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杨家族人
作者:笙歌独欢   官居一品最新章节     
    苏正全迟疑道,“可杨建棠四十好几才收了这么一个义子,又怎会出手伤他?”
    苏惟生微微一笑,“全二叔,您别忘了,清和镇杨家可不止杨建棠这一房人。”
    他也是想起在府城时,何伯父说过的一句话——那杨家族人为过继之事闹了十几年都没能成功。既然如此,又怎会坐视杨智一个外人一家独大,在杨建棠百年之后掌管偌大的产业?
    他不知道杨智为何会被收为义子,但有一点——绝不可能是为了传宗接代、继承家业。毕竟一个无根之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被杨建棠定为下一代家主。可他知道,别人不知道啊!
    就让杨家人对付杨智去,他们苏家坐山观虎斗,顺便添把柴、加把火,岂不是更有趣?纵然闹出了人命,也是他杨家自己的事,牵扯不到旁人身上。
    别看杨智如今在杨家混得风生水起,可难道那些名副其实的杨家人都是吃素的?还是那句话,杨智毕竟是个外人,根基能比得过那些族人么?一旦被群起而攻之……
    苏正文几个也不是笨人,先前不过是没往那方面想,苏惟生一提出来,也瞬间就反应过来了,皆是眼前一亮。
    苏正全一拍大腿,“妙啊!让他们窝里斗,届时纵要不了他的命,也能让他分身乏术,无暇再为难咱家的族人!”
    苏惟生心中一叹,苏家这几位族叔族伯还真是厚道人,心思也太浅了些。
    苏正德看了自家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芝麻包子一样的人,他可不信儿子一番筹谋只为让杨智分身乏术,既动了心思,又怎会给那人留后路?
    苏惟生不防心思全被亲爹看穿,干笑两声偏过了头。
    苏正文难得见弟子这般小儿状,心里倒亮堂了不少,“主意是没错,但如何让杨家人主动出手,还需从长计议。”
    苏惟生笑道,“这就要看全二叔了!”
    后者一头雾水,“这……我?长生啊,叔叔我脑子笨,你就别开玩笑了,有什么法子就说出来,二叔绝不推辞就是了。”
    苏正德失笑,“正全,你误会了。长生的意思是,你长年在镇上,对杨家的情况了解得多,得劳烦你给咱们讲一讲。知己知彼嘛!”
    苏正全松了口气,不让他动脑子就好,“这个我还真知道一点。”
    西杭府杨同知家不必问,问了他也不知道。但清和镇杨家,镇上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大伙说的县城有两条街都是杨家的铺子,还真不是作假。除了这个,清和镇上所有旺铺,也大都与杨家有关,自家经营的、赁出去的、还有占几成利的。
    此外还有田产,十里八村,只有清水村的苏老爷看不上杨家,与之素无往来,其他村子以及镇郊,也都有大大小小的杨家田庄,富庶程度可想而知。这些产业并不归杨建棠一房独有,他家只是占了大头。
    另外杨建棠这房在西杭府还有一家商行,名下好几条商船,苏正全也只是听说,离得太远,具体做的什么就不知道了。
    除了杨建棠和上了西天的杨建霖,整个杨家还有五房人。其中只有那两个与嫡支血脉最近,其余都是旁支中的旁支,不过是按辈分序齿而已。
    五个房头的当家人都与杨建霖,也就是当年的杨二老爷年纪差不多。
    杨三老爷自诩为文人,平日就好个风雅,最喜古玩字画,为这每年都要花出去好些银子,不过许是学识有限,买回去的大多是赝品,为此闹过不少笑话。
    膝下四个儿子,一嫡三庶,也没人出去干别的营生,就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度日,也就是家中管事得力,才不至于坐吃山空。但饶是如此,也比不得杨三老爷他爹在世时的光景了。
    杨四老爷性喜渔色,镇上那家最大的花楼就是他家的,其余小点的窑子什么的,也多多少少要分他一点利润。兴许是门下姑娘多,可以尽情享乐,倒是很少往家里抬人,不过良妾也是有三个的。
    膝下六子三女,据说外头还有不少私生子,就去年还有女人挺着肚子跪在大门口求进门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爹如此,儿子自然有样学样,听说他家的几位少爷十四五岁就弄出过孩子,只是当时未至婚龄,那些庶子庶女什么的都是后来才上的族谱。
    苏正文与苏正德听得目瞪口呆,后者咽了口唾沫,“这可真是……这可真是……”他是真无言以对。
    苏正全嘿嘿一笑,“说这些也的确污了两位哥哥的耳,苏家有大伯主事,素来门风清正。便是做了大官的良大哥,这么多年也只有大嫂一个,咱们这一辈,除了苏正宗那狗东西,就没有对不住自家媳妇儿的人。那杨家可不一样,尤其是这位四老爷,什么脏的臭的都不嫌弃,不过这人有一点好,不往外去祸害好姑娘。”
    苏正文叹道,“我是觉着这杨家,也太能生了,六子三女……”
    苏家因不纳妾的传统,子嗣也一向不丰,如他爹苏老爷这样生了三个儿子的已是凤毛麟角。到了他们“正”字辈,更是几乎家家都只有一个儿子,也不知是何因由。
    苏正全笑道,“文二哥,你还真说到点子上了,这杨家几兄弟就一个好处,能生!”
    杨五老爷是个鲁莽人,家里家外,一言不合就要动手,家里五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在拳头上长大的。年轻时因为常常打伤人成了县衙的常客,也是在六年前杨建霖出事后才收了性子,据说只在家里发作了。长子与次子也爱逞凶斗狠,倒是排行小的几个要老实一点。
    苏正全还听朋友说过一嘴,五老爷那位次子正想谋清和镇民兵队长的位子呢,不过人家不缺那几十文钱的俸禄,为的是威风。
    杨六老爷倒是个斯文人,人家不像他三堂兄那样酸文假醋,是真的把心思全放在了书本上,立志考科举的。只是从少年考到中年,连个童生也没中过,也不知是不是脑子不好。
    他家的产业多是笔墨书铺——就县城那家苏惟生以前常去的致远斋,就是他家的祖产。心地还不错,每家铺子的掌柜都得过东家交代,不许歧视穷人。
    苏惟生叹道,“看来杨家也不是没好人。”
    苏正全笑道,“不错,也算是歹竹出好笋,整个杨家算得上好人的,也就这个六房了。他那三个儿子为人也还行,寻常对谁都是笑脸相迎,就是跟他们爹一样老实,听说这些年没少被其他房的人欺负。好在四个女儿都嫁的好,有女婿们撑腰,倒也没吃太大的亏。”
    苏正德愕然,“四个女儿,那不就是……”
    是啊,这位杨六老爷再爱书本,也没耽误娶妻纳妾生孩子,那个,人丁也确实蛮兴旺就是了。
    杨七老爷是个死抠,还爱占便宜,你说他家纵是没杨建棠富裕,比起镇上大多数人家也还是绰绰有余吧?
    可他硬是把银子看得比命还重,家中妻儿一件衣裳要穿好几年,用的料子也一般。有次杨七太太带媳妇女儿出门应酬,衣裳都起了球,差点没让人笑掉大牙。
    而且这位杨七老爷从小就有“雁过拔毛”的美名,不管到哪里买东西做客,都得顺点东西回去。偏人家回回都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硬生生把别人家的东西变成了自家的。
    苏正文还真从没听说过这等事,“这杨家,还真是能人辈出啊!”
    众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