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杨欣是怎么想的?
作者:五志   春见秋实最新章节     
    随着县台新闻的播出,牛村耙耙柑是彻底火了。

    这种火,不仅体现在水果商人络绎不绝上面。

    同样也体现在牛村这段时间里,来了许多人。

    这些外来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附近其他村子里的人。

    其实他们早就听说了,牛村这边有个大学生,放弃城市里面的工作机会,跑了回来种果树。

    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可没有少在背地里议论过这个事情。

    不过在那个时候,大家虽然听说了杨欣给牛村引进了一种源自日本的新柑子,却没有想到这种柑子能卖得这么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所以许多人对于杨欣的选择都不理解,言谈之间也是把他当成了反面教材。

    在不少人的口中,杨欣就是不思进取,没有出息的人。

    他们没有少告诫自己家的孩子,千万不要学杨欣,家里面花了很多钱供完大学,结果不在城里面待着,却跑回了山里乡下种田。

    结果没想到,短短两年的时间,杨欣给牛村引进的耙耙柑,居然一下子在蒲县引爆!

    甚至有人听说,耙耙柑还卖去了省城,同样是受到了欢迎!

    最关键的是,这种柑橘的价格还很高。

    至少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柑橘还能卖出肉价来。

    所以,当看到电视新闻,城里面的人抢购耙耙柑的热潮,不少人都觉得难以置信。

    毕竟这几年里,柑子的行情并不好。

    而且耙耙柑的价格,也是把他们都给吓了一大跳的。

    没有人能够想得到,这么贵的柑子居然也有人肯买。

    刚开始不少人还在怀疑,这电视新闻里面说的到底是真是假?别是牛村那边的人放卫星,搞出假消息骗了县台的记者吧?

    等到他们亲自跑来牛村,看到那一辆辆装满了耙耙柑的货车,看到水果商人们拿出来,分发给果农的一摞摞钞票,心中的怀疑瞬间无存,只剩下了羡慕。

    羡慕牛村的人有了一个好项目,种耙耙柑赚到了钱,更羡慕牛村出了一个杨欣。

    以至于在这之后,这些人教导自家孩子的话也变了,从‘千万别学杨欣’,变成了‘你就不能跟牛村的杨欣好生学学?人家不仅考上了大学,还凭着在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让牛村的人都跟着受益赚钱!再看看你,一天到晚除了吃就知道睡,作业做了吗?家里面的活儿帮着干了吗?’

    这一系列的变化,搞的不少村子里的学生娃儿都是满脸错愕。

    他们想不明白,前段时间在长辈们口中还是個负面教材的杨欣,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成了他们必须要学习的榜样。

    和普通的村民不同,周围几个村子里的干部,则是在这件事情里面看到了机遇。

    他们和牛村离的不远,牛村能种出耙耙柑,他们同样也可以。

    这些干部在第一时间就跑到了牛村,或是找杨欣,或是找许先国、春晓等人。

    话说来说去,就只有一个意思,他们也想要跟着搞耙耙柑,想要从牛村这边买些嫁接苗,再请杨欣去给他们做个技术指导。

    就像是隔壁村一个与许先国关系不错的老书记说的:“你们牛村的人吃了肉,能不能带着我们也喝点儿汤?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早几百年说不定还是亲戚。你们先富起来了,可得带着我们一块儿致富。”

    还是那句话,山里面的这些人,穷惯了苦久了。好不容易见到了一个能够赚钱的机会,自然是削尖了脑袋,都想要往里面钻。

    要不然在前几年里,也不会一窝蜂去种经济作物,结果赔了个血本无归。

    至于各村的干部,更是为了能够让各村的人过上好日子,想尽了法子,愁白了头发。现在牛村帮着他们蹚出来了一个看似可行的机会,他们当然想要把握住。

    许先国和春晓等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出答复,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愿意帮着周围兄弟村镇的人,一块儿发家致富。

    毕竟,他们不仅是牛村的干部,更是共产党员。

    但是耙耙柑的技术,是杨欣带回来的,他们不能帮着杨欣做主,只能表示会帮着把情况反映给杨欣,看他怎么说。

    杨欣倒是觉得,周边村镇想要发展耙耙柑是个好事情。还是那句话,只有耙耙柑的种植成规模了,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打响名气,让它彻底成为蒲县的一张名片。

    到了那个时候,人们一提到耙耙柑,想到的就是蒲县。那么蒲县的耙耙柑,自然就能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销量就不用愁了。

    在听了许先国和春晓的话后,杨欣当即拍板表示同意,并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用怕别的村镇种了耙耙柑,会抢走我们的生意。

    这几天我跟水果商人聊过,据他们说,耙耙柑不仅是在咱们蒲县热销,还卖到了省城。

    省城那里的人,收入更高,消费起来也更舍得。

    耙耙柑一去,就受到了欢迎,据说卖的价格比在县城还要高。

    就这,还一度供不应求。

    所以只靠咱们牛村产出的这些耙耙柑,想要占领市场根本不可能。

    而现在,在广东、湖南等地,也有人开始试种耙耙柑了。

    想要让蒲县耙耙柑占领市场打响名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种植规模。

    当然了,我们牛村的耙耙柑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要精益求精,力求能够让人一提到耙耙柑,就想到咱们蒲县。而一说起蒲县的耙耙柑,首先想到的就是咱们牛村。

    到了这一步,再有什么竞争,咱们都不用怕了,因为咱们就是行业标杆,就是耙耙柑的代表。”

    春晓对于杨欣的这番话,持赞同态度:

    “杨欣说的没错,就咱们牛村耙耙柑的这点儿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更别说是占领市场了。

    其它村子一同加入进来栽种耙耙柑,确实不会抢走我们的市场,反而还会因为扩大了产值规模后,让更多人知道耙耙柑,占领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销售渠道。

    只要我们牛村的耙耙柑如杨欣所说,坚持高品质,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行业标杆。”

    村委会里面的干部都参与了这场讨论,其中也有人确实在担心,会不会出现教会了徒弟却饿死了师父的事情?

    不过在听了杨欣和春晓的一番分析后,他们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最后许先国表态,赞同了杨欣和春晓的看法:

    “耙耙柑这个品种是杨欣引进来的,自然该由杨欣来做主,你说能把这个技术教给他们,那就教。我就一句话提醒你,别忘了跟这些人收钱。”

    这话一出,参会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杨欣也在笑,一边笑,他一边还说:“许叔放心,钱我是肯定要收的,无论是嫁接芽还是培育技术,都是成本,不可能白给。再说了,免费的东西,往往不会让人珍惜。”

    听到杨欣后面这句话,村委会里不少人都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沉默。

    很显然,杨欣也是察觉到了村子里面,某些人蠢蠢欲动的心思。

    想想也是,都是在一个村子里面生活的人,相互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有点什么事情,立马传的全村皆知。

    就算那伙人觉得自己做的很隐蔽、很保密,可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们的那点儿小心思、小算计,杨欣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现在唯一的疑惑,是杨欣怎么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