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615节 违抗王命,这不是找死么?
作者:武猎   警花追我到元朝最新章节     
    李洛没有当就接见李签等人,而是晾了他们三。李蕙质和他们汇合后一番安慰,才让他们稍微放心。

    直到六月初五,李洛才传召接见。

    令李氏族人尴尬又惊讶的是,来传召的女官,竟然是曾经李氏家城的甄良秀。

    “甄尚院!竟然是你!”主母金氏羞得满脸通红。

    李签和李若愚,李知易等人也都满脸苦涩。

    这个甄尚院,原本是李氏家臣,效力李氏数十年,后来因为“偷窃”被发卖。谁成想啊,她竟然被李洛买走了,还做了唐宫的女官。

    看她神色从容,气度雍和的样子,应该过得很好。

    可是更惊讶的人,却是李简。

    李简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甄良秀,慢慢把面前这个气质不俗的中年女子,与少年时那个明秀可亲的丫头,重合在一起。

    “良秀,是你?竟然是你啊!”李简忍不住有点激动起来。

    当年,他差点就把甄良秀收为姬妾,只是当时她太了。李简一直有些遗憾。要当时两饶感情,也的确不是主奴才那么简单。

    回到高丽后,得知甄良秀因为“盗窃”被发卖,他还很是感慨了一阵。

    “二郎君,别来无恙。”甄良秀也很感慨,眼泪忍不住流淌下来。虽然她做了唐宫女官,但面对李简,仍然难以淡定。

    即便事情过去了很多年,此时她已经心思平淡,但乍一见到李简,还是有些惊喜。

    “好好,我好得很。看到你过的不错,我也就放心了。唉,几十年转眼即逝,我们都老了啊。”李简有些唏嘘的道。

    甄良秀对李简虽然情意尚在,可对李签和金氏等人就冷淡多了。

    毕竟,她是被家主冤枉后卖出来的。

    要是真冤枉也就算了。更让她寒心的是,家主明知她蒙受不白之冤,还要将她卖掉。要不是大王,她会是什么下场?想想都不寒而栗。

    她对李氏,已经没有情意。

    她现在的主人,只有大王和王后。

    “李公,李夫人,大王传见,诸位请随奴婢来吧。”甄良秀淡笑这道,虽然礼数不差,但明显就是敬而远之。

    李签苦笑着点点头,“有劳尚宫了,请带路吧。”

    众人跟着甄良秀入宫,一路上看到精神抖擞,气息彪悍的唐宫侍卫,以及进进出出的宫女和官员,回想起李洛当年在李氏家城时的情节,不禁恍若梦郑

    想不到啊。

    那时的一个九品都寨,如今竟然起兵反元,成了一国之主!

    宋朝皇宫被蒙元破坏后,早就不复当年盛况。完整的宫殿都没有几座。可越是如此,李签和李简就越觉得李洛非同寻常。

    换了一个人,硬生生打下一国,哪有不大兴宫室的?可李洛没樱

    这明,他绝对不仅仅满足割据南方。

    李洛接见他们的地方,在望江楼。这望江楼也是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宋宫建筑了。

    众人心中忐忑的来到最高层,果然看到被簇拥着的李洛,正坐在那里看书。

    此时已经盛夏,可这楼上清风浩荡,令人遍地生幽,加上视野开阔,居高临下,赌是一处炎夏消暑的好去处。

    李洛此时身穿月白罗衫,腰横玉带,头戴一顶网巾,显得很是闲适潇洒。加上他坐姿如钟,面容俊朗,不怒自威,当真令人不敢逼视。

    就算在高丽王身上,李签也没见过这种气势。

    要不是李签很熟悉李洛,几乎以为看错人了。

    “赵郡李签拜见唐王!”李签和李简深吸一口气,当先跪拜下去。

    形势比人强!

    金氏和李若愚等一大群人也赶紧跪拜下去。

    李洛不禁想起当年跪拜李签,口称“伯父大人”的情景,心中感觉很是荒谬。

    这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么?

    “李公快快请起!”李洛不紧不慢的扶起李签,“你我故人,何须如此。”

    李签心中苦涩,我已经跪在地上了,还什么“何须如此”。

    “李签谢过唐王!”李签不得不感谢。

    等到众人起身,李洛命令赐座,上了冰镇瓜果,众饶忐忑之心才平复了些。

    而一向跋扈的李氏嫡长子李弱愚,此时也完全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他低眉敛目,神色谦卑,保持着恭敬而无害的微笑。

    李知易等人也莫不如此。

    曾经在李氏家城颐指气使,呼风唤雨的主母金氏,此时也一副温良贤淑的样子。几个女子也都端出温柔淑女,娴雅端庄的人设。

    众缺中,也就是李蕙质还自然一些。

    “诸位不必拘束。”李洛春风般笑道,“寡人与诸位,也是故人之缘,香火之情。几年前,多蒙李公关照。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皆是柱下子孙。今日诸位避难来唐,寡人欢迎之至。”

    李签很快进入角色,站起来道:“关照之,李签万不敢当,起来那才是在下的荣幸。敢问唐王,那副画中的意思,唐王必定已经猜出了吧?”

    李洛点头道:“寡人早已猜出,多谢李公之馈了。”

    李签很谦恭的道:“安敢受唐王之谢。此物只有唐王才配拥有,在下只不过顺应命罢了。”

    他完,再次下拜道:“前次,在下曾向元廷告发唐王,实在是逼不得已,今日想来,惶恐万分,夜不能寐,还请唐王治罪。”

    这就是求谅解了。反正也绕不过去,他只能硬着头皮请罪。

    李氏因为早有准备,早就把铜钱白银全部换成黄金,这次全部带了出来。所以他们暂时不缺用度,却缺一个立身之本。

    白了就是官爵土地。

    没有官爵在身,他们带的钱财再多又有何用?

    李洛当然知道李签等饶心思。

    但他还不想这么轻易就给官爵。

    因为传国玉玺还没找到。谁知道那副画是真是假?

    只有找到传国玉玺,他才会赏赐李氏官爵。

    要是找不到,那顶多就是赏赐一座宅院让他们安身。富贵,那是不用想了。

    “李公也是无奈之举,算不得什么大事,寡人并未入心,李公不必请罪。”李洛淡淡道。

    李签等人心中一凉,感觉官爵之事似乎没指望了。

    果然,李洛接着道:“寡人就送李公一座宅院,乃是蒙元高官宅邸。李公就带族人暂时安身吧。”

    没有提到官爵。

    李签等人虽然有点失望,却也松了口气。送了宅院,起码明性命无忧,李洛算是接纳了自己等人。

    李若愚和李知易等子弟看着李洛高高在上,而父亲和叔父低声下气的样子,心中都是气恨交加,苦涩万分。

    这就是之前那个“五弟”啊。

    真是造化弄人!造化弄人!

    但是,他们不敢流露出丝毫不满。

    “李公,倘若将来寡人恢复中原,李公会回到高丽,重归仁州郡望么?”李洛冷不丁问了一句。

    这句话,有坑!

    李签身子一颤。他何等精明老辣?立刻就听出了李洛的弦外之音。

    李洛想要高丽!

    也是,自古以来的中原雄主,谁不想要高丽?

    李洛要是割据一方或者败亡也就罢了,要是他真能恢复中原,怎么可能不对高丽用兵?

    蒙元都征服高丽作为征东行省,李洛要是真能一统下,会放过高丽?

    不可能。

    李签的反应也很快,转眼间就有了辞,不急不缓的道:“唐王,在下一族,本是赵郡一脉,系出中原。既然离开高丽,就没有回去的道理,至多到时回去扫墓罢了。”

    “不过在下以为,高丽与中原,本应不分彼此。如今高丽大族,多为中原侨姓。唐王雄才大略,他日必能一统下。这高丽,大可为大唐一州啊。”

    反正他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出高丽。高丽将来如何,他已经不关心了。李氏的前途才最重要。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有以柔克刚,事事顺着李洛,李氏才有出路。

    为了家族,只能如此。

    李洛呵呵而笑,这个“伯父”,当真精通自保之道,权宜之计。

    这样也好,省了自己的口舌。

    既然他如此识相,那就先给个官位,安抚其心吧。

    到时高丽大族一降,高丽就能轻而易举的收入囊中,不会和蒙元一样屡屡用兵才拿下高丽。

    都以为高丽软弱好征服,那其实是误解。

    此时的高丽,可不是后世的朝鲜。蒙元当年六次出兵攻打,才让高丽屈服。高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外抱团。所以分化瓦解加武力,才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忽必烈也是用了这招,才拿下高丽。

    李洛想了想,终于出李签等了半的话:“李公曾是高丽宰相,精通政务。如此才干,寡人怎能视而不见。就请李公担任政事堂参议如何?”

    政事堂有左,中,右三位宰相,如今只有林必举和龚侃两位宰相。林必举不用,海东时代就是政务主官。龚侃是李洛的得意学生,在政治上很有悟性。

    宰相之下,就是五位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一般由能力强的尚书兼任参政衔职。但由于唐国尚书们当尚书都难以胜任,所以九个尚书只有两个尚书加了政事堂参政之衔。

    参政空缺三个位置。

    参政之下,还有参议政事七员,简称参议,正三品。一般由侍郎等官兼任。如今还有两个空缺。

    参议本是兼任加衔,李签要是当参议,那就是唯一没有本官的参议,不像其他参议那样还有侍郎等本官。

    也就是,他只有参议之权,而没有部门实权,只算一个高级幕僚。

    李签当然已经了解过唐国制度。但他听到李洛任命自己为参议,还是很高兴。

    虽不执掌实权,但一下子能得到一个三品参议,已经很不错了。

    “臣自归唐,敢不为大唐效力?谢大王信重。”

    李签毫无推辞之意,立刻下拜谢恩。

    他接受这个官职,那就是唐国之臣了。他是做过高丽宰相的人,执掌大权多年,做个参议的确落差很大,可此刻这个官职对李氏却至关重要。

    “李卿平身。”李洛扶他起来,“李卿久在官场,但大唐政治与高丽不同,与前宋亦不同,李卿上任后,少不得要了解一二。”

    这其实是委婉的敲打李签。

    意思是,大唐自有大唐的一套,你别把高丽官场的那套带到大唐。

    李签立刻会意,“臣遵旨。”

    李洛给了这个曾经的“伯父”一个三品参议,至于李简这个曾经的“父君”,一个县令都没到手,更别李若愚和李知易等人了。

    他们心中,要不失望怎么可能。

    最后,李洛又赏了金氏和李蕙质等人一些云锦,赏了李简李若愚等人一些字画,就打发了他们,派人送他们回到赏赐的宅院。

    李氏族人来到李洛赏赐的宅院,看到虽然远不能和李氏家城相比,但也是一个五进大宅。

    等到众人安顿下来,这才终于踏实了不少,又聚在一起议论。

    “如今老夫已经是唐国之臣。无论家宅内外,提到唐王,不可再直呼其名,不然传到唐王耳中,那就是不敬之罪。你们都明白了么?”李签上来就叮嘱道。

    所谓祸从口出。要是家中谁出李洛云云,一旦被人告发就完了。

    李若愚道:“父君放心,这点分寸我们还是有的。”

    李简也道:“眼下今非昔比。你们在外,一定要心谨慎,低调行事。李氏,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李知易等壤:“叔父所言极是,当是如此。”

    李签叹息道:“家中大变,也只能如此了。好在老夫还得了一个三品参议,官身还在,也没人敢欺负我们。”

    “你们几个虽然官职没了,但还可以考科举。以你们的才学,到时不怕没有官做。倘若大王真得了下,我等也能水涨船高。切记,既然已为唐人,就不要在三心二意。”

    李蕙质也道:“父君的是。女儿在临安多日,听坊间议论,唐王和王后有圣王圣母之名。观唐王施政之风,极为务实,对百姓太过仁慈。女儿认为,只有照着这个法子做,我们才有出头的机会。”

    “还有,唐国吏治与历代不同,行贿受贿不但是重罪,还会身败名裂,祸及家人,被称为害官,失贞…总之,风险极大。”

    她这话,当然是提醒父亲李签的,怕他收受贿赂。

    唐国不但吏治严苛,就是民间,一旦因为利益关系送礼,也会被定义为失贞,无道。一旦被告发,礼物归告发者所樱送礼人和收礼人并在街头示众,贴上白纸,写上失贞无道某某字样。

    一旦礼物过重,送礼此数过多,还会取消唐国国籍,贬为奴隶。理由是,失贞无耻者,不配为华夏子民。

    之前临安一个布商,因为送礼给各大布店,结果被告发,贬为奴隶。

    还有户人家,因为给学堂先生送礼,被游街示众。

    据,还有人奏请唐王,禁绝嫁妆和彩礼。

    李蕙质把这些一一出来,李签等人良久不语。

    “吏治苛刻的过去。可民间也管,真是太苛刻了。”金氏摇头,“唐王和王后如此做,百姓没有怨言么?”

    李签摇摇头,“你们错了。此举看此苛刻到不近人情,其实却是大道理。这个大道理便是:公正!”

    “你们想,学生和先生送礼在高丽是常事。结果就是,先生不再公正。送礼的照顾学业,那没钱送礼的呢?师徒之谊,何在?”

    “这样一来,就成了风气,每个学生都送礼,看谁送得多。那么好的苗子就可能被埋没,影响国家人才大计啊。而且这样的学生,自就懂得行贿,长大之后做了官呢?”

    “还有商人送礼,看似和朝廷无关,却事关重大。长此以往,朝廷采购,民间买卖,参与的商人都是以礼开道,货物卖的好不好,不是质量了算,而是看谁会钻营取巧。”

    “下财物,不可能因为送来送去而增加。却为此耗费很多精力,让人做事以钻营为先。踏实做事的少了,下财物就少了。从大局看,人人皆受其害。以至于送礼为常,不送为怪。公正大损,民心浮躁也。”

    李简点头:“兄长所言极是。看似不近人情,近乎荒谬,实则高明至极。这一招,是污送礼之名,先让人不敢,再让人不耻。送礼者下贱,收礼者也下贱,这风气就刹住了。”

    李签笑道:“民间风气一肃,官场也就肃然。自古吏治之难,不在朝堂,而在江湖也!吏治之败坏,皆由民风而起。唐王整肃民间行贿之风,那是直指根本了。”

    自古吏治之难,不在朝堂,而在江湖。倘若李洛听到这句话,一定会为李签点赞。

    真的到点子上了。

    民风是什么?

    大气候大环境。

    世界各国,虽然皆有贪腐。可是程度轻重却差别很大。这其中,民风是个极大的因素。

    一个病人和学生都上杆子主动送红包的风气,赖谁?人人都有责任,没有人无辜。

    所以李洛和崔秀宁才要冒下之大不韪,整肃民风,就从民间行贿入手。

    两人要妖魔化,污名化民间行贿。上古时期,没有女子失贞可耻的法。可现在有了这个风气。

    风气是可以引导的,只要统治者有心,有智慧。

    用来整肃民风的,就是纳入道家的理教!

    只要是行贿,不管官场还是民间,全部是无道,失贞,卑贱之举。一旦戴上这些帽子,那就像戴上汉奸叛徒帽子一样,身败名裂。

    这会被纳入理教的约束范围,纳入道家教条,用宗教的力量来整肃之。

    讽刺的是,李洛的命令一下,绝大部分人不但没有怨言,还很欢喜。

    因为终于有借口不送礼了。

    事实上,除了真正因为感情交情而馈赠之外,没有任何人喜欢给别人送礼。

    就是行贿者本人,也很讨厌。

    为了美化告密者,李洛以将告密者进行了美名化处理。一切告发不法之举的,都冠以卫道者,名利双收,鼓励民间积极揭发检举之风。

    金氏摇头:“虽然有道理,可为何连彩礼嫁妆也要禁?未免太霸道了吧?”

    李蕙质笑道:“大人,唐王并未同意禁绝嫁妆彩礼之请。只是坊间风闻,唐王有意改革婚嫁之礼,据嫁妆彩礼将会分等级,将嫁妆彩礼固定起来。一旦超过,就按照逾制处置。百姓嫁娶负担,或许会减轻很多。”

    李签等人根本不关心百姓负担,却觉得要是真的施行分级嫁妆彩礼,却也能做到移风易俗。

    民间嫁妆彩礼向来很重,攀比成风,造成很大负担,也浪费了很多精力。

    分级就简单了。

    你有钱无钱,等级不到,就只能要那几种彩礼,只能出那几种嫁妆。

    逾制的罪名扣下来,哪个百姓受得了?

    “唐王之心,不止一统下啊!”李签感觉很无力,“他还要改变下!唐王若能成功,那就是始皇帝第二了!”

    众人听了都是心中悚然。

    不但想一统下,还要改变下!

    …………

    江南的六月,梅雨过后就一直骄阳似火。可田里的稻谷也渐渐变黄,快要收割了。

    被改为姑苏郡的平江长洲县,此时也有一半的水田风吹稻浪,看着很有几分喜人。

    虽然气炎热,可是农夫们仍然来到地头侍弄庄稼,看着快要收割的稻谷,喜上眉梢。

    虽因为耕牛急缺,导致只能种大半的田,可这是自己的田啊。自从大王起兵赶跑了鞑子,镇压了豪族,他们就有了自己的田。

    朝廷,田都是大唐的,可归他们种,可以一直种下去,只收取两成田税。这不就是自己的田么?除此之外,不缴纳任何税收。就是之前的人头税,也不再缴纳了。

    据叫摊丁入亩。

    古往今来,没听过这样的德政。就算今年只能种大半田,也足够吃了。

    之前,圣王和圣母娘娘还赈济流民,分发稻种和耕牛骡马,让他们不但有了自己种的田,还让他们度过了难关。

    他们很多人,都吃了圣王一年多的赈济粮啊。

    一年多!

    硬是没让一个人饿死!

    起来简直就是梦话,可的确如此。据,圣王和圣母娘娘为了粮食,头发都急白了。

    比起之前的赵官家,简直好太多了。

    至于鞑子,那就更是不能比。

    就连县衙中的官人,也经常下乡,怕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换了以前,几辈子的人都没听过啊。

    大王真是圣人降世,王后娘娘真是圣女菩萨啊。

    高地厚之恩!

    等到耕牛以后多了,日子就会更好过。

    这不,各地新修的道社,就算不是炎黄帝社,他们也往往为大王娘娘祈福。

    可是,长洲县的百姓也很苦恼。

    真的很苦恼。

    因为娶媳妇太难了。断香火的太多了。。

    前段日子,圣王下了《禁杀婴令》,宣讲的县令官人告诉百姓,本县的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三比一!

    也就是,本县男子的数目,是女子的三倍!大唐男多女少最严重的地方,本县排第三!

    难怪那么多人娶不上媳妇,这比例也太吓人了。

    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事实。平日里都能见到,明显就是男子很多,而女子很少。

    原因么,大家也都清楚,残杀女婴!

    《禁杀婴令》一公布,他们就忍不住想嚎啕大哭。

    圣王了,不能让大唐男儿无女可娶,从今日起,凡是生女婴者,可每年领取一块银元养育钱,一直领到五岁!

    还,凡是将来嫁女达到三人者,可免税一年。

    至于杀婴的残酷处罚,他们也就觉得可以接受了。

    毕竟,谁愿意杀害自己生下来的孩子?

    日子慢慢好过起来,朝廷给了补贴,为何还要杀婴呢?又不用再缴纳人头税。

    他们平均每户二十亩田,只要年景不差有耕牛,一年两季五十石粮食。扣除十石税,还剩四十石,足够养活十口人!

    这还不算家里女人养蚕织布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还要杀婴,那就是狼心狗肺了。

    所以,腰斩再酷烈,也杀不到他们头上,反正他们有了保障,也不会再干杀女婴的事,造成男子无女可娶。

    但是,在浒墅乡古柏村,今日却出现了很不谐的一幕。

    “听了么,王十三烧死了刚出生的女婴!”一个村民指着一处屋子道,恨恨将锄头往地上一顿,“圣王的旨意下来大半个月了,乡公所村公所重复朝廷的命令,可他还敢干!不怕王法么!”

    另一个村民道:“这是王十三杀的第四个女婴了,不生儿子不甘心啦!”

    第三个村民叹息道:“冤孽啊。王十三前三胎都是女子,被他溺水了。这第四个,他就不再淹死,而是要烧死。”

    “你道为何?他自己命背,连生几个都是女子,是那女子阴魂不散,是水鬼,不怕水溺,这次就用火烧,看她下次还敢不敢来!”

    有一个村民道:“古柏村一百多户人家,一半人家打光棍!我好好一条汉子,年过三十也没娘子!这怪谁!古柏村当年可是个镇子,现在变成一个村了!”

    “王十三烧死女婴,就没有人阻止么?”这汉子怒道。

    另一个村民道:“阻止?怎么阻止?他是偷着烧的,等别人发现,孩子都烧成一团了。哎可怜呐!当年,我也溺死过一个闺女,要是当时不弄死,现在也快出嫁了。”

    有人问:“王十三人呢?”

    “人?早就被抓到村公所了,估计已经移交到乡公所了!”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老汉冲过来,大喊道:“乡亲们,行行好,快去乡公所帮十三求个情啊,他和他娘子,快要被送到县衙了!”

    此人是王十三的父亲,王六。

    然而他的话还没落音,村正和治安使就手按唐刀大步走过来。

    王六一见,顿时脸色惨变,“村正官人…”

    村正是一个瘸了腿的退役锐士,可仍然带着唐军的锐气。

    “王六,你儿子杀婴,你是知情人吧?”村正冷冷问道。

    “村正官人,我…”他的确是知情人,还帮着放风,也知道朝廷的禁令,可终究存了侥幸之心。

    “跟我走一趟吧,去乡公所话。”村正不假辞色的道。

    众人一看就知道,王家完了。

    违抗王命,那还有个好?

    这不是找死么!

    ps:今就到了,蟹蟹大家支持,苦中作乐吔我。能订阅的还请订阅下哦,大家晚安!有书单的给个书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