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转运使
作者:残林之木   从庆国太子李承乾开始称尊最新章节     
    闲话不提,李承乾话音才落,殿中群臣便皆是一惊。

    沉寂了不过数月,他们这位太子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龙椅之上,庆帝倒是饶有兴趣的问道:“说说看。”

    新报所带来的风潮至今未曾平息,尤其是随着京都数十家报馆的出现,庆国各地也开始零零散散的开始有人兴办报馆。

    民间了解信息的渠道一下子多了无数,潜移默化的,某些风潮也确实在悄无声息的变化之中。

    比如街头小巷权贵们欺民霸女的事情少了许多。

    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第二天登上某一个报纸的头条。

    那样的后果将是极为惨痛的。

    平常或许能够依靠自身的势力将此事压下去。

    但关注的人一多,想压下去就没那么简单了。

    至于说让报馆压下不发,他也不看看如今办报馆的幕后人物都是些什么人。

    皇子,宰相,部堂高官,哪一个是好惹的?

    如今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脑浆子都快打出来的。

    有这样的热点事件谁会为了一个蠢货轻易放弃?

    更何况,就算这一家报馆不报,其他的报馆又凭什么视而不见?

    所以,其他的暂且不谈,庆国上下的风气确实是不知不觉间好了不少。

    尤其是庆帝对于写出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兴趣一向很大。

    他也很好奇,自己这个太子凭什么能让这样的人才为之效力的。

    当然,对于罗贯中,他自然是让内廷做过背景调查的。

    地地道道的京都人士,二十年前还参加过科举,落榜不中之后,经营自家的书铺至今。

    似乎是因为看了新报的那一篇少年庆国说之后,才生出了心思去招贤馆效力。

    也因此,他不由思考起了科举的合理性。

    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人才,居然会落榜?

    当然,他也只是随便想想,科举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整個庆国官场都要震动。

    他自然不会轻动。

    不过对于李承乾接下来想要做的事情,他也确实很有兴趣。

    毕竟,有新报之事珠玉在前,自然令他的期待感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不过,能够堂而皇之的说自己想要去做什么,大抵也是只有太子才有的特权了。

    李承乾略作思索之后,便朗声道:“儿臣听闻邮路转运使一职空悬至今,导致邮路系统连年亏损,入不敷出,为此,儿臣深感痛心,夜不能寐。

    毕竟,曾经诸位大臣为了内库拆借于儿臣的千两纹银,可谓是痛心疾首,这邮路系统的支出至今又何止万两?

    故而,为殿中群臣解忧,也为了我庆国解忧,儿臣愿担任这邮路转运使一职,望陛下成全!”

    话落,太极殿中一片安静。

    不少朝臣包括庆帝脸色都不太好看。

    这邮路系统乃是庆帝一手推行创立,连年亏损,无底洞一般的往里填银子的事情虽然众所周知,但这毕竟不是什么好听的事情,向来无人提起。

    尤其是不少朝臣的亲戚在其中混天度日,既得利益者又哪里会在乎国家亏不亏损?

    双方各有默契之下,这邮路系统的事情几乎被所有人都故意遗忘了一般。

    结果今日李承乾却是在太极殿中当着所有人的面,撕开了那一层透明的遮羞布。

    如此赤裸裸的将一切败在了台面上。

    他们脸色自然不好看。

    然而,若是要反驳,亏损的事实摆在这里,若要强辩,今日之事万一通过报纸流传出去,脸面又往哪搁?

    所以,许多朝臣都只能沉默。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对此不满。

    少数人对此倒也并无异议,甚至乐见其成。

    首先,邮路系统权能不高,那所谓的转运使只有区区四品。

    太子想要身兼此职不会有什么非议。

    另外,如果太子当真能让邮路系统转亏为盈,那对于庆国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甚至,哪怕亏损的少一些,也是大功一件。

    法理上并无任何可指摘的地方。

    于是,一片安静中,有一个李承乾颇有些意外的人站出来说话了。

    “臣范建附议!”

    范建也是无奈,因为范思辙一事,范家和太子至少要绑定十年之久。

    白纸黑字的契约摆在那,不是他空口白话就能够撇清的。

    至于说毁约,也很简单,两倍的违约金,也就是范思辙拆解的五千两银子翻倍,一万两。

    范家确是薄有家资,但要拿出一万两,怕是要将范家掏空。

    毕竟范府的家资,大多是司南伯这个爵位的封地所得的食邑以及范家历代的积蓄。

    更何况,哪怕他拿出一万两强行解除了这一纸契约,怕是要将太子得罪狠了。

    他自然不怕,但范思辙,范若若呢?

    等他死后,范府怎么办?

    更何况,新报一事,太子已经崭露头角,在这个关头得罪太子,绝非明智之举。

    事已至此,他自然只好有尺度的开始向太子靠拢。

    再加上,太子所说的邮路一事,他内心也十分赞同。

    如今他虽然名为户部侍郎,可户部尚书早已经不怎么管事,户部上下皆以他为尊,涉及银钱之事,哪怕是内库,也与他息息相关。

    毕竟,都是为庆国办事,不论是内库还是户部,都是庆国至关重要的两个钱袋子。

    至少,邮路不再亏损,内库存银多了,户部的压力自然也会小上许多。

    范建话音方落,礼部尚书郭攸之也随之出面,道:“臣也赞同太子所言,国家利益关乎甚大,所谓群龙不可无首,这邮路系统自然也不能一日没有转运使坐镇。”

    他毕竟是太子曾经的老师,自己的儿子还是东宫编撰,说一千道一万,都已经与东宫死死的绑定在了一起。

    太子既然想要做事,他自然要全力支持。

    随着范建和郭攸之出面,又有不少太子一系的官员出声附和。

    虽然他们中也不是没有亲戚在驿站,但比起太子的利益,一切自然都要为之让路。

    更何况,太子插手邮路,说不得也是其中一些人的机会。

    若是这半死不活的邮路系统也能够和新报一样起死回生,那便不是机会,而是人生少有的造化。

    见此,庆帝面色淡淡的说道:“既是如此,太子可莫要辜负了诸位大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