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峨眉山中小道观
作者:中帝人   双穿年代最新章节     
    “天下秀”之峨眉山,海拔1300米处的“零公里”处,有一条依稀可见、长满青苔的石阶小道,几个拐弯就消失在人们视线之外。

    小道蜿蜒而上,沿途有川省温暖气候下,四季长青翠绿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和奇石怪岩,一步一景,充满诗情画意。

    大约步行40分钟,眼前出现一座无名小山峰。

    它不是那种壮丽的险峰、巍峨耸立,而是一座清幽秀美的小山丘,含蓄地矗立在大山之间,宛如一颗自污的宝物,隐藏在巍峨的大自然中。

    小山峰顶部,一座小小的道观,悄然矗立在那里,瓦砾斑驳,古朴而神秘。

    若有人在此,四面环顾,天空湛蓝,云淡风轻。整个山峰被时不时漂移过来淡淡的薄雾遮掩,像是仙境一般,让人心旷神怡。

    峨眉山东汉以来就是道家圣地。

    当时的张道陵在此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峨眉山因此成为道教的重要圣地。

    此后,山中道观林立,千年古刹——洗象池、龙门洞、财神殿等道教胜迹犹存。历代高道多在此修炼。逐渐形成了全山皆道的盛况。

    一度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将峨眉山列为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称之为“灵陵太妙洞天”。

    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受历代帝王“抑道扬佛’’,以及佛道本身对于入世的理念差异,人们逐渐只知盛世时佛庙,而不知战乱时一心救世的道家。

    峨眉山的寺庙日益兴盛,让许多人忘记了,这里曾经是道教圣地。

    此刻,无名小山峰道观里,走出了一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清秀,如玉雕琢,气质儒雅的青年道士。

    青年道士那双深邃的眸子,透出智慧与灵动的神韵。

    来到观前小广场石桌旁,放下手中的茶壶,沏上一杯峨眉雪芽,从道袍里掏出一部破旧的手机,小道士坐在石凳上,浏览起橘子网上的小说。

    小道士名叫马速,是老观主在山脚捡到的婴儿。

    自幼饱读经书,老观主见其超人的聪慧,顺应时代,将他送到峨ms市上学,连续跳级后17考上了川大历史系。21岁便完成了硕士学业,被保送博士。

    前些天,老观主病重,马速闻讯匆匆赶回。

    可惜老观主没来得及交待什么修炼功法,只是摘下从不离手的一串手链,言称这是道观传承已久的信物,嘱咐他好好保存,便驾鹤西去。

    马速不得不中断学业,继承了这座小道观。

    这段守孝时间里,小道士经同学推荐,看了多本《禽满四合院》同人小说。

    好家伙,这个题材无一不是戾气冲天,差点乱他的道心。

    但因专业是历史,对那个年代抱有一些探索心理,哪怕小说里都是虚构,与正史相差甚远,但作为年轻人,从不拒绝任何信息来源。

    何况,历史都是人写的,哪怕是正史,也受到撰稿人主观意志和环境的影响,未必就是历史真相。

    因此,谁规定小说就一定偏离了历史?

    殊不知,不少小说作者,为了故事情节更为真实,要查阅大量资料,因为时代不同,旁观者清,没有正史编撰者那么多顾虑,或许还能还原丁点历史真相,或者说线索也不一定。

    此刻,又一次看到四合院禽兽们,那完全不可理喻的行为和言语,马速心中也随之有点烦躁。

    手中的爱疯手机,机背是玻璃材质,本就有些开裂。

    马速看到愤概处,握着手机的手不禁稍微用力了点力,机背终于不堪重负,裂开了几个碎片,割破了他的手指,鲜血侵入手腕上的手链。

    突然,一道无声无息、常人无法观测到的炫光闪烁。只见青年道士僵硬地呆坐在石凳上,双眼失去了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