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关
作者:希厘   夏只最新章节     
    这一闭关又是近半年时间,姚清才勉强把修为恢复,毕竟是自爆神念之体,识海受到极大震荡,修复起来并不简单,而且因为种种原因,还不能太过依赖真元,若非有两大推演圣法,没有个三五年时间,都是妄想。
    之前为了移除大千镜对自己的影响,姚清不得不综合各方手段,用一枚神念之体的自爆来换取姚瑶出手机会,可要自爆神念之体,修为至少也得达到“分识”之境,要达到“分识”之境,又不得不受因果之力的更进一步影响。
    这便是一种悖论,一种阳谋,姚清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下跳,先解决迫在眉睫之事,再解决根本之患。
    当然,这半年时间他也并非虚度,不是没有更进一步的思路,只是尚需再做推敲。
    “既然闭关已经无了意义,那就出关吧!”姚清轻叹一声,推开屋门,正当午的阳光有些晃眼,好一会他才适应过来。
    第一次,姚清发现眼前的世界这么透亮,没有了若有若无的丝线感,没有了那种高高在上的俯视感,一切都是如此自然。
    “大哥哥你出关了?”姚滢听到动静很快就赶了过来。
    “进步不小!”姚清看着出落得愈发标致、已经成为一个大姑娘的姚滢,心下也是高兴,她已经“化气”大圆满了。
    看来这一年多姚滢并没有浪费时间,即便诸般事务缠身,依然能在修行上突飞猛进,是天生修行的胚子。
    “大哥哥你没事吧?”姚滢想了想,小心翼翼问道,“之前,也就是几个月前,你闭关的地方传递出一股很令人心悸的气息。”
    “没事,出点意外,我已经解决掉了。”姚清笑笑道,倒是有些惊奇姚滢的敏锐,有姚瑶封锁,无论是自己神念炸开的余波还是大千镜的动静都不可能传递出去,但姚滢还是感受到了丝毫,可见其天分。
    姚滢这才放心,两人走到厅内坐下,她便把这一年多来重要的事给姚清挨个说了一遍。
    事情虽多,姚滢却说得极快,而且也极简,因此并没有花费多长时间。
    主要是这一年多夏州发展的主要方向,早已在姚清闭关前就定下,按部就班,只要没有外界力量强行干涉,并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这是修士掌控世俗最大的自信,没有什么是一次神念覆盖了解并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什么世俗力量是修士镇压不住的,因此政通人和,上下同向而行,自然可以一日千里。
    姚清一边喝茶,听着姚瑶的声音,一边神念早已电闪而出,瞬息间就把整个夏州现状收入识海。
    可以说,所有人都小觑了技术爆炸带来的上下变革,也包括姚清自己。
    道院“器学”的正式成立,融合琳琅岛一脉及天工别院相关领头人和大匠,划分了十几个研究方向,一座座工坊在斟鄩城外及各郡城内拔地而起,各种各样的机关器具走入民间社会,或为农,或日常,或为工,这其中工用机关占了一多半。
    此时距离王府西迁已经过去近两年,风调雨顺,粮食也收割了数茬,至少在“吃”上,夏州已经实现自给自足,还稍有余力。
    本就是富饶之地,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若非地形板块封闭,虞朝绝无可能放弃此地。
    有了粮食上的保障,整个州府才有更大余地去建立完善道院、去进一步推广机关器具,毕竟宝钞已经发行,借助货币发行权,很多事都能借力使力。
    甚至通往西州,再由西州商人运往更西边或者借道雷州到江州的商路已经初步建立,唯一的遗憾就是夏州本地商贾力量还太弱小,大部分都是官办。
    不过商人的眼光永远都比较敏锐,不是没有聪明人看到这其中庞大的商机,各种商会已经接二连三成立,就等来到一个节点,彻底爆发开来。
    这也是姚清前期从外界借来大量钱粮完成原始积累的结果,若非如此,夏州想要走到这一步,非得经过几年修养几年改制不可,黄花菜都要凉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道院,道院“器学”一科,在姚清看来应该是最接地气的存在,偏偏才过去这么短的时间,这些人已经开始脱离实际,走向天马行空,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设计。
    “外院六科估计还是没有认清自己的定位!”姚清揉了揉眉心,某种意义上,外院六科要受内院六科的限制,也没有内院六科那般高大上,他们是应用,人家是基础理论。
    偏偏在姚清看来,外院六科才是道院的根基,内院六科所究,那些宗门特别是上古四宗应该都有所涉猎,甚至已经到了很高的地步,内院六科是在重走宗门道路,不过更加规范化了而已。
    外院六科则不同,是真正的开天辟地,是真正要把超凡力量融入到民间和世俗,是姚清实现心中力量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看来道心与理念还要常抓不懈。”姚清心下思忖,当初设置道院诸科,没有把心境单独列出来,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人为上的隔膜。
    有些东西可以去做,但不能去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说,否则只会越来越难。
    偏偏道心又很重要,往小一点说是关系到个人修行,往大一点说是关系到以后道院的走向,方向问题,思想问题也向来是一切的根据,方向不对,越努力越要遭。
    “正好借此机会彻底把《道经》传授下去,也把自己的理念润物细无声般化入其中,道院大部分学科现在只是个架子,因此完全来得及。”姚清心中有了定计,便收回神念。
    之前姚清也有提过把《道经》传给众人,但还未如此大规模、规范化让众人修行。
    在做到这一步后,《道经》便会成为一个槛,一个筛选器,只有认同他这种理念,才能形成道心,也才能顺利修行《道经》,否则必然事倍功半。
    这也是姚清并不害怕《道经》流传出去的最大原因,毕竟格局不一样,所看到的方向自然也就不一样。