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集 肃整军队
作者:智静   乡村小吏在大明最新章节     
    宣宗立了新皇后,又封了皇太子,上朝的时间也多了。

    这日,工部侍郎蔡信第一个上奏:“陛下,请求征军匠家属隶属锦衣卫。”

    宣宗道:“众卿,谁能回答?”

    南京兵部尚书张本,征讨朱高煦时也立了功,被皇帝留在北京协助杨士奇,他道:“军匠有二万六千人,分属二百四十五个卫所,做军匠的人家暂时役使其一口人。如果全都招来,每家按三四口人计算,数量将近十万。这样既使军员缺乏,又使人情惊骇,不可。”

    皇上道:“这事先搁着,朕关心的是武臣,自王通之事,领兵之职,关系重大。自今凡都司官及卫所正官,必择老诚历练、足为表率之人充任。而人之智愚贤否未易尽知,惟公惟明,方可得人。”

    张本道:“军内外年职不下九万余人,有现任的、还有老疾的、有操备未经任事的、还有犯罪立功或调除、有亲属袭替的。必加清理。”

    宣宗扫了一下杨士奇:“卿是兵部尚书,没什么要说的?”

    “皇上,今已拟定选武臣条式:一年轻,二貌壮,三才干,四封赠,五袭荫。令从军来历、所建勋劳、升官状况、有无残疾,取有历练有才智之人擢用。”

    宣宗点头:“准奏。”

    小舍拱手道:“皇上,去年查的御史李立与苏州知府串通虚报名额吃空饷之事,是否应该了结?”

    “这本是左都御史刘观的事,朕立马下旨将他与其子刘辐一起去戎边,新任御史,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什么原因呢?”

    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如今更为严重。”

    杨荣也说:“永乐时,没有超过方宾的。”

    宣宗拍了下龙椅的扶手:“今天谁是最严重的?”

    杨荣回:“当然是刘观。”

    宣宗站了起来:“谁可以代替刘观的职务?”

    杨士奇、杨荣和蹇义推荐了通政使顾佐。

    “好,朕就让这个包拯来了账。”

    宣宗用手指了指夏元吉:“朕的少师,虽然不理政户部,朕还要问你,国家造钞,本以便民交易,何分新旧。吾近闻民间用钞,不问残缺,惟字稍可辨者皆可用,户部榜出钞样务要明白完全。百姓无知,便有意见。今能否停造新钞,在库新钞亦不要支付。拣旧的赏掉,不堪用的烧毁,如此钞法可通否?

    夏元吉笑道:“可命造钞工匠休息。”

    吏部尚书蹇义上奏:“北京既有五府、六部大小衙门,其行府、行部应该革除。”

    宣宗手一挥:“此事朕与张辅已有议过,罢行府、行部。改驸马都尉、广平候袁容执掌后军都督府事,行部尚书李友改行在工部尚书。其它司按之前之称。”

    这里朝议一直到午时方休,夏元吉早上没吃,退朝时靠着小舍:“找个近点的小吃店,吃碗炸酱面再说。”

    两人也不骑马,窜到东江民街一小胡同,夏元吉对小二叫道:“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豆芽菜,去掉根儿,

    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心里美,切几批儿。”

    他问小舍:“你要什么样的?”

    小舍没吃过,便应了声:“一样!”

    “锅儿挑”热面,里头放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拌着面条,夏元吉饿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挑起面吸进肚里。

    小舍吃了一口,又吐了出来,朝小二道:“你家盐不要钱的啊?”

    掌柜一看,两大官,亲自上来说好话:“老爷,炸酱面,这酱本来就有点咸,要不咱替老爷换个淡的。”

    掌柜拿着面去了,小舍听得他对里头人说:“外面的顾客挑食,你给他加点水冲冲。”

    面来了,那掌柜道:“老爷,里头的伙伕被我骂了,伺候老爷都不会!”

    小舍“扑哧”一笑:“你这掌柜两头骂又两头讨俏,真服了你!”他桃了根尝尝,好多了,便吃了起来。

    夏元吉已经吃完了,擦着汗等他:“好久没吃你们苏州的阳春面了吧?”

    “是啊,北京的不正宗,家里又做不像。”

    “想吃吗,想吃就回去一趟,几年没回了吧?”

    “去年回苏州,家也没回?”

    “记得你和金忠招的阿海那批童子军吗?”

    “当然记得,阿海已经是百户了,经常能见到。”

    “最近皇上说了,都嫌老了,让我向金忠那样再去找些十六,七岁的小伙子。”

    “人数多吗?”

    “不多,二,三百人,在江浙范围内,福建人的话他听不懂。”

    “好啊,那就我陪大人去喽。”

    小舍像个小孩得到了奖赏,回去就告诉如意:“你想回去看父母,机会来了,过几天夏元吉会给我准信,这两天先把月月的念书事关照好,今年皇上立了皇太子,乡试可能有恩科,让他早点准备。”

    “你不问问金幼孜大人,他不是负责礼部的吗?”

    “问和不问都一样,月月乡试总要参加的。”

    “月月成绩一直很好,今天他回家,我想你这个当爹的再关照关照他。”

    月月明天放假,如意把他接了回来。

    月月道:“老师说了,今年没恩科,要到宣德五年才有。”

    “那也只有二年了,你要勤奋,爹都快四十岁了,一晃就老了,以后赐个公啊,候的就指望你继承了。”

    “爹,你都没打过仗,封公,候都要立过功的,宣德元年封的崇信伯费瓛,镇守甘肃十五年呢。会宁伯李英,杀敌一千多。再说公候也有不世袭的。”

    小舍本来想哄哄儿子,不料他啥都懂。有点画蛇添足了。便自我解嘲道:“所以爹快不行了,啥都糊涂了,等着月月养爹娘。”

    如意在一旁听得仔细,但都忍着不出声,对孩子的教育她自已心里有数,喜欢就放心里,除了言行举止,她从不干涉阳阳自已的想法。

    月月去书房了,小舍道:“这次我回苏州,要找灯灯谈下,这孩子成了家,有点满足了,我担心他放弃应考。”

    “赵媚娘比你清楚灯灯,你就别去多管,你有本事,到现在才想,还是别充你的当爹的样子,做点实在的事。”

    小舍被如意抢白了一通,觉得娘子的话也对,自已在灯灯和灯灯的孩子面前,算什么东西。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