手一抓,朱瞻基神情紧张的脸,立马松了下来:“吾滴王瑾”快快到我手里来,我再送你个夫人。”
小舍事后再知道,皇上这句看似戏言的话是真言。赐给太监王瑾,两个美丽的宫女做老婆。
这可是违反了朱元璋不许太监娶老婆的圣旨啊,有个校尉,但他胆色过人,认为太监不配娶老婆,在他上奏明宣宗的奏折里明确写道:“阉人无辱宫嫔之礼”,结果明宣宗看到奏折之后龙颜大怒,因为王公公是明宣宗的“发小”,侮辱他就是侮辱皇上,因此宣宗命人将李校尉的舌头剪掉,还好李校尉命不该绝,虽然成了哑巴,却还侥幸活了下来。人称其李时勉第二。
章伯会问,这日,老头的同乡来看他,送了坛酒给他,他舍不得喝,非要与张大人分享这埋在地里不少年的“封缸”酒。
喝着喝着,小舍便把李校尉的事告诉了他,助助酒性。
章伯道:“这李家还出几个直言的人,李时勉一气朱棣为北迁,二气高炽为议政。”
“前几天上朝时,有人谈李时勉得罪先帝的事。提醒了他宣宗,他对王瑾道:“去把李时勉捆来,朕要亲自审问他,非把他杀了不可。”
王瑾刚出殿门,他又令锦衣卫王力马上把李时勉绑到西市斩首,不用带来相见了。”
“王力,是那个经常跟着你的王力吗?”如意问道。
“对,他现在是行在北镇抚司都指挥了。”
喜儿道:“王力大人,我也见过,上回和大人一同到我家去过,个子高高,说话不多的。”
“说起这,我想起他有个儿子,不知有否婚配?”
如意道:“你请他回来吃个饭,不都解决了吗?”
章伯敬了小舍酒:“两位东家真好,就是不知李时勉杀了没有?”
“王力领旨从端西旁门出去。王瑾已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来了,两人没碰上,朱瞻基遥见李时勉,骂道:“你这小臣胆敢触犯先帝!你在奏疏中说了什么?快说!”
李时勉慌忙叩头道:“臣说在居丧守孝期间不宜亲近嫔妃,不宜让皇太子远离于左右。”
明宣宗朱瞻基听说后,脸色稍有和缓。李时勉谈到第六件事时停住了。
“肯定这句有问题。”章伯抬头看小舍。
朱瞻基命李时勉全部说出来。
李时勉答道:“臣惶惧不能全部记住。”明宣宗朱瞻基怒意更消除了,说:“这是难为你了,草稿在哪里?”时勉答道:“已经烧了。”明宣宗叹了口气。马上赦免了李时勉,恢复侍读的官衔。”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