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孙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应天,并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四面八方扩散。
就像是水面的涟漪,会不断的搅弄开短暂的平静,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但凡有点文化,都觉得惊奇。
如今太子殿下年富力强、能力出众,陛下就急着册立皇太孙,也不知道是为何。
至于那些星斗小民,目不识丁,哪里会管这么多,顶多就是知道,上边又发生了大事情。
至于成为太子的是朱棣还是朱樉,跟他们的关系都不大,反正不都是姓朱的人?
有空搭理这个,还不如好好地伺弄田地,争取那收成又能上涨一些,家里人能吃几顿饱饭。
古代政治生态就是如此,上层和下层几乎是隔绝的状态,百姓只知道现在的皇帝换了人,日子的确是比以前好过许多。
至少这家家户户都有菜刀,用不着打申请去借用了,家里也都有余粮,不至于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先饿死几个。
能吃糠咽菜的日子,老百姓已觉得很好,再怎么着,总比饿着肚子,连观音土都没得吃要好。
至于这皇帝杀了很多人,死了很多官,那不是该杀该死吗?
咱们有着安生日子过,管那些官大人作甚,他们在家,指不定大鱼大肉呢。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
朱允炆先是知道自己这堂弟要成皇太孙了,心里头堵得慌,面上少了许多笑容。
随后,又得知,皇爷爷将他封了淮王,内心里更是凄凉,这意味着没有正当理由,又或者皇帝召见,从此他再也回不到应天了。
他并非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也不像那顽劣弟弟朱允熥,只顾着玩闹,相反,他心智更为成熟。
自从父亲朱标突然薨逝之后,朱允炆便知道,他需要抓住眼前的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争取让皇爷爷更为看重自己。
能怎么办?无非就是仁厚淳孝,往朱标的方向靠拢呗。
朱允炆深知自己的劣势,很难得到以凉国公蓝玉为代表的的淮西勋贵支持,但他也有优势。
那便是这些年来积攒下的口碑,以及年岁较长,再加之母亲早已经扶正为正妃,他也算得上是嫡长孙了。
父亲朱标的去世,他自然是伤心欲绝,毕竟父亲不死,那铁定会继承皇位。
到时候以朱允炆的表现,有很大概率会被册立为太子,哪用得着现在这般麻烦。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朱允炆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细数了下优劣势,他便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
只可惜,努力了许久,依旧不曾得到青睐,相反的是四叔后来者居上,直接摘了桃子。
这般情况他着实没能想到,但他心里还是抱有一丝希望,毕竟四叔的名声没他好,总归还是有些许的机会。
赵勉坐赃一案,朱允炆看到了希望,他觉得以四叔的性子,以及铁血的手腕,必定会借助此事大做文章。
到时候人头滚滚落地,四叔在文臣心中的形象自然是更差,他的机会也多那么一些。
奈何,四叔长脑子了,不玩这些铁血的手腕,反倒是用怀柔搏了一个好名声,至于那些脏水污水,全给凉国公蓝玉一肩扛了。
到这里,朱允炆仍旧有那么一丝希冀,直到昨日里,他见到了朱高炽,心里头顿时咯噔一声。
见面的那一刻,感受着朱高炽身上那股仁厚的气质,朱允炆知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他的所有优势,在朱高炽面前,显得格外的贫弱,这胖小子,不仅学识与自己相当,连带着头脑,也更胜一筹。
看刘三吾看朱高炽的眼神,那简直是喜爱的不得了,就像是当初刘三吾刚见到自己一般。
木已成舟,本就难以更改,如今这舟上,还多了一面迎风飘扬的风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输了啊,四叔大势已成,从此再无人能撼动了。”
朱允炆叹息一声,回头看一眼日暮之下的应天,那黄昏之景,衬得他形单影只,好不凄凉。
紫禁城内,文华殿。
朱高炽今日很是忙碌,上午要早起去文华堂读书,接受刘三吾等人的教诲。
相较于在北平,朱高炽能明显感受到,刘三吾等人的水平更为高深,心中自有着激动,之前积攒的疑难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至于哭爹喊娘的老二和老三,朱高炽也没法去同情,昨晚上徐妙云拿着扫帚那一顿打,隔得很远都能听到两兄弟的哭嚎声音。
太惨了,实在是太惨了。
啃着瓜果,朱高炽总觉得少点味道,直到听到两位弟弟的哭嚎声,他才感觉味道对了。
反正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朱高炽见怪不怪,老娘的手段连老爹都发怵,他就不过去掺和了。
上午读了书,完成课业之后,朱高炽便要去文华殿协助处理政务。
说是协助处理,实际上皇爷爷压根没来,合着事情全交给他了。
好在还有几個大臣在这,朱高炽倒不觉得孤单,有很多事情还能够询问下这些臣子。
不过万事皆要决断,朱高炽只感觉脑子不够用,很多事情他也拿不定主意。
这圣贤书中道理很多,可天下之事,纷繁复杂,哪里是几本圣贤书能够解决。
于是乎,朱高炽问起了阁部的事情,道:“詹大人,阁部的事情商议如何,可有一个具体的章程?”
詹徽苦涩的摇了摇头,先前本已经算完善了,奈何陛下要在其中加上武将,这可让许多人心底不满了。
照他们的想法,这些个武将懂个屁的朝政,打仗时用一用也就罢了,怎么牵扯到国政民生,还用这些五大三粗的莽汉,岂不是坏了规矩。
故此吵闹了两日,这阁部的章程一直没有定下来,詹徽也很是头疼。
这可是陛下、太子、皇太孙都看着的事情,他作为领头羊,压力很大啊!
眼下事情没做好,他心里也没底,只得道:“还有不少条目没能得到统一,近些日来微臣等多有商议,实在是没得到一个好的结论来。”
朱高炽闻言,倒是懂得这些臣子的想法,无非就是不想将手中的权力分散出去。
他心中佩服,皇爷爷果真说的没错,这些文臣只想着攫取更多的权力,至于这朝政大事,反而是要放在一边了。
真要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恐怕这阁部,只消发展上几十年,恐怕也就如同曾经的宰相,没什么两样了。
当即,朱高炽便道:“召他们来文华殿议事,今日里不出个章程,谁也别想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