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自愿
作者:我有地球仪   这个领主只想种田最新章节     
    杨轩的声音有些冷意。

    然而揭元山仍然没有觉得自己有说错什么。

    “那是村民们自愿卖给揭家的啊,他们遇到天灾周转不开,揭家好心救济。即使田被揭家买走,可是揭家付了钱,也愿意收留他们做佃户,这有什么不妥?”

    根据揭县令提供给杨轩的数据,黎县大约八十万亩地左右的耕地,十万户在籍人口,每户耕地约在八亩地。

    然而杨轩早就估算过,黎县村头随便走一走,就能发现大多数百姓一家几口人都守着那不到两到四亩的地过日子。

    也就是说其实大量土地是通过兼并落到的少数人手里。

    人均八亩实际上还是少算了,因为这十万户在籍的人口,其实起码有两万户逃去山上。

    他们为什么要跑山上?

    因为他们手里实际上没有地了。

    他们为什么手里没有地了?

    因为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了。

    “你觉得不得不卖地的人他们都只是因为疾病,赌博,懒惰,运气不好的天灾,走投无路,对吗?”

    “你觉得你们揭家还是救人水火,伸出援手的大善人,对吗?”

    “你觉得出钱出力必须得到回馈天经地义,但这卖粮的价,这卖地的价,这租地的价,这借贷的利息,也都该是老爷们想怎么定,就怎么定——对吗?!”

    揭元山听了杨轩三连诘问,不敢说话。

    这位少爷好像是真的不太了解自己家是如何一跃成为雷州五大姓氏的。

    竟是真以为那些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人,最多不过是这般那般的理由倒霉,没有宗族庇护,或是天生愚钝做了错误的判断,才沦落如此的。

    大周王朝的土地产量本身就不高,常年应对外敌,税赋不轻,但凡遇到一点天灾人祸,底层农户就交不上税,赴不了徭役。

    他们抗风险能力弱。

    遇到困难,底层农户要么是直接卖田——可卖田也只能卖给周围的人,只有默默承受地主的压价,地主们轻易就能恃强凌弱,巧取豪夺。

    若不直接卖田,也是要向地主家借高利贷的,利息高于他们一年能挣的收入,续而破产再失去田地。

    中间甚至配合以地痞流氓、贪官污吏的助力,垄断地方田产,轻而易举。

    揭家在黎县的崛起,杨轩调查过了,完全就是这个路数。

    杨轩还记得有首唐诗叫做《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实际上春蚕是四至六月才开始养蚕,最早熟稻谷也不可能是五月便成熟了。

    这诗的意思是蚕还未吐丝,与稻谷还未丰收,农家便已经把将要收入的新丝与谷子抵押出去了,丁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所以说这就叫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此时用在雷州也极为相似。

    雷州的地主们谁家的高利贷不是专检各种青黄不接的时候放贷?

    借贷者被逼无奈,只好将农作物半价处理还贷——如果这些还不够,还得卖上几分(注1)土地,以解燃眉之急。三五分卖一卖,两三年便不见了一亩地。

    倒是真公平,真自愿呢……

    杨轩没什么兴致与揭少爷谈下去了。

    一州之主的利益并不在有多少富得流油的地主。

    他们对于杨轩能收到多少税或者征到多少兵帮助甚微。

    ——许多土地实际控制权已经在地主手里,可惜官方记录里,却不在州府的册子中。地主们随便骚操作一下,隐田无数,税收就能漏掉巨大一块。

    现实中往往是地主越多,反而民与州府越穷。

    杨轩这三年免费提供种子,本意是想让底层人民拥有一些防御风险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要整个雷州良性循环起来。

    而实际操作中,大多数种子还是地主们拿去用了。

    本来杨轩想,你们拿去,能漏个五成增益让佃户受益,有了积蓄也可以。

    谁成想杨轩这边送出去的种子,地主们看到产量增了三倍,那地租也往上加了两成。

    原本收成的五成作为地租,是因为200斤不到的均产,再多收一点,佃户都活不下去了。

    如今水稻亩产六七百斤了,佃户们仍然只有两百斤每亩的收入落入自己的口袋,要在秋收后继续为老爷们种番薯,才能在吃得饱的基础上再有些结余。

    这脱贫第一步实在是进展缓慢。

    既然如此,杀鸡儆猴的后续,就别怪杨轩下狠手了。

    种子与杨氏在种田方面的威望已经全面铺开了,杨轩相信现在即使没有地主老爷来过中间这一层,农户们仍然可以相信并使用杨轩提供的种子,顺利地把良种与更好的种植技术成功推广下去。

    -----------------

    杨轩带着揭元山,步行去了趟王家村。

    即使这两个多月揭元山在庄子附近也干过一些简单农活,比如赶鸭子、喂鱼什么的,可玩闹性质更多,到底是没试过用自己的腿走出二十里地。

    迫于杨轩的淫威,他也不敢大声嚷嚷叫苦,他没有两个小伙伴那般直爽的性子,只能咬着牙跟着。

    雷州六月的室外已经算得上炎热,午后阳光强烈且火辣,空气潮湿,闷在胸口。

    揭元山没走多久就觉得汗湿透了内衬。

    杨轩已经尽量选阴凉处走,所以依旧是没太多人的小路,他在灵气充裕的地方一向如鱼得水,保持着神清气爽。

    “你知道大多数农户需要走多远才能走到自己的田的吗?”

    “运气好的就在方圆几里地之内。”

    “运气不好的,走上一个时辰才能走到自己的田。”

    “你知道大多数农户的收成,需要运送多久才能抵达县城或者各位揭家老爷处出售吗?”

    “你知道一些小村落的农户借用揭家老爷的磨坊,需要给出多少租金吗?”

    “你知道没有自己耕牛的农户,租借耕牛价格几何?”

    “大多数农户的粮食若是不满意揭家老爷给出的价格,需要走多远才能达到另一个收粮的地儿?”

    “你觉得他们真的能够走出去,而不是在路上遇到“贼人”打劫抢夺?”

    “就算他们最终能够抵达另一个收粮点,另一个姓氏控制下的收粮价格忽然就提高了,他们又怎么办?毕竟五大姓氏联手操控雷州粮价,我可是看在眼里的!”

    (注1:一亩地等于十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